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_8_my_pie
2021-05-02T09:17:25+00:00
前情提要一下,大概就是昨天有个42自白自己千里送的经历和后悔,评论中主流声音是lz很傻。后来有个相关的帖子抨击受害者有罪论,热评的论调大概是她自己做的选择所以不是受害者。
首先,她情感上受到了创伤,身体上也蒙受了巨大风险,名誉也遭受了损失。她当然是个受害者,而且恐怕是这件事中唯一的受害者。至于很多人强调的这是她自己的选择,没错,是她自己的所作所为直接或间接的导致这一结果,她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
我也认为用理智去判断的话,这个千里送的行为很傻,但我反对大家一味谴责她。因为她的行为并没有伤害到别人,而且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当大家谴责她的时候,似乎有这样一种逻辑:“她做出这种行为是因为她傻,谴责她就能让她醒悟过来改正她。”但实际上,她自己也在帖子中说了自己很蠢,很后悔。从这里引申一下,有多少人一边想着要减肥,一边多喝了一杯奶茶;有多少人一边想着deadline临近我要完成某件事,一边紧张的看剧?每当这种时候,我会感到自己闹钟那掌控行为的部分理智坏掉了。知易行难。我对于自己的行为不总由自己的理智决定而感到十分悲哀。而这个千送女也类似,她几乎是一边想着要保护自己,一边顺从的发生伤害自己的事。她的意识和理智阻止过她,但是失败了。(这么一看,或许相比“傻”,这种行为更像是“疯”)那么谴责她有助于改变她这种违背理智的行为吗?我怀疑效果很有限,因为她经历这件事后本身就受到了很大伤害,,这种伤害也是基本上可以预见的。如果这都没能改变她,那么谴责或是其它形式的惩罚恐怕也难以奏效。我认为想要改变需要探寻做出这种行为的潜在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的改变,而且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比谴责更有帮助。
另外,还有人对共情有些争论。大概有种意见是:难道要共情对方说你真惨,你没错,继续这样以后会好的?我对共情的理解是:共情是对他人情绪感受的体察和慰藉,并不判断对错,也不指导行为。“我为你的遭遇感到悲伤和惋惜”,这是共情。(说实话我确实觉得这个姑娘的遭遇很不幸,希望她可以早点走出来)但同时我仍认为她对自己的遭遇负有很大责任,需要改变。
首先,她情感上受到了创伤,身体上也蒙受了巨大风险,名誉也遭受了损失。她当然是个受害者,而且恐怕是这件事中唯一的受害者。至于很多人强调的这是她自己的选择,没错,是她自己的所作所为直接或间接的导致这一结果,她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
我也认为用理智去判断的话,这个千里送的行为很傻,但我反对大家一味谴责她。因为她的行为并没有伤害到别人,而且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当大家谴责她的时候,似乎有这样一种逻辑:“她做出这种行为是因为她傻,谴责她就能让她醒悟过来改正她。”但实际上,她自己也在帖子中说了自己很蠢,很后悔。从这里引申一下,有多少人一边想着要减肥,一边多喝了一杯奶茶;有多少人一边想着deadline临近我要完成某件事,一边紧张的看剧?每当这种时候,我会感到自己闹钟那掌控行为的部分理智坏掉了。知易行难。我对于自己的行为不总由自己的理智决定而感到十分悲哀。而这个千送女也类似,她几乎是一边想着要保护自己,一边顺从的发生伤害自己的事。她的意识和理智阻止过她,但是失败了。(这么一看,或许相比“傻”,这种行为更像是“疯”)那么谴责她有助于改变她这种违背理智的行为吗?我怀疑效果很有限,因为她经历这件事后本身就受到了很大伤害,,这种伤害也是基本上可以预见的。如果这都没能改变她,那么谴责或是其它形式的惩罚恐怕也难以奏效。我认为想要改变需要探寻做出这种行为的潜在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的改变,而且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比谴责更有帮助。
另外,还有人对共情有些争论。大概有种意见是:难道要共情对方说你真惨,你没错,继续这样以后会好的?我对共情的理解是:共情是对他人情绪感受的体察和慰藉,并不判断对错,也不指导行为。“我为你的遭遇感到悲伤和惋惜”,这是共情。(说实话我确实觉得这个姑娘的遭遇很不幸,希望她可以早点走出来)但同时我仍认为她对自己的遭遇负有很大责任,需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