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etie
2020-05-18T04:50:37+00:00
[cp]看有人发了这个感觉有特别多话想说。
在国内生活有种窒息感,且这种窒息感会因为年龄增长愈加严重,就是因为在大多数中国人的价值观里,幸福的方式只有一种,成功的模式只有一种,衡量的标准只有一种,就是钱。20多岁的你应该勤奋,好学,活泼;30岁的你应该而立,成家,稳重……还不仅仅是peer pressure,而是整个社会的压力像四面盒子一样向你合上。
之前别人问,中国难道真的没有信仰吗,我都会像开玩笑说,有啊,是钱。不是批评的意思,背后当然有原因。尤其是经历过饥荒、计划经济中国人,会仍然有隐性的恐惧,大量囤积财富才会带来安全感。二来发达国家已经有钱过了,他们反倒会反思,回去吃有机食物,吃raw food,反对科技反对智能手机。而我们还没有全社会集体富裕过,还在这个过程中,消费主义当然很正常。
但也因为这样,尤其作为独生子女,你的人生是天然带有枷锁的:你的人生是不可以有冒险的,更不能自己去选择危险,选择未知。
比如我之前经常被骂的就是“一把年纪还鼓吹嬉皮那一套,找个工作从来干不了多久,去不发达地区和鬼佬混在一起”。
当然这就是价值观的judge,但为什么会这样来judge属于别人的人生选择呢?像我之前的同事虽然更温和,但也会问,为什么一定要去危险的地方?
当然也可以很刻薄地反驳:就算我一年只上半年班,再出去玩半年,我仍然挣得比你多。我每一次找的工作,也还是你这辈子都进不去的公司。所以与其担心我,不如担心你自己如何交得起房租。
举例也可以是之前在奥地利遇到的homeless叔叔,博学又礼貌,他之前有自己的公司,是自己选择什么都不要了,背了个书包在山上搭帐篷住。他是经历过了,证明自己做得到了,然后自己放弃的。
但如果我这样反驳,就是掉入了一样的思维:我必须要证明我在财富积累上比你优越。必须在传统价值上先赢过你。然后告诉你是我不要那些的。
不,就算我的确做不好那些传统价值观上能被称为“成功”的事,仍然有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的自由,仍然可以被称为“成功”。
像在欧洲遇到的中国同胞完全无法理解街上卖艺的艺术家,很多人无法理解受罪一样的徒步、露营,把自己搞到灰头土脸。穷游是loser,沙发客是占便宜,搞艺术的通通是学习不好。归根结底都是一样的,鄙视链的产生,就是因为在这里所有事情都是规定好“应该是如何的”。
上次和美国朋友聊天,他说他们很少有compulsory的东西,然后几个中国人马上笑起来:我们好像很少有不是compulsory的东西。从学生时代开始,你就不可以打耳洞,留长指甲,我曾经以为全世界都是这样。
为什么之前说泰国的精神文明,甚至玻利维亚的精神文明。因为我们有精神文明教育吗?有,爱国教育。
什么理解不理解,有没有共情太难了,甚至也没有必要解释因为人类想如同鸟儿去飞翔。就像LGBTQ一样,你需要理解需要支持甚至需要尊重吗,因为无论你多恨,他们都存在。无论你多看不惯非主流,他们也都存在。
所以最后还是要承认有人和你不一样,就算你是大多数也没有更厉害一点,因为大多数不代表正常,正常也不代表正确。[/cp][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22/-7Q5-i5myZbT1kSfz-sg.jpg.medium.jpg[/img]
在国内生活有种窒息感,且这种窒息感会因为年龄增长愈加严重,就是因为在大多数中国人的价值观里,幸福的方式只有一种,成功的模式只有一种,衡量的标准只有一种,就是钱。20多岁的你应该勤奋,好学,活泼;30岁的你应该而立,成家,稳重……还不仅仅是peer pressure,而是整个社会的压力像四面盒子一样向你合上。
之前别人问,中国难道真的没有信仰吗,我都会像开玩笑说,有啊,是钱。不是批评的意思,背后当然有原因。尤其是经历过饥荒、计划经济中国人,会仍然有隐性的恐惧,大量囤积财富才会带来安全感。二来发达国家已经有钱过了,他们反倒会反思,回去吃有机食物,吃raw food,反对科技反对智能手机。而我们还没有全社会集体富裕过,还在这个过程中,消费主义当然很正常。
但也因为这样,尤其作为独生子女,你的人生是天然带有枷锁的:你的人生是不可以有冒险的,更不能自己去选择危险,选择未知。
比如我之前经常被骂的就是“一把年纪还鼓吹嬉皮那一套,找个工作从来干不了多久,去不发达地区和鬼佬混在一起”。
当然这就是价值观的judge,但为什么会这样来judge属于别人的人生选择呢?像我之前的同事虽然更温和,但也会问,为什么一定要去危险的地方?
当然也可以很刻薄地反驳:就算我一年只上半年班,再出去玩半年,我仍然挣得比你多。我每一次找的工作,也还是你这辈子都进不去的公司。所以与其担心我,不如担心你自己如何交得起房租。
举例也可以是之前在奥地利遇到的homeless叔叔,博学又礼貌,他之前有自己的公司,是自己选择什么都不要了,背了个书包在山上搭帐篷住。他是经历过了,证明自己做得到了,然后自己放弃的。
但如果我这样反驳,就是掉入了一样的思维:我必须要证明我在财富积累上比你优越。必须在传统价值上先赢过你。然后告诉你是我不要那些的。
不,就算我的确做不好那些传统价值观上能被称为“成功”的事,仍然有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的自由,仍然可以被称为“成功”。
像在欧洲遇到的中国同胞完全无法理解街上卖艺的艺术家,很多人无法理解受罪一样的徒步、露营,把自己搞到灰头土脸。穷游是loser,沙发客是占便宜,搞艺术的通通是学习不好。归根结底都是一样的,鄙视链的产生,就是因为在这里所有事情都是规定好“应该是如何的”。
上次和美国朋友聊天,他说他们很少有compulsory的东西,然后几个中国人马上笑起来:我们好像很少有不是compulsory的东西。从学生时代开始,你就不可以打耳洞,留长指甲,我曾经以为全世界都是这样。
为什么之前说泰国的精神文明,甚至玻利维亚的精神文明。因为我们有精神文明教育吗?有,爱国教育。
什么理解不理解,有没有共情太难了,甚至也没有必要解释因为人类想如同鸟儿去飞翔。就像LGBTQ一样,你需要理解需要支持甚至需要尊重吗,因为无论你多恨,他们都存在。无论你多看不惯非主流,他们也都存在。
所以最后还是要承认有人和你不一样,就算你是大多数也没有更厉害一点,因为大多数不代表正常,正常也不代表正确。[/cp][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22/-7Q5-i5myZbT1kSfz-sg.jpg.medium.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