ItsTwhite
2021-12-21T01:35:01+00:00
如何看待港中大研究显示'中国人对肉类需求增加成为空气污染源头之一',并建议采用多菜少肉的饮食模式? - 知乎
[url]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8984017[/url]
据香港《大公报》12月29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发布研究结果称,受饮食模式转变影响,中国人近年对肉类需求增加,成为空气污染源头之一。由于肉类产出增加,过去30年中国悬浮粒子增加导致近9万人因患上空气污染的相关疾病而死亡。
这项跨学科研究是港中大、埃克塞特大学与北京大学,通过港中大—埃克塞特大学环境持续与应变联合研究中心(联合研究中心,ENSURE)联合进行。有关研究结果最近已在国际著名的食品、农业和环境科学领域期刊《自然-食品》(Nature Food)发表。戴沛权教授、林汉明教授及李成业教授28日召开发布会,向记者讲述团队的研究成果。
报道称,这是全球首次研究发现,广泛采用多菜少肉的饮食模式,可成为减轻中国严重空气污染问题的对策之一。研究团队指出,中国自1980年代起,经济和人口快速增长,加上人们从以植物为主逐渐转为肉类密集型的饮食模式,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肉类消费国家。研究团队整合并分析1980年至2010年的各类数据,结果显示肉类产量已由1500万吨增加至8000万吨。
研究发现过去中国人饮食模式的改变,尤其因肉类消费量大增,使农业氨排放量增加了63%、微细悬浮粒子每年每立方米平均增加10微克,而这个从饮食改变带来的增加量约为同期来自所有污染源的微细悬浮粒子的20%,并导致每年约90000人过早死于空气污染相关疾病。
港中大理学院地球系统科学课程副教授兼研究项目负责人戴沛权教授表示,空气污染是中国长期以来的主要环境健康问题。动物排洩物和用于种植动物饲料的肥料,会释放大量氨气,从而导致微细悬浮粒子在空气中形成。
戴沛权表示,如果中国人将多肉习惯改为植物性饮食,可减轻氨气和悬浮粒子数量,以及避免每年7万5千人因空气污染而死亡。戴沛权还建议,每人每日摄取40-75克肉,即手掌大小的份量,已可维持健康。
[url]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8984017[/url]
据香港《大公报》12月29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发布研究结果称,受饮食模式转变影响,中国人近年对肉类需求增加,成为空气污染源头之一。由于肉类产出增加,过去30年中国悬浮粒子增加导致近9万人因患上空气污染的相关疾病而死亡。
这项跨学科研究是港中大、埃克塞特大学与北京大学,通过港中大—埃克塞特大学环境持续与应变联合研究中心(联合研究中心,ENSURE)联合进行。有关研究结果最近已在国际著名的食品、农业和环境科学领域期刊《自然-食品》(Nature Food)发表。戴沛权教授、林汉明教授及李成业教授28日召开发布会,向记者讲述团队的研究成果。
报道称,这是全球首次研究发现,广泛采用多菜少肉的饮食模式,可成为减轻中国严重空气污染问题的对策之一。研究团队指出,中国自1980年代起,经济和人口快速增长,加上人们从以植物为主逐渐转为肉类密集型的饮食模式,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肉类消费国家。研究团队整合并分析1980年至2010年的各类数据,结果显示肉类产量已由1500万吨增加至8000万吨。
研究发现过去中国人饮食模式的改变,尤其因肉类消费量大增,使农业氨排放量增加了63%、微细悬浮粒子每年每立方米平均增加10微克,而这个从饮食改变带来的增加量约为同期来自所有污染源的微细悬浮粒子的20%,并导致每年约90000人过早死于空气污染相关疾病。
港中大理学院地球系统科学课程副教授兼研究项目负责人戴沛权教授表示,空气污染是中国长期以来的主要环境健康问题。动物排洩物和用于种植动物饲料的肥料,会释放大量氨气,从而导致微细悬浮粒子在空气中形成。
戴沛权表示,如果中国人将多肉习惯改为植物性饮食,可减轻氨气和悬浮粒子数量,以及避免每年7万5千人因空气污染而死亡。戴沛权还建议,每人每日摄取40-75克肉,即手掌大小的份量,已可维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