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dzio
2022-03-15T17:05:35+00:00
职业相关,这么多年接触了不少中学生
跟他们的相处过程中,我能明显感受到,哪些孩子是养得好的,是那种被爱的环境中长大的,能明显感受到他是一个完整的,健康的,快乐的人,虽然学习成绩可能不怎么样,但是他们处于一个非常让人羡慕的状态,再和他的父母接触,你会发现他的父母很多也就是开小卖部的平民,算不上有钱,但是能感受到他们非常真心实意在爱孩子的,并且倾尽一切为孩子做情感与物质上的付出的
也有一些本地收租的,让孩子读几十万一年的国际学校,却养出来一个小畜生(真的不夸张),再一问,家庭环境往往一言难尽
我觉得,我们对孩子,应该怎么培养呢?底线是什么呢?那就是真心实意的爱,你全心全意去爱他,对他好,他长大了,长成了一个健全的人,惦记你的好,反过来对你好,那就够了
这里推荐大家看一下美剧 奥丽芙·基特里奇 ,一部迷你剧,在亲子关系上讲的很深刻。通过这部剧我意识到了一点:孩子会长大的,小时候遭受的一切,他迟早会明白的。
泥潭二极管只认为有钱能解决一切,这恰恰是因为他们小时候没有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错误得把问题全部归结到钱上
根据我自己的经历,我总结为几个词:陪伴、陪伴、陪伴、理解、尊重。
推荐Turning Red,美国女孩,包宝宝,人世间还有李安家庭三部曲。
最低要求,把孩子当个人,而不是自己的奴隶、人格上的附属品、弥补儿时遗憾的承载体、养老的工具等等。
自己琢磨出来的不怎么客观的结论是,教育本质还是自然选择,一千个孩子都处在高压教育状态下,出来两百个牛人,四百个跳楼,四百个平庸。最后被社会中的优秀群体吸收的,你我能看到的,是那两百个优秀的没边的人,他们都是从小鸡娃鸡出来的。但是在我假设的这个情况下这种鸡法能算一个好的教育方式吗。所以我是觉得教育没必要盯着自己的孩子非要跟头部去比,基本的技能学好,让他成长在充满爱的环境里以后能有一个健康的观念比啥都强。
陪伴,引导,把他/她当做和你一样平等的人而不是你的财产
我觉得尊重比较重要吧,至少我感觉自己最需要的就是尊重,可能是缺什么就想要什么吧,我认为孩子不是附属品,而是一个独立的人
鸡娃真的不太有意义,哪怕孩子获得世俗上的成功,可能背地里还是天天痛苦。我在还不错的大学里遇见原生家庭鸡娃带来痛苦的比例就很高…
真正优秀又快乐那批,一部分是自己的天赋就点在学习和追求上。另一部分是从小教育资源就特别丰富,丰富到不需要被鸡,不需要卷,也能达到一个高度。都是我们普通人羡慕不来的…
硬鸡成功的,多多少少都有阴影。
修身养性,最重要。
修身,给孩子健康的身体。注重牙齿,体态。有疑问不要讳疾忌医。
养性,给孩子健康的心态和性格。不可暴力育儿,特别是言语暴力。
要做好父母,自己必须多学习相关知识。
生下孩子,就要对他负责。
自认做不了好父母的,宁愿不要生养。不然就是害孩子来世上受苦。
尊重,聆听,思考,要循序渐进,与孩子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倾听感受思考
当然,钱是必须的,不能太穷,当然没必要有钱到忙着赚钱孩子都没法亲自管
我感觉我父母养我养的还行,我在各种挫折低谷下,还是做到了感激自己被生出来享受这个美好世界
主要还是独立人格和平等吧。
另外,有钱确实好,[s:ac:哭笑]我一个小学同学,他大学都没上过,他爹直接给他安排银行,他每天就是开会,爱好是钓鱼和喝酒,他老婆也是本科美女那种,[s:ac:哭笑]
我这211的,目前还苦逼拿点奔命钱[s:ac:哭笑]
尊重,沟通,倾听,理解,陪伴。
尊重是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把他当作父母的附庸。用极强的掌控欲控制他的思想、行为是对精神极大的压迫。
沟通是人与人关系建立的桥梁,只有不断地沟通,不断地交流自己的想法,别人才能知道你在想什么。
倾听是很重要的个人品质,有时候你和别人交流只是自顾自地讲一堆有的没的,根本没人关心你在说什么。
理解是换位思考,有些人做有些事你可以不赞同,也可以大力反对,但是你要先站在他的角度上思考,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局限性,遇到问题的时候先去尝试理解别人。
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礼物,这里说的当然不是父母和孩子各拿一个手机躺沙发上各玩各的。有空和孩子出去放放风筝,带着孩子跑跑步、游游泳,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最重要的一点,和他一起试错,不要让孩子长大了全是自己独自面对失败的场景,回忆起来的只有来自长辈的谴责,父辈的责骂,周围的压力。
以上源自我自己的成长的经历,希望能有一点点帮助。觉得我说的不对的也欢迎共同探讨。[s:ac:羡慕]
我有一点异议,有些小畜生的性格真的是天生的,不完全是后天教育的锅,我相信基因决定性格,双胞胎都可能性格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