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lo
2020-11-08T08:34:39+00:00
现在中国人口问题已经不是生不生二胎的问题了。众所周知,想要正常的人口迭代,需要生育率为2.2。这就意味着大部分育龄妇女需要生育2娃,少部分(至少20%以上)3娃,极少数(不能超过10%)生1娃或者不生。但是事实的情况时大部分生育1娃,少部分生育2娃,极少数才生3娃或者不生。低于2.2,人口还是会持续下降,也就是说现在刺激生二胎已经晚了,已经没用了,救不回来了,必须要刺激生3胎才可以。
当年计划生育制定那么强势的一胎政策时候,是因为所有的人都相信中国人受“多子多福”“传宗接代”思想严重,所以一旦放开生育,那么生育率会快速的反弹。这种想法一直持续到2015年全面开放二胎前都是主流。但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出来,现在在年轻人眼里,早就没有“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想法了。别说二胎三胎,甚至连一胎都不愿意生婚都不想结,一胎的生育率早快速下降,更别说二胎三胎了。
这种想法的改变是工业化带来的。在农业化的社会中,只能自己种田养活自己。而不管你有多少亩良田,想要种庄稼都只能靠天时那几天,一个人绝对无法在短短的农时到来时,完成所有的农业劳作。就得需要人口多,农时干活,农闲创收,跟别人争端人多一方也不吃亏,所以人口是一家之中最直接的经济资源。而且那时养娃成本低,就是饭桌上多一个碗,锅里多加一瓢水的事。现在是工业化时代,单人是可以完成赚钱到生活的全部步骤,一个人赚的钱,远远的超过自己的生活成本。反倒是养育子女费用日渐高昂,变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假设光是经济负担也就算了,更多的还是父母绑定子女太深了。早30年,父母养子女还基本属于散养,管好吃喝就可以,教育送给学校父母基本上可以不问,成绩好坏随机,考不上就回来种田。现在可不一样,整个社会的风气就是让父母围着孩子转。一个人当上父母后,之前的整个生活习惯都得改变。
比如,你喜欢玩游戏,每天公会团打到半夜,现在可不成了,你得给孩子辅导作业,得给孩子做好榜样,于是游戏基本上就不可能再玩了。我结婚前,基本上晚上7点到11点固定打魔兽公会团,11点后日常,每天美滋滋。现在,我已经很久没打游戏,孩子多少岁就多少年没玩游戏。疫情期间老婆孩子在娘家,这才找到时间去游戏看了看,心里真的五味杂陈。
比如,你喜欢出去旅游,看遍大江南北,祖国风光。现在可不成了,总不能把孩子丢家里吧,孩子小的时候出不去,出门一趟跟搬家似的,各种小孩用品什么奶粉、热水、尿不湿。等到孩子长大一点是不是可以出去玩了?也不成,小孩子要上学,总不能天天请假出去玩吧。即便是出去玩了,景点的选择也得向着孩子,太惊现刺激的不能去,爬山跨海这种太累的不能去,小孩子不喜欢的也不能去。最后来来回回就是几个游乐场儿童乐园,孩子进去玩,大人傻站着玩手机。
比如,你喜欢吃烧烤火锅小龙虾,平时家里点外卖,有空找朋友聚餐喝到天亮。现在可不成了,在家里基本上重口的都不能吃了,不夸张的说有了娃以后,火锅都是清汤的,外卖基本上杜绝了。多少人从来不做饭的,在有娃后学会了做饭。出去吃饭也是优先点孩子喜欢吃的菜,酒水也变成椰奶果汁营养快线这种孩子能喝的。
比如,你原来不和父母住一起,和老婆两个人住在新房里,想怎么住怎么住,想怎么玩怎么玩。没结婚之前,下班回家脱衣服开电脑,一玩玩到半夜。现在不成了,有了娃以后,父母得来帮你照顾娃,于是同一屋檐下,各种事情都不能做,不管做什么都有人反对或者看不顺眼。更有婆媳矛盾这种天下第一难搞的矛盾。
比如,你原来上班自由自在,领导怼你你就反怼回去,大不了上午怼完下午辞职,回家玩个两个月再去找工作。理工男在中国这种工业大国,满地都是工作机会。市内没合适的就去省内,省内没有就去国内,国外也不是不可以。换个环境正好玩得更开心。现在可不成了,工作只能在家里周围几公里最多几十公里范围内找,被领导骂了不管有理没理都得笑脸相迎的怂着。因为丢了工作,全家都得跟着喝西北风。早些年一般公司都是欺负新人,现在那里敢说新人,招人不易新人真的会辞职跑路的。而结婚安家的老员工就可以随便虐,反正他不敢丢工作。
总之结婚生娃对人的影响极大的,从衣食住行玩到就业处处都要改变。生活变得越来越死板越来越无趣。自己也变得越来越油腻,越来越暴躁。每一个精致的男女孩子,都会在生娃后,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体会到这些改变的人,在生了一个娃以后很难再想着生第二个。一个娃的改变已经吃不消了,再来乘以2谁受得了。但是我第一段说了,这不是乘以2的事,而是要乘以3啊。
不是我吹,整个社会都没有做好生二胎的准备。简单的例子,比如现在的大家的车子基本上都是5座的。夫妻两个加上父母再加上一个孩子,刚刚好一车。二胎了再加一个娃就超载了。再比如现在一家房子基本上是3室1厅,夫妻主卧,父母客卧,小孩子次卧。等再来一个娃,就住不下了。
如果不愿意改变生活习惯的话,想要养娃是一个很痛苦的事。这种情绪还会传染,还会遗传,传给朋友,也传给子女。我现在和朋友说话的时候,就会动不动抱怨,动不动劝别人:千万别结婚生娃。
想要刺激人生娃的话,其实金钱奖励已经不算什么了。给再多的钱,也解决不了生活习惯改变的事情。一个男的,想要生娃后还能保持婚前的生活,至少还需要的是一份高薪的工作,一个贤惠的全职太太。前一个还好解决,后一个的话能被女拳手打得生活不能自理。工作和贤妻国家都不可能发给你。给点金钱奖励,或者给个高考20分有啥用?那20分即便能改变命运也是改变子女的命运,而不是自己的命运。
所以,我觉得大可以放弃刺激二胎的思路了。开放生育,爱生不生算了。然后把原本拿来刺激生育的钱,赶紧搞定人工智能。利用人工智能来替代中低端的工人,用人工智能去照顾老人,这才是最有希望的解决问题之道。
血肉苦弱!钢铁永恒!
当年计划生育制定那么强势的一胎政策时候,是因为所有的人都相信中国人受“多子多福”“传宗接代”思想严重,所以一旦放开生育,那么生育率会快速的反弹。这种想法一直持续到2015年全面开放二胎前都是主流。但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出来,现在在年轻人眼里,早就没有“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想法了。别说二胎三胎,甚至连一胎都不愿意生婚都不想结,一胎的生育率早快速下降,更别说二胎三胎了。
这种想法的改变是工业化带来的。在农业化的社会中,只能自己种田养活自己。而不管你有多少亩良田,想要种庄稼都只能靠天时那几天,一个人绝对无法在短短的农时到来时,完成所有的农业劳作。就得需要人口多,农时干活,农闲创收,跟别人争端人多一方也不吃亏,所以人口是一家之中最直接的经济资源。而且那时养娃成本低,就是饭桌上多一个碗,锅里多加一瓢水的事。现在是工业化时代,单人是可以完成赚钱到生活的全部步骤,一个人赚的钱,远远的超过自己的生活成本。反倒是养育子女费用日渐高昂,变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假设光是经济负担也就算了,更多的还是父母绑定子女太深了。早30年,父母养子女还基本属于散养,管好吃喝就可以,教育送给学校父母基本上可以不问,成绩好坏随机,考不上就回来种田。现在可不一样,整个社会的风气就是让父母围着孩子转。一个人当上父母后,之前的整个生活习惯都得改变。
比如,你喜欢玩游戏,每天公会团打到半夜,现在可不成了,你得给孩子辅导作业,得给孩子做好榜样,于是游戏基本上就不可能再玩了。我结婚前,基本上晚上7点到11点固定打魔兽公会团,11点后日常,每天美滋滋。现在,我已经很久没打游戏,孩子多少岁就多少年没玩游戏。疫情期间老婆孩子在娘家,这才找到时间去游戏看了看,心里真的五味杂陈。
比如,你喜欢出去旅游,看遍大江南北,祖国风光。现在可不成了,总不能把孩子丢家里吧,孩子小的时候出不去,出门一趟跟搬家似的,各种小孩用品什么奶粉、热水、尿不湿。等到孩子长大一点是不是可以出去玩了?也不成,小孩子要上学,总不能天天请假出去玩吧。即便是出去玩了,景点的选择也得向着孩子,太惊现刺激的不能去,爬山跨海这种太累的不能去,小孩子不喜欢的也不能去。最后来来回回就是几个游乐场儿童乐园,孩子进去玩,大人傻站着玩手机。
比如,你喜欢吃烧烤火锅小龙虾,平时家里点外卖,有空找朋友聚餐喝到天亮。现在可不成了,在家里基本上重口的都不能吃了,不夸张的说有了娃以后,火锅都是清汤的,外卖基本上杜绝了。多少人从来不做饭的,在有娃后学会了做饭。出去吃饭也是优先点孩子喜欢吃的菜,酒水也变成椰奶果汁营养快线这种孩子能喝的。
比如,你原来不和父母住一起,和老婆两个人住在新房里,想怎么住怎么住,想怎么玩怎么玩。没结婚之前,下班回家脱衣服开电脑,一玩玩到半夜。现在不成了,有了娃以后,父母得来帮你照顾娃,于是同一屋檐下,各种事情都不能做,不管做什么都有人反对或者看不顺眼。更有婆媳矛盾这种天下第一难搞的矛盾。
比如,你原来上班自由自在,领导怼你你就反怼回去,大不了上午怼完下午辞职,回家玩个两个月再去找工作。理工男在中国这种工业大国,满地都是工作机会。市内没合适的就去省内,省内没有就去国内,国外也不是不可以。换个环境正好玩得更开心。现在可不成了,工作只能在家里周围几公里最多几十公里范围内找,被领导骂了不管有理没理都得笑脸相迎的怂着。因为丢了工作,全家都得跟着喝西北风。早些年一般公司都是欺负新人,现在那里敢说新人,招人不易新人真的会辞职跑路的。而结婚安家的老员工就可以随便虐,反正他不敢丢工作。
总之结婚生娃对人的影响极大的,从衣食住行玩到就业处处都要改变。生活变得越来越死板越来越无趣。自己也变得越来越油腻,越来越暴躁。每一个精致的男女孩子,都会在生娃后,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体会到这些改变的人,在生了一个娃以后很难再想着生第二个。一个娃的改变已经吃不消了,再来乘以2谁受得了。但是我第一段说了,这不是乘以2的事,而是要乘以3啊。
不是我吹,整个社会都没有做好生二胎的准备。简单的例子,比如现在的大家的车子基本上都是5座的。夫妻两个加上父母再加上一个孩子,刚刚好一车。二胎了再加一个娃就超载了。再比如现在一家房子基本上是3室1厅,夫妻主卧,父母客卧,小孩子次卧。等再来一个娃,就住不下了。
如果不愿意改变生活习惯的话,想要养娃是一个很痛苦的事。这种情绪还会传染,还会遗传,传给朋友,也传给子女。我现在和朋友说话的时候,就会动不动抱怨,动不动劝别人:千万别结婚生娃。
想要刺激人生娃的话,其实金钱奖励已经不算什么了。给再多的钱,也解决不了生活习惯改变的事情。一个男的,想要生娃后还能保持婚前的生活,至少还需要的是一份高薪的工作,一个贤惠的全职太太。前一个还好解决,后一个的话能被女拳手打得生活不能自理。工作和贤妻国家都不可能发给你。给点金钱奖励,或者给个高考20分有啥用?那20分即便能改变命运也是改变子女的命运,而不是自己的命运。
所以,我觉得大可以放弃刺激二胎的思路了。开放生育,爱生不生算了。然后把原本拿来刺激生育的钱,赶紧搞定人工智能。利用人工智能来替代中低端的工人,用人工智能去照顾老人,这才是最有希望的解决问题之道。
血肉苦弱!钢铁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