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会有人觉得竹书纪年不靠谱

𝕄𝕒𝕥𝕔𝕙𝕒𝔼𝕤𝕡𝕣𝕖𝕤𝕤𝕠-avatar

𝕄𝕒𝕥𝕔𝕙𝕒𝔼𝕤𝕡𝕣𝕖𝕤𝕤𝕠

2022-01-24T02:49:36+00:00

说到竹书纪年的时候,总有人说这玩意不靠谱。讨论的点也是上古时代,什么是不是禅让之类.上古时代虚无缥缈没有定论,但是关于两周之间的记载,竹书纪年可是比史记靠谱一万倍。

竹书纪年知道共和是共伯和,共和元年代表共伯和干政的元年.而史记只能脑补出周公召公共同执政。共伯和干政记载于各种先秦史料,如庄子,吕氏春秋。左传里也提到周历王无道,诸侯秉政,只是没有提共伯和的名字。出土的清华简也再一次印证了共伯和干政的真实性.

竹书纪年还知道周携王,周幽王被杀之后,宗周的国人立了携王,直到二十年后被晋文侯杀死。而史记对携王的记载为零.

所以,关于上古史这边,也不至于张嘴闭嘴竹书纪年没有可靠性,在更权威的证据出来之前,史记和竹书纪年不存在谁更靠谱,如果史记不是更不靠谱的话.
Stoney Gonzalez-avatar

Stoney Gonzalez

竹书纪年是靠谱的,问题在竹书纪年是西晋挖出来的,那个竹书纪年原本已经找不到了,现在流传的竹书纪年是后来的人重编的,这个重编版很可疑
WIllOED-avatar

WIllOED

竹书纪年原本已佚啊

这些传世文字记录能和实物考古相印证才是最真实的
𝕄𝕒𝕥𝕔𝕙𝕒𝔼𝕤𝕡𝕣𝕖𝕤𝕤𝕠-avatar

𝕄𝕒𝕥𝕔𝕙𝕒𝔼𝕤𝕡𝕣𝕖𝕤𝕤𝕠

[quote][pid=583903815,30404839,1]Reply[/pid] Post by [uid=61733095]lynx_AY[/uid] (2022-01-24 11:10):

竹书纪年是靠谱的,问题在竹书纪年是西晋挖出来的,那个竹书纪年原本已经找不到了,现在流传的竹书纪年是后来的人重编的,这个重编版很可疑[/quote]我说的这些都是重编版里的记载。关于上古史,竹书纪年记载了商王的私名,在甲骨文里有好几个能够对的上。竹书纪年记载的商王世系跟史记略有不同,甲骨文里支持竹书纪年.
𝕄𝕒𝕥𝕔𝕙𝕒𝔼𝕤𝕡𝕣𝕖𝕤𝕤𝕠-avatar

𝕄𝕒𝕥𝕔𝕙𝕒𝔼𝕤𝕡𝕣𝕖𝕤𝕤𝕠

[quote][pid=583904597,30404839,1]Reply[/pid] Post by [uid=248309]19861426[/uid] (2022-01-24 11:12):

竹书纪年原本已佚啊

这些传世文字记录能和实物考古相印证才是最真实的[/quote]关于周携王和共和,竹书纪年恰恰可以和出土的清华简相对照.
! 𝐆𝐨𝐝𝐲𝐨𝐮𝐤𝐧𝐨𝐰𝐬𝐭𝐲𝐥𝐞-avatar

! 𝐆𝐨𝐝𝐲𝐨𝐮𝐤𝐧𝐨𝐰𝐬𝐭𝐲𝐥𝐞

竹书纪年是孤证,而且里面也有好多很玄幻的的记载
WIllOED-avatar

WIllOED

[quote][pid=583905455,30404839,1]Reply[/pid] Post by [uid=63125415]平吴抗魏寿亭侯[/uid] (2022-01-24 11:15):

关于周携王和共和,竹书纪年恰恰可以和出土的清华简相对照.[/quote]已被印证的部分,可信度是高的,但是不能因为有一部分可以印证,就无脑的采信所有的部分,史记也有被实物考古印证的部分
𝕄𝕒𝕥𝕔𝕙𝕒𝔼𝕤𝕡𝕣𝕖𝕤𝕤𝕠-avatar

𝕄𝕒𝕥𝕔𝕙𝕒𝔼𝕤𝕡𝕣𝕖𝕤𝕤𝕠

[quote][pid=583908477,30404839,1]Reply[/pid] Post by [uid=248309]19861426[/uid] (2022-01-24 11:25):

已被印证的部分,可信度是高的,但是不能因为有一部分可以印证,就无脑的采信所有的部分,史记也有被实物考古印证的部分[/quote]没有说无脑才信,但是真实性至少不会比史记更低.
beam!-avatar

beam!

[quote][pid=583908683,30404839,1]Reply[/pid] Post by [uid=63125415]平吴抗魏寿亭侯[/uid] (2022-01-24 11:26):
没有说无脑才信,但是真实性至少不会比史记更低.[/quote]不能尽信,但说真实性不会比xxx更低就有点莽断
Yaki-avatar

Yaki

完整读过吗,你自己拿到的都是别人解读后的信息,那还说啥靠谱不靠谱
KazakhPW-avatar

KazakhPW

竹书纪年 说 伊尹篡商,但考古证明商王高规格祭祀伊尹,说明竹书纪年在这一点上没那么可靠,当然如果商王能接受篡位的权臣还是有可能。
𝕄𝕒𝕥𝕔𝕙𝕒𝔼𝕤𝕡𝕣𝕖𝕤𝕤𝕠-avatar

𝕄𝕒𝕥𝕔𝕙𝕒𝔼𝕤𝕡𝕣𝕖𝕤𝕤𝕠

[quote][pid=583909854,30404839,1]Reply[/pid] Post by [uid=42977132]不发工资叶部长[/uid] (2022-01-24 11:29):

完整读过吗,你自己拿到的都是别人解读后的信息,那还说啥靠谱不靠谱[/quote]一个共和,一个二王并立还需要别人解读?
sherimp-avatar

sherimp

[quote][pid=583911047,30404839,1]Reply[/pid] Post by [uid=60107511]楼船夜雪瓜洲渡[/uid] (2022-01-24 11:34):

竹书纪年 说 伊尹篡商,但考古证明商王高规格祭祀伊尹,说明竹书纪年在这一点上没那么可靠,当然如果商王能接受篡位的权臣还是有可能。[/quote][s:ac:哭笑]可能性还是有的。[s:ac:哭笑]如果宣帝不去钦定武帝的身后名……[s:ac:哭笑]那霍光在史书上说不定就是乱臣贼子了
CHIGOXL-avatar

CHIGOXL

竹书纪年孤证,此其一,讨论历史不能整些龙傲天的看法,你不能认为古人都记错了,就这一本是唯一有良心。
第二、你把竹书和甲骨文对应的部分拿出来,会发现他只是在部分时间或人名上有对应,而且为什么会有对应,也有合理的解释,史记里一些记录的问题,有语言学和史料保存的问题,司马迁良史没问题,又不是魏大财迷。
第三、竹书最惹人争议的地方,没有考古证明,谎言往往真假混淆,用真来掩盖造假的目的。加上前两点,仅仅因为一本竹书,就玩怀疑主义那一套是要不得的。
Josh_on_Gfuel-avatar

Josh_on_Gfuel

史记里的事也大部分能对的上,但是史记开篇就说了彭祖活了800岁,这不能也是真的吧[s:ac:哭笑]
𝕄𝕒𝕥𝕔𝕙𝕒𝔼𝕤𝕡𝕣𝕖𝕤𝕤𝕠-avatar

𝕄𝕒𝕥𝕔𝕙𝕒𝔼𝕤𝕡𝕣𝕖𝕤𝕤𝕠

[quote][pid=583911047,30404839,1]Reply[/pid] Post by [uid=60107511]楼船夜雪瓜洲渡[/uid] (2022-01-24 11:34):

竹书纪年 说 伊尹篡商,但考古证明商王高规格祭祀伊尹,说明竹书纪年在这一点上没那么可靠,当然如果商王能接受篡位的权臣还是有可能。[/quote]这种反驳根本不了解先秦史.庆父弑君,但是庆父的后代都能当鲁国执政,这不比祭祀牛逼多了.先秦时代,一个官僚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家族,死一个家主不代表国君能把家族连根拔起,还是需要和这个家族妥协.
Gator715-avatar

Gator715

当然不靠谱

什么有“我觉得”靠谱?
GN Elisurt-avatar

GN Elisurt

我问你,今编清史,是不是已经有足够多的史籍和考古实物来印证它的真实性,然而依旧有数不清的细节被质疑,那你怎么能对2000多年前的史籍求全责备,非要去证实它整本书“是对”还是“错”呢?
对于人类文明早期粗疏的史料,我们只能去选取其可以被验证的部分来参考,去除其脑补、虚假的部分,而不是纠结“这本书写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sherimp-avatar

sherimp

[quote][pid=583913124,30404839,1]Reply[/pid] Post by [uid=63125415]平吴抗魏寿亭侯[/uid] (2022-01-24 11:41):

这种反驳根本不了解先秦史.庆父弑君,但是庆父的后代都能当鲁国执政,这不比祭祀牛逼多了.先秦时代,一个官僚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家族,死一个家主不代表国君能把家族连根拔起,还是需要和这个家族妥协.[/quote][s:ac:哭笑]庆父是鲁国正牌的公子王孙啊……
𝕄𝕒𝕥𝕔𝕙𝕒𝔼𝕤𝕡𝕣𝕖𝕤𝕤𝕠-avatar

𝕄𝕒𝕥𝕔𝕙𝕒𝔼𝕤𝕡𝕣𝕖𝕤𝕤𝕠

[quote][pid=583912382,30404839,1]Reply[/pid] Post by [uid=39541979]任也要按[/uid] (2022-01-24 11:38):

竹书纪年孤证,此其一,讨论历史不能整些龙傲天的看法,你不能认为古人都记错了,就这一本是唯一有良心。
第二、你把竹书和甲骨文对应的部分拿出来,会发现他只是在部分时间或人名上有对应,而且为什么会有对应,也有合理的解释,史记里一些记录的问题,有语言学和史料保存的问题,司马迁良史没问题,又不是魏大财迷。
第三、竹书最惹人争议的地方,没有考古证明,谎言往往真假混淆,用真来掩盖造假的目的。加上前两点,仅仅因为一本竹书,就玩怀疑主义那一套是要不得的。[/quote]什么叫我认为这一本是唯一的良心?我说的例子都是竹书和史料和出土文献能够相印证的东西.

史记里记录的问题都是“语言学和史料保存的问题”???你这屁股都歪上天了。合着竹书纪念必须所有地方都有很多史料印证才叫正确,否则只是部分正确。到史记这就是“语言学和史料”的问题,司马迁的记载没问题?

司马迁关于先秦史的记载才是真真正正为了某些目的而掩盖历史,否则那么多书都知道二王并立,司马迁怎么就可能把携惠王写没了?那么多书都知道共伯和干政,怎么司马迁能把共伯和写没了?不就是这两件事不符合儒家塑造的周朝理想国的形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