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看到老外一个挺有趣的观点,古典-传统奇幻作品的特征,以及与现代奇幻文娱的叙事区别,分享一下

LeoistheDaddy-avatar

LeoistheDaddy

2024-11-08T23:52:55+00:00

其实原文是个视频 watch?v=pq-HDpqQeSw
原文这个人聊的是西方的奇幻,从托尔金的时代,一直到一些现代好莱坞奇幻电影,因此对于国内神话和网文可能不适用
但是看了之后感觉也挺有共性的,以下是我摘取翻译的一些内容和观点
{
1.现时性与神话性光谱,现代作品偏向现时性,传统奇幻偏向神话性。
神话性并不是指这个奇幻设定在古代神话故事的世界观背景,而是一种“神话感”与魔法感的塑造。这种神话感的塑造包括多个方面,例如小说与角色使用的语言。指环王就有非常明显的古典语法,初读指环王的人很容易被这种陌生的用词搞得很困惑。这种古典语法的使用不是为了给读者造成障碍,而是为了通过前现代的语言代入一种前现代的意识
(例如托尔金的作品里一个精灵绝不会对另一个说“OK”,而现代作品的《力量之戒》中则有这个台词)
2.道德感
现代人以及现代文化对于“纯粹的善”或“纯粹的恶”有着强烈的怀疑与排斥。现代人会认为“灰色的中间地带”,“更少的恶”甚至要好于“善”。这种现代善恶观在西幻世界观中产生了强烈的矛盾,例如作者很难解释一个封建国王如何是个好人
而传统奇幻则有一种更古典的善恶观,这是源于古代价值观的统一,“一个国王可能是坏的,但是每个人都同意好的国王应该是什么样的”。古典奇幻中坏人并不是“他们自己故事中的好人”,坏人就是坏人,每一个人,包括坏人自己,都知道这一点。一个强盗不会认为自己在做好事,海盗不会认为自己是革命家,残酷的国王不会认为自己是为了拯救世界,这之中不存在现代的自我欺骗精神。这种善恶区分并不是源于现实的历史性,而是源于神话性。因此迎回一个正统的国王回归自己的王位,并不是对于封建制的赞美,而是一种让世界回归正轨的象征,一种梦想的实现
3.
传统奇幻故事的驱动力并不是源自现代语境中的心理与社会逻辑,而是一种象征性符号
在阿喀琉斯的神话中,驱使阿喀琉斯的是众神,阿喀琉斯本人近乎一个没有自己思想的空壳,“神”就替代了“意识”的位置。
这种”外化的象征“最容易体现传统神话的“神话感”,即内心的恶魔变为实际存在的恶魔,内心的挣扎变为外在的战争。这样一来,角色本身不需要立体而复杂的心理活动,因为环绕的整个世界环境就是他的复杂多维的心理活动
这种情况下,现代性的作品中对于反派“恶人也有心中的善良”这类价值观则完全不适用,因为传统奇幻中的反派就是外化的“原型”就是纯粹的恶
而现代奇幻作品中一个正统的国王回归自己的王位很容易被解释为对于封建制的赞美,因为现代性奇幻作品经常面临的矛盾是,他们的话语是面向现时的政治语境的,但是在他们试图将读者带入的那个奇幻世界中,这种现时的政治语境不适用
在这种矛盾下,现代奇幻作品很容易陷入一种自我否定的讨论。例如一个故事基调昂扬的西幻世界观,却不时让角色否定一下自己世界中的封建,就会让读者不知道看这本书是该憧憬生活在那个世界,还是该批判这个世界
当现代奇幻作品试图给反派,邪恶方加入复杂的心理,将反派描写为“是自己故事的主角的一个复杂多面的角色,给故事加入更多的维度”时,《力量之戒》的兽人不再代表邪恶的奴隶制的外化,而是成为了奴隶制的受害者。反派不再是角色心中的黑暗,心理活动的一部分,而是成为了有着自己心理的独立存在。
这种行为增加了现代性心理的故事维度,却削弱了神话性象征的故事维度。
4.
传统性奇幻与现代性奇幻的类别并没有优劣之分,我们现代人也不可能真正拥有古人的心理,我们只是在怀古一个从未存在的时代,但是我们可以从传统奇幻学习一种“关于启迪的故事”
《指环王》,又或者《星球大战》这种经典的传统奇幻,其主角的故事历程,代表着主角获得“启迪”的历程,从凡性走向神性的过程。
《星球大战》讲述的就是主角从一个现代性的,易于代入和共感的情感性的角色,成长为一个隐忍的神性人物。主角最强大的瞬间是当他完全控制住了自己的情感,关掉光剑,以一种神性的“将自己的语言化为现实”的力量击败了敌人:“你失败了,我是一个绝地武士,如同我的父亲一样”
至奇幻作者:
每一个奇幻作者都创作了自己的魔法系统,力量系统。每一种系统,体现的都是作者对于“人类如何变得更好”的思考,“人类从凡性提升至神性”的路径。通过你对魔法的观点展示出你对于人类进步的理解。
启迪性奇幻的主角的故事是主角走向伟大,完成不可能之事的过程。这并不代表主角一开始必须是凡人,但是主角从故事的开始到结束的历程应该是从平凡走向神圣的。
你不需要让主角成为一个现代心理的主体。反派不需要是一个心理与社会性的他者,也不需要一个深刻共情的背景。你的读者不是为了来看一个跟自己有着一样现代性困惑的角色而来看奇幻故事的,相反,他们想要看到这种困惑与挣扎被置换投射到一个魔法世界。
一些经典的传统奇幻的结局,并非展示主角的强大力量,而是迈向神性的最后一步,可能是一个凡人的困局,一个道德选择。让我们看到为什么成神路上的最后一步不是积蓄更多力量,而是做出一个更好的选择。
不要害怕使用这种老套路,人类不会厌倦这种故事,如同你没有厌倦描写奇幻
}

对这个观点感兴趣是因为正好就在前段时间我看了一些关于《西游记》的解读,对我来说那种阴谋论啊,天庭的大计划啊,众神的政治斗争啊什么的有点太“现代性”了,不太对劲哭笑
而“整个西游故事讲的都是悟空收束心灵,悟道成佛的过程。困难和敌人都是心灵的外显”这样的观点比较合胃口
raggedsquirrel-avatar

raggedsquirrel

+ by [Kksk101] (undefined)

墙内基本上天天搞辩论的都是一群没文化没逻辑脑子不如一根内存条的,永远理解不了世界观是服务于故事性,弱智帖子天天发,我都懒得跟这些人辩,可惜避免不了看到照样脑壳疼。
就芙丽莲那个破事,作者写的就是一个中世纪风格冒险故事,中世纪元素优先级明显在魔法元素之上,国王面前跪下属于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为国王的权威性对于故事架构的重要性远远重于强者的权威性,该情节下就一个普通的冒险者觐见领主的场景,反过来的例子就dnd 的耐瑟瑞尔,奥术师组织直接替换了传统贵族体系,即使如此,dnd照样保留有一大堆的凡人贵族

传统勇者斗恶龙故事有勇者必须向国王下跪,不跪就进监狱的情节吗?
按楼主这套理论恰好能解释芙蓉王这个争议剧情,芙蓉王整体框架明明是传统奇幻故事,却生硬的加了一个体现勇者和国王之间强烈阶级差异的强政治属性现代奇幻故事。
直接导致连带着几个相连的剧情都变成了字面意义上的夹生饭,这不膈应人就怪了。
这恰恰说明墙内读者水平高,把这粒生米给吃出来了。你倒好,还倒打一耙了。茶
Bulletz-avatar

Bulletz

文学性和通俗性的矛盾。
嘎噗-avatar

嘎噗

哭笑我觉得网文属于反过来,开始追求某种神话性了。。什么哲人王啊纯粹的坏蛋之类的
trasherbtc-avatar

trasherbtc

墙内基本上天天搞辩论的都是一群没文化没逻辑脑子不如一根内存条的,永远理解不了世界观是服务于故事性,弱智帖子天天发,我都懒得跟这些人辩,可惜避免不了看到照样脑壳疼。
就芙丽莲那个破事,作者写的就是一个中世纪风格冒险故事,中世纪元素优先级明显在魔法元素之上,国王面前跪下属于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为国王的权威性对于故事架构的重要性远远重于强者的权威性,该情节下就一个普通的冒险者觐见领主的场景,反过来的例子就dnd 的耐瑟瑞尔,奥术师组织直接替换了传统贵族体系,即使如此,dnd照样保留有一大堆的凡人贵族当背景板,就是因为故事性不需要他们有tmd 超凡能力,因为这就是简单的成本问题,作者花时间去写这些设定是为了铺垫故事,需要的时候像博德之门直接整到巴尔之子大逃杀的强度都行,不需要的时候一堆救世级别的英雄天天打工赚铜板的都有。
有些人的核桃仁被正经的古典风格叙事,狠狠冲击了被小白文浇灌的脑花,看什么都能破防,只能说书院下限永无止境。
Canadian_Canine-avatar

Canadian_Canine

没啥用,大多数人更喜欢用当前的剑斩(批评)“前朝”的“官”


比如书院讨论的令狐冲和岳不群争论几百楼的就是。



时代有时代的特点,举个粗浅的例子,今天要是有人吃老鼠,有人评价:“这是人吃的东西”?

没毛病啊,正常情况谁吃老鼠?你莫不是有什么怪癖吧?

时间线往前拖四五十年,老鼠怎么不能吃了?能吃饱都满足了,“绿色纯天然”肉好东西哭笑
Bumbl3-avatar

Bumbl3

写的挺好的, 明白这个道理弱智讨论会少很多
sebsa-avatar

sebsa

国王的意象倒是没啥问题
但正如以希腊神话为例,故事应当集中到力量和荣誉,英雄们当然为自己的义举索取报偿。
但常见的争执模式是主人/国王不给/给少了,英雄报复/愤愤地离开。
但在故事叙述的情形中如果过分投入争执报偿的数字,把氛围一下变成了采购商去供应商的工厂内掐表讨论成本价,那读者大脑当场切换到现代计价模式就是作者的责任了。

另外国王是一个常用的这种意象,但另一种东西其实也很传统:公民大会与议会(寡头会议),在这两种意象之中做出的国王更“传统”的选择本身也是当事人“现代观念”的一部分
Juan the Gardener-avatar

Juan the Gardener

感觉这文章有些意思,插眼记录一下
Quinny-avatar

Quinny

有意思啊
LI dave.-avatar

LI dave.

我理解的正确吗:
传统的奇幻文学只是人们头脑中简单而纯粹的善恶的外化, 恶人就是邪恶这个纯粹概念的外化, 善人就是善良这个纯粹概念的外化, 尽管主角一开始可能是 馄饨 混沌的灰色的, 但是最终他们选择了纯粹的善或者纯粹的恶. 所有的一整个神话故事也仅仅是一个现实中可能发生的道德困境的隐喻? 在理想主义的规则下, 主角大多遵循了理想主义的道路, 在最终的问题上做出了一个道德选择, 并因此成为圣人/神.

而现代的奇幻文学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再包装. 读者在现实中可能位于某个权力/政治/办公室斗争中, 而现代奇幻文学仅仅是将这些东西"奇幻化"了. 所有一切也仅仅是现实中可能出现的某种场景的风格化滤镜. 并且和大多数现实中的故事一样, 这些现代文学最终的落脚点也在权力斗争和各种斗争上, 在最终的战斗中, 主角因为自己的强大而胜利.

我的一些观点 ...
ciroc-avatar

ciroc

+ by [druMidEA] (undefined)

我理解的正确吗:
传统的奇幻文学只是人们头脑中简单而纯粹的善恶的外化, 恶人就是邪恶这个纯粹概念的外化, 善人就是善良这个纯粹概念的外化, 尽管主角一开始可能是 馄饨 混沌的灰色的, 但是最终他们选择了纯粹的善或者纯粹的恶. 所有的一整个神话故事也仅仅是一个现实中可能发生的道德困境的隐喻? 在理想主义的规则下, 主角大多遵循了理想主义的道路, 在最终的问题上做出了一个道德选择, 并因此成为圣人/神.

而现代的奇幻文学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再包装. 读者在现实中可能位于

我是个人是这样理解的:

传统奇幻故事有些类似寓言,寓言中的每一个角色形象实际上是创作者主题形象的外显,因而,英雄就是英雄,恶龙就是恶龙,公主也就是公主。

整个故事世界反应为主角心理活动的外显,他内心的困苦挣扎与他在奇幻旅途中要克服的灾难在外部世界合二为一。

坏人坏的纯粹,好人好的彻底,因为这二者都是整体叙事一个侧面,读者不用去纠结“这个人为什么坏的这么彻底”或者“这么好的封建国王怎么会存在”一类的问题。

因为这些角色本身都不是在塑造一个更“现实”的角色,而是一个更脸谱化、更纯粹的舞台形象。

这种纯粹性让角色身上有一种奇幻的神话色彩,使得他们(无论在好还是坏的意义上)更像是想象中的神明。

—-

而现代奇幻故事则走向了一个更复杂的反面,因为现代人从未在故事中的那个纯粹的幻想王国中生活过(古代人当然也没有),所以当一种现代意识被嫁接到奇幻小说所塑造的不对位的“国王”时,读者和作者本人都会对其存在的合理性产生思考和怀疑。

程度较轻的表现为角色动机和形象本身开始变得复杂和难以琢磨——好人和坏人都需要有其动机和理由(最主要的是把这一点展现给读者看)。

程度最重的或许是一大堆把现代价值观重新套回进虚拟中世纪里,质疑封建制或是其他原先在奇幻故事中作为背景存在的制度、力量、角色、桥段的合理性。

这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在故事整体的基调和表现手法上存在差异,前者突出了角色和故事的神话色彩,后者则提供了更多叙述主题和角色复杂度的可能性。

两者同样可以是悲剧或是喜剧,故事主题本身的实现与否不是他们的差别所在。

————

哭笑举例来说JOJO三部的DIO和四部的吉良吉影都是很纯粹的反派角色,没有苦楚,没有挣扎,是个单一维度的坏人。

他们本身的角色形象其实就是主人公所代表的正面形象的反转。

只有当“勇者”和“恶龙”都不偏不倚的扮演在自己的位置上进行战斗的时候,这个传统奇幻的叙事框架才成立。

“作者无法说服读者怎么办”
讲故事不是写论文,你不是长篇大论来论述一个道理的。创作者是通过对故事本身的讲述让读者觉得这个故事本身是成立的,只要能做到这一步就已经成功了。

故事的道理不是作者直接写给读者的,而是读者看完了故事后自身的感悟,所谓一千个哈姆雷特既是如此。

创作者和阅读者自身的时代性亦是阅读故事本身体验的闭环之一。不赞同故事中角色的观点属于再常见不过的事,而不赞同故事所叙述的主题也绝不少见。

对于讲故事来说,主题本身被通过故事表达了出来,要比主题本身被读者认可更重要。把小说写成讲经绝对是创作的失败。
TheMeekPlayer-avatar

TheMeekPlayer

说得很好,要是一半的网文读者都能读且理解这篇文章,网文论坛就不会有那些论战帖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