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Ë̶́̕N̸̤̍Ả̷̈́N̵̅͌C̶̿͒E̴̿̂
2024-08-07T13:13:55+00:00
[https://bbs.nga.cn/read.php?tid=37194262 https://bbs.nga.cn/read.php?tid=37194262]
首先配镜攻略贴镇楼
从消费者视角获取高质量验光、挑选镜框镜片、配镜、商家互动、自我校验、配镜相关原理等配镜全流程教学自我感觉是全网最详细的攻略了(比我详细的一般是专项攻略没我广
),有需要可以看看。



先来个开箱,罗敦还搞了个盒子,仪式感拉满,里面有张罗敦的卡( 吊用没有 我错了 质保要用这张卡
),擦镜布,眼镜袋,镜片包装袋。
因为大视鉴是今年刚出的新系列所以是德产的,国内天润目前还不能代(蔡司个化才配了一年按理说不该换的然而一心血来潮就买了,因为过两年可能就又变全天润产了
)
包装袋上值得关注的数据是中心厚度,tm居然有1.8mm,看到的时候我都惊呆了,以厚著称的蔡司智锐1.6也就1.3mm,罗敦能干到1.8我是真没想到,辣是真的流弊。
所以这样逆天的中心厚度+超800的联合光度+1.6折射率配出来的效果如何呢?



可以看到边缘厚度控制基本和我上一副1.74相近,秘诀当然是说了无数次的选小框,单眼移心0.75mm,并且这幅我考虑到厚度问题选择了更小的片宽46mm,上一副是51mm,这小的5mm带来了极为优越的厚度和重量控制。
新眼镜总重22g,旧镜20.8g,相差无几。
事实证明只要镜框选的足够优越,800度配1.6也是可以基本不出圈的(不是罗敦这逆天的中心厚度换随便一个牌子都应该完全不出圈)
当然,普通人并不建议这样做,理由如下。
1.选择极小的框心距意味着对镜架要求极高,最好选择镜腿有专门物理外扩的设计,不然总宽不够要夹爆头,我这副镜腿外扩后有140的宽度,也就是虽然镜框前端非常窄,但是镜腿部分却是一个正常中等框的宽度,才不会造成佩戴舒适上的问题。
2.选择极小的片宽会使得视野范围变小,部分人群可能很难适应。
3.高度数选低折,哪怕镜框控制极为理想,边缘曲度还是远高于1.74的,也就是所谓的1.74会更平坦,边缘棱镜效应上,1.74还是远好于1.6的,镜片平坦度带来的差异远大于镜片本身和所谓光学设计带来的差异,不要买椟还珠。
关于罗敦司得新品镜片的体验以及和蔡司智锐个化的对比
膜层性能方面,首先典中典的膜层抗油污和防静电性能把蔡司吊起来打(也没哪个旗舰不能吊打蔡司的了,什么叫不思进取的吸尘器膜啊),罗敦这幅去有些眼镜店老焦度计打点,油墨都打不上去要打好几次()
减反射防眩光之类的顶级水品,起码和蔡司同级。耐磨性消费者也试不出来,反正肯定保底和蔡司同级。
底色控制由于是防蓝光膜该有还是有的,并且罗敦这一代新品防uv也变成uv1了不再是uv2,不像以前那样几乎没有底色了,考虑到防护水平的提升还是顶级水平。
光学设计上,瞳孔优化由于本人白天夜晚高阶像差差别不大,蔡司的瞳孔感光我就没感觉,罗敦司得一样没感觉,反正反过来说我也没感觉蔡司比罗敦强出一个级别。
边缘优化罗敦司得感觉比蔡司强那么一点点,由于有折射率和镜框大小不同的干扰不能下定论,反正粗略一点肯定在伯仲之间,好也好不了特别多。
关于清晰度,蔡司的调教风格确实锐利,在平均光度比新眼镜低了25度的情况下,居然清晰度没有落下风,要知道智锐远视还是有削弱的,蔡司这个锐利度的调教可以抹平大概25-37度光度的差异(50度肯定不到),还是有点逆天的。
反过来说,如果不适应的话相当于比你度数更清晰25-37度,所以确实有容易视疲劳的可能。
至于大视鉴的智能大数据优化反正图一乐,也不是人能感觉出来的。
关于折射率,极边缘的棱镜效应1.6折射率还是完全比不上1.74的,还是那句话,高度数如果可以还是尽量选1.74。
另外关于色散效应,我验证了1.6同级旗舰镜片该有还是有,只要刻意看,边缘都是会有的,所以阿贝数实在不是一个需要非常关注的东西。
数码部分的下加光和看近方面,罗敦数码固定三档下加光,智锐25度跳自选,智锐还能定制通道距离,自由度方面是蔡司完爆,至于下加光变化的平缓度,有光心下移干扰没法对比,我感觉蔡司好但是感觉完全是因为光心下移带来的看近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据说大视鉴的单光系列已经和蔡司一样下移4mm,反正实测数码版是没下移的。
高情商:正确的设计是趋同的 低情商:吃蔡司尾气
反正蔡司这个下移,有同级别不同设计的镜片对比之后确实感觉不是瞎移的,看近效果是更好一些,当然代价就是看远清晰度会略微下降,只能说智锐确实适合天天看手机电脑的,追求极致望远的谨慎选择。
总的来说罗敦i系相当于一个补全了膜层短板的智锐个化,毕竟大家都是德系像也很正常。
如果不想要光心下移设计的可以买老版本i系,或者数码版都是不下移设计,和蔡司设计上最大的区别就在这,其他的都是吹毛求疵的差别了。
最后就是罗敦i系的装逼标志是单侧,据商家说法德产是显形金标,国产是隐标,防伪标志上是更张扬一点,但是蔡司个化有定制字母,哪个更装逼就看个人了。

(忘记拍了用商家的图吧)
首先配镜攻略贴镇楼





先来个开箱,罗敦还搞了个盒子,仪式感拉满,里面有张罗敦的卡( 吊用没有 我错了 质保要用这张卡

因为大视鉴是今年刚出的新系列所以是德产的,国内天润目前还不能代(蔡司个化才配了一年按理说不该换的然而一心血来潮就买了,因为过两年可能就又变全天润产了

包装袋上值得关注的数据是中心厚度,tm居然有1.8mm,看到的时候我都惊呆了,以厚著称的蔡司智锐1.6也就1.3mm,罗敦能干到1.8我是真没想到,辣是真的流弊。
所以这样逆天的中心厚度+超800的联合光度+1.6折射率配出来的效果如何呢?



可以看到边缘厚度控制基本和我上一副1.74相近,秘诀当然是说了无数次的选小框,单眼移心0.75mm,并且这幅我考虑到厚度问题选择了更小的片宽46mm,上一副是51mm,这小的5mm带来了极为优越的厚度和重量控制。
新眼镜总重22g,旧镜20.8g,相差无几。
事实证明只要镜框选的足够优越,800度配1.6也是可以基本不出圈的(不是罗敦这逆天的中心厚度换随便一个牌子都应该完全不出圈)
当然,普通人并不建议这样做,理由如下。
1.选择极小的框心距意味着对镜架要求极高,最好选择镜腿有专门物理外扩的设计,不然总宽不够要夹爆头,我这副镜腿外扩后有140的宽度,也就是虽然镜框前端非常窄,但是镜腿部分却是一个正常中等框的宽度,才不会造成佩戴舒适上的问题。
2.选择极小的片宽会使得视野范围变小,部分人群可能很难适应。
3.高度数选低折,哪怕镜框控制极为理想,边缘曲度还是远高于1.74的,也就是所谓的1.74会更平坦,边缘棱镜效应上,1.74还是远好于1.6的,镜片平坦度带来的差异远大于镜片本身和所谓光学设计带来的差异,不要买椟还珠。
关于罗敦司得新品镜片的体验以及和蔡司智锐个化的对比
膜层性能方面,首先典中典的膜层抗油污和防静电性能把蔡司吊起来打(也没哪个旗舰不能吊打蔡司的了,什么叫不思进取的吸尘器膜啊),罗敦这幅去有些眼镜店老焦度计打点,油墨都打不上去要打好几次()
减反射防眩光之类的顶级水品,起码和蔡司同级。耐磨性消费者也试不出来,反正肯定保底和蔡司同级。
底色控制由于是防蓝光膜该有还是有的,并且罗敦这一代新品防uv也变成uv1了不再是uv2,不像以前那样几乎没有底色了,考虑到防护水平的提升还是顶级水平。
光学设计上,瞳孔优化由于本人白天夜晚高阶像差差别不大,蔡司的瞳孔感光我就没感觉,罗敦司得一样没感觉,反正反过来说我也没感觉蔡司比罗敦强出一个级别。
边缘优化罗敦司得感觉比蔡司强那么一点点,由于有折射率和镜框大小不同的干扰不能下定论,反正粗略一点肯定在伯仲之间,好也好不了特别多。
关于清晰度,蔡司的调教风格确实锐利,在平均光度比新眼镜低了25度的情况下,居然清晰度没有落下风,要知道智锐远视还是有削弱的,蔡司这个锐利度的调教可以抹平大概25-37度光度的差异(50度肯定不到),还是有点逆天的。
反过来说,如果不适应的话相当于比你度数更清晰25-37度,所以确实有容易视疲劳的可能。
至于大视鉴的智能大数据优化反正图一乐,也不是人能感觉出来的。
关于折射率,极边缘的棱镜效应1.6折射率还是完全比不上1.74的,还是那句话,高度数如果可以还是尽量选1.74。
另外关于色散效应,我验证了1.6同级旗舰镜片该有还是有,只要刻意看,边缘都是会有的,所以阿贝数实在不是一个需要非常关注的东西。
数码部分的下加光和看近方面,罗敦数码固定三档下加光,智锐25度跳自选,智锐还能定制通道距离,自由度方面是蔡司完爆,至于下加光变化的平缓度,有光心下移干扰没法对比,我感觉蔡司好但是感觉完全是因为光心下移带来的看近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据说大视鉴的单光系列已经和蔡司一样下移4mm,反正实测数码版是没下移的。
高情商:正确的设计是趋同的 低情商:吃蔡司尾气
反正蔡司这个下移,有同级别不同设计的镜片对比之后确实感觉不是瞎移的,看近效果是更好一些,当然代价就是看远清晰度会略微下降,只能说智锐确实适合天天看手机电脑的,追求极致望远的谨慎选择。
总的来说罗敦i系相当于一个补全了膜层短板的智锐个化,毕竟大家都是德系像也很正常。
如果不想要光心下移设计的可以买老版本i系,或者数码版都是不下移设计,和蔡司设计上最大的区别就在这,其他的都是吹毛求疵的差别了。
最后就是罗敦i系的装逼标志是单侧,据商家说法德产是显形金标,国产是隐标,防伪标志上是更张扬一点,但是蔡司个化有定制字母,哪个更装逼就看个人了。

(忘记拍了用商家的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