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istheDaddy
2024-11-08T23:52:55+00:00
其实原文是个视频 watch?v=pq-HDpqQeSw
原文这个人聊的是西方的奇幻,从托尔金的时代,一直到一些现代好莱坞奇幻电影,因此对于国内神话和网文可能不适用
但是看了之后感觉也挺有共性的,以下是我摘取翻译的一些内容和观点
{
1.现时性与神话性光谱,现代作品偏向现时性,传统奇幻偏向神话性。
神话性并不是指这个奇幻设定在古代神话故事的世界观背景,而是一种“神话感”与魔法感的塑造。这种神话感的塑造包括多个方面,例如小说与角色使用的语言。指环王就有非常明显的古典语法,初读指环王的人很容易被这种陌生的用词搞得很困惑。这种古典语法的使用不是为了给读者造成障碍,而是为了通过前现代的语言代入一种前现代的意识
(例如托尔金的作品里一个精灵绝不会对另一个说“OK”,而现代作品的《力量之戒》中则有这个台词)
2.道德感
现代人以及现代文化对于“纯粹的善”或“纯粹的恶”有着强烈的怀疑与排斥。现代人会认为“灰色的中间地带”,“更少的恶”甚至要好于“善”。这种现代善恶观在西幻世界观中产生了强烈的矛盾,例如作者很难解释一个封建国王如何是个好人
而传统奇幻则有一种更古典的善恶观,这是源于古代价值观的统一,“一个国王可能是坏的,但是每个人都同意好的国王应该是什么样的”。古典奇幻中坏人并不是“他们自己故事中的好人”,坏人就是坏人,每一个人,包括坏人自己,都知道这一点。一个强盗不会认为自己在做好事,海盗不会认为自己是革命家,残酷的国王不会认为自己是为了拯救世界,这之中不存在现代的自我欺骗精神。这种善恶区分并不是源于现实的历史性,而是源于神话性。因此迎回一个正统的国王回归自己的王位,并不是对于封建制的赞美,而是一种让世界回归正轨的象征,一种梦想的实现
3.
传统奇幻故事的驱动力并不是源自现代语境中的心理与社会逻辑,而是一种象征性符号
在阿喀琉斯的神话中,驱使阿喀琉斯的是众神,阿喀琉斯本人近乎一个没有自己思想的空壳,“神”就替代了“意识”的位置。
这种”外化的象征“最容易体现传统神话的“神话感”,即内心的恶魔变为实际存在的恶魔,内心的挣扎变为外在的战争。这样一来,角色本身不需要立体而复杂的心理活动,因为环绕的整个世界环境就是他的复杂多维的心理活动
这种情况下,现代性的作品中对于反派“恶人也有心中的善良”这类价值观则完全不适用,因为传统奇幻中的反派就是外化的“原型”就是纯粹的恶
而现代奇幻作品中一个正统的国王回归自己的王位很容易被解释为对于封建制的赞美,因为现代性奇幻作品经常面临的矛盾是,他们的话语是面向现时的政治语境的,但是在他们试图将读者带入的那个奇幻世界中,这种现时的政治语境不适用
在这种矛盾下,现代奇幻作品很容易陷入一种自我否定的讨论。例如一个故事基调昂扬的西幻世界观,却不时让角色否定一下自己世界中的封建,就会让读者不知道看这本书是该憧憬生活在那个世界,还是该批判这个世界
当现代奇幻作品试图给反派,邪恶方加入复杂的心理,将反派描写为“是自己故事的主角的一个复杂多面的角色,给故事加入更多的维度”时,《力量之戒》的兽人不再代表邪恶的奴隶制的外化,而是成为了奴隶制的受害者。反派不再是角色心中的黑暗,心理活动的一部分,而是成为了有着自己心理的独立存在。
这种行为增加了现代性心理的故事维度,却削弱了神话性象征的故事维度。
4.
传统性奇幻与现代性奇幻的类别并没有优劣之分,我们现代人也不可能真正拥有古人的心理,我们只是在怀古一个从未存在的时代,但是我们可以从传统奇幻学习一种“关于启迪的故事”
《指环王》,又或者《星球大战》这种经典的传统奇幻,其主角的故事历程,代表着主角获得“启迪”的历程,从凡性走向神性的过程。
《星球大战》讲述的就是主角从一个现代性的,易于代入和共感的情感性的角色,成长为一个隐忍的神性人物。主角最强大的瞬间是当他完全控制住了自己的情感,关掉光剑,以一种神性的“将自己的语言化为现实”的力量击败了敌人:“你失败了,我是一个绝地武士,如同我的父亲一样”
至奇幻作者:
每一个奇幻作者都创作了自己的魔法系统,力量系统。每一种系统,体现的都是作者对于“人类如何变得更好”的思考,“人类从凡性提升至神性”的路径。通过你对魔法的观点展示出你对于人类进步的理解。
启迪性奇幻的主角的故事是主角走向伟大,完成不可能之事的过程。这并不代表主角一开始必须是凡人,但是主角从故事的开始到结束的历程应该是从平凡走向神圣的。
你不需要让主角成为一个现代心理的主体。反派不需要是一个心理与社会性的他者,也不需要一个深刻共情的背景。你的读者不是为了来看一个跟自己有着一样现代性困惑的角色而来看奇幻故事的,相反,他们想要看到这种困惑与挣扎被置换投射到一个魔法世界。
一些经典的传统奇幻的结局,并非展示主角的强大力量,而是迈向神性的最后一步,可能是一个凡人的困局,一个道德选择。让我们看到为什么成神路上的最后一步不是积蓄更多力量,而是做出一个更好的选择。
不要害怕使用这种老套路,人类不会厌倦这种故事,如同你没有厌倦描写奇幻
}
对这个观点感兴趣是因为正好就在前段时间我看了一些关于《西游记》的解读,对我来说那种阴谋论啊,天庭的大计划啊,众神的政治斗争啊什么的有点太“现代性”了,不太对劲
而“整个西游故事讲的都是悟空收束心灵,悟道成佛的过程。困难和敌人都是心灵的外显”这样的观点比较合胃口
原文这个人聊的是西方的奇幻,从托尔金的时代,一直到一些现代好莱坞奇幻电影,因此对于国内神话和网文可能不适用
但是看了之后感觉也挺有共性的,以下是我摘取翻译的一些内容和观点
{
1.现时性与神话性光谱,现代作品偏向现时性,传统奇幻偏向神话性。
神话性并不是指这个奇幻设定在古代神话故事的世界观背景,而是一种“神话感”与魔法感的塑造。这种神话感的塑造包括多个方面,例如小说与角色使用的语言。指环王就有非常明显的古典语法,初读指环王的人很容易被这种陌生的用词搞得很困惑。这种古典语法的使用不是为了给读者造成障碍,而是为了通过前现代的语言代入一种前现代的意识
(例如托尔金的作品里一个精灵绝不会对另一个说“OK”,而现代作品的《力量之戒》中则有这个台词)
2.道德感
现代人以及现代文化对于“纯粹的善”或“纯粹的恶”有着强烈的怀疑与排斥。现代人会认为“灰色的中间地带”,“更少的恶”甚至要好于“善”。这种现代善恶观在西幻世界观中产生了强烈的矛盾,例如作者很难解释一个封建国王如何是个好人
而传统奇幻则有一种更古典的善恶观,这是源于古代价值观的统一,“一个国王可能是坏的,但是每个人都同意好的国王应该是什么样的”。古典奇幻中坏人并不是“他们自己故事中的好人”,坏人就是坏人,每一个人,包括坏人自己,都知道这一点。一个强盗不会认为自己在做好事,海盗不会认为自己是革命家,残酷的国王不会认为自己是为了拯救世界,这之中不存在现代的自我欺骗精神。这种善恶区分并不是源于现实的历史性,而是源于神话性。因此迎回一个正统的国王回归自己的王位,并不是对于封建制的赞美,而是一种让世界回归正轨的象征,一种梦想的实现
3.
传统奇幻故事的驱动力并不是源自现代语境中的心理与社会逻辑,而是一种象征性符号
在阿喀琉斯的神话中,驱使阿喀琉斯的是众神,阿喀琉斯本人近乎一个没有自己思想的空壳,“神”就替代了“意识”的位置。
这种”外化的象征“最容易体现传统神话的“神话感”,即内心的恶魔变为实际存在的恶魔,内心的挣扎变为外在的战争。这样一来,角色本身不需要立体而复杂的心理活动,因为环绕的整个世界环境就是他的复杂多维的心理活动
这种情况下,现代性的作品中对于反派“恶人也有心中的善良”这类价值观则完全不适用,因为传统奇幻中的反派就是外化的“原型”就是纯粹的恶
而现代奇幻作品中一个正统的国王回归自己的王位很容易被解释为对于封建制的赞美,因为现代性奇幻作品经常面临的矛盾是,他们的话语是面向现时的政治语境的,但是在他们试图将读者带入的那个奇幻世界中,这种现时的政治语境不适用
在这种矛盾下,现代奇幻作品很容易陷入一种自我否定的讨论。例如一个故事基调昂扬的西幻世界观,却不时让角色否定一下自己世界中的封建,就会让读者不知道看这本书是该憧憬生活在那个世界,还是该批判这个世界
当现代奇幻作品试图给反派,邪恶方加入复杂的心理,将反派描写为“是自己故事的主角的一个复杂多面的角色,给故事加入更多的维度”时,《力量之戒》的兽人不再代表邪恶的奴隶制的外化,而是成为了奴隶制的受害者。反派不再是角色心中的黑暗,心理活动的一部分,而是成为了有着自己心理的独立存在。
这种行为增加了现代性心理的故事维度,却削弱了神话性象征的故事维度。
4.
传统性奇幻与现代性奇幻的类别并没有优劣之分,我们现代人也不可能真正拥有古人的心理,我们只是在怀古一个从未存在的时代,但是我们可以从传统奇幻学习一种“关于启迪的故事”
《指环王》,又或者《星球大战》这种经典的传统奇幻,其主角的故事历程,代表着主角获得“启迪”的历程,从凡性走向神性的过程。
《星球大战》讲述的就是主角从一个现代性的,易于代入和共感的情感性的角色,成长为一个隐忍的神性人物。主角最强大的瞬间是当他完全控制住了自己的情感,关掉光剑,以一种神性的“将自己的语言化为现实”的力量击败了敌人:“你失败了,我是一个绝地武士,如同我的父亲一样”
至奇幻作者:
每一个奇幻作者都创作了自己的魔法系统,力量系统。每一种系统,体现的都是作者对于“人类如何变得更好”的思考,“人类从凡性提升至神性”的路径。通过你对魔法的观点展示出你对于人类进步的理解。
启迪性奇幻的主角的故事是主角走向伟大,完成不可能之事的过程。这并不代表主角一开始必须是凡人,但是主角从故事的开始到结束的历程应该是从平凡走向神圣的。
你不需要让主角成为一个现代心理的主体。反派不需要是一个心理与社会性的他者,也不需要一个深刻共情的背景。你的读者不是为了来看一个跟自己有着一样现代性困惑的角色而来看奇幻故事的,相反,他们想要看到这种困惑与挣扎被置换投射到一个魔法世界。
一些经典的传统奇幻的结局,并非展示主角的强大力量,而是迈向神性的最后一步,可能是一个凡人的困局,一个道德选择。让我们看到为什么成神路上的最后一步不是积蓄更多力量,而是做出一个更好的选择。
不要害怕使用这种老套路,人类不会厌倦这种故事,如同你没有厌倦描写奇幻
}
对这个观点感兴趣是因为正好就在前段时间我看了一些关于《西游记》的解读,对我来说那种阴谋论啊,天庭的大计划啊,众神的政治斗争啊什么的有点太“现代性”了,不太对劲

而“整个西游故事讲的都是悟空收束心灵,悟道成佛的过程。困难和敌人都是心灵的外显”这样的观点比较合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