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k Dishes (Known Groomer)
2021-06-24T04:47:08+00:00
首先声明,我并不是想和隔壁贴子打一架,只是单纯想安利一下这本书,因为我觉得这本书真的很好很好很好,大医我确实只是看了个开头,所以不评价他好不好看,而且彼之砒霜,吾之蜜糖嘛,我向大家(没看过或者没看完直播间这本书的人)推荐这本书最大的理由也有点清奇(?),科普和缓解医患关系。至少我看了这本书以后,知道了为什么私立小医院都是治不孕不育的了。也很理解每次去公立医院看病,很少能看见笑脸的了,我以前确实对医生有很大意见,我觉得我病了已经很难过了,你对我笑脸一下,我至少会心情很好,有的医生甚至很不耐烦的对我说你这病还用得着来看啊?总之这本书就是用非常多的看起来很真实的案例来告诉我医生也是很辛苦的,大家要互相理解,这些确实是我以前不知道的,而且里面有些案例也很感人,很有趣,我挑几个给大家看看。至于大家普遍都觉得这本书开头很毒,可能是我个人的鉴赏能力吧,我虽然觉得还好,但是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肯定是有问题了,我也只能厚着脸皮恳求大家耐心看到后面,至少后面的那些案例是真的有趣。
案例一:农村女孩儿得了一个病,父母宁愿不治病也不想在她身上花钱,医生很生气,但是没办法,去拔管的时候,女孩子用嘴咬着气管不让拔,这个故事是我最印象深刻的一个故事了。
刚刚在门口和患者家属交流的icu医生回来,阴沉着脸,进来后把手里的病历夹摔到桌子上。
"拔管!"icu的医生说到。
值班护士见她发脾气,有的沉默不说话,有的叹气,有的干脆出了icu,去值班室,不愿意亲眼目睹。
郑仁停住脚步,冷冷的看着icu医生拿了无菌包,去给那个年轻女患者拔管。她还能治疗,痊愈出院的希望很大……不!痊愈出院的希望极大。但,就这样,被家里面放弃了。郑仁忽然想起来昨天来看患者的时候,icu的医生说,那个年轻人说什么都不肯找患者的家里人来。他应该早就有预期,一旦找来女孩的父母,就会放弃治疗。真……真特么的!icu医生一脸阴沉的撤掉呼吸机,开始拔管。一条年轻而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断送了……郑仁沉默,心里面一团火焰升起,熊熊燃烧着。
几秒钟后,icu的医生忽然放弃操作,愤怒的大骂了一声。然后用颤抖的双手重新把气管插管安放好,固定住,连接呼吸机。
本来很简单的动作,却像是耗尽了她所有力量一般。
转身离开,她猛然蹲下,抱着头痛哭起来。
“你哭啥?”苏云阴沉着脸,走过去想要安慰她几句。
“我拔管的时候,她用牙咬着气管插管……”icu女医生实在受不了这种近似于杀人的举动,精神已经开始有崩溃的先兆了。
案例二:也是农村女孩要割阑尾,但是她爸觉得割阑尾会留下伤疤,这样别人以为她生过孩子就不愿意娶她,所以宁愿看着闺女痛死也不让割,而且油盐不进,谁的话也不听。最后是经验老道的老主任有办法,找了他们的村长还是乡长来了把他臭骂了一顿才让签字手术的,这个案例也让我觉得很真实,县官不如现管。
案例三:开完药后护士交待让患者把药物都吃掉,结果患者把装药的瓶子都碾碎喝了下去。。这件事情发生以后,所有医院都特别交待了让护士们医嘱做到详细,然后护士就告诉患者说喝药的时候只喝瓶子里面的药,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结果有个患者觉得自己智商受到了侮辱,难道自己会吃药瓶子么?就打了护士一耳光,然后护士觉得很委屈,不想干了。
案例四:《子宫糜烂》,说起这个词,我没看这本书之前,如果有女人和我说她得了子宫糜烂,我第一反应真的是这个女人私生活混乱这些。而且我也不会想到去百度这个。。。。
“我问你,什么是宫颈糜烂?”市场部经理怔了一下,他哪知道什么是宫颈糜烂。不过想起了几个段子,要是和刚毕业的学生到可以开开车。只是面对满嘴飙脏话的督导,他真是一点念头都没有。
“根本没有这个病,在21世纪初这个诊断就没有了。为什么,因为它根本就不是病!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学名叫做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既然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自然不需要治,更不用说吃药、手术。”
“我们再三强调要收治这种患者,随便治一治,也不会死人,还能挣钱。我就问你们,这种事儿为什么不干!”女人用看傻逼一样的眼神看着市场部经理,
“培训的时候告诉你要多宣传宫颈糜烂了吧。”
“首先,用宫颈癌筛查的事儿让她们来检查。从15、6岁一直到80,只要说起癌症就无往不利。要是说不动,那就是市场部的人不用心。你们回去好好查查宫颈癌的资料,再添油加醋,吓唬人为主。”
“最好是去大学,一个个都以为自己是高知,特别好骗。咱们津门大学多多,你们都当是什么?那都是金山银山。”
“女大学生多好骗,什么都不懂,又觉得自己是知识分子。”
“如果人来了,临床的人知道该怎么办吧。”女人冷厉的扫了一眼。
“知道,知道,不管怎么查肯定有事儿,必然是宫颈糜烂。”一个人连忙说道。
“对!”女人道,“你们听宫颈糜烂是个病,其实在老百姓的脑子里这四个字意味着……不正经!不管是多大岁数的女人,只要说宫颈糜烂,她们自己就能把各种症状给对上,还不敢跟别人说。”
“放在过去,这个病就意味着放荡,意味着淫贱!谁特么有脸跟别人说我得了宫颈糜烂,在某某医院花了多少多少钱都没治好。没治好,那特么是活该!谁让你糜烂的。”
“不正经的事儿自己知道也就够了,跟别人有什么好说的,还要不要脸了。你们随便开药,什么红外线微波照射,什么内服外用都得上。定期复查,都特么笑的温和点,别把人给吓跑喽。”
“每诊断一个宫颈糜烂,至少收入20000,这是打底的。你们算算,帝都、津门多少人,潜在来咱们医院看宫颈糜烂的有多少。一个月每个人只要找来5个人就完成成本,再多一个就是10000块!”
还有很多这种案例,就不一一来谈了,至于高潮的汶川地震部分我没提是因为我觉得拿这个去安利好像有点道德绑架的意思,但是"伟大的中国人民战无不胜"是看一次哭一次的。可能在大家眼里这些案例科普的都是很基本都事情,但是我和几个朋友说起来,他们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些,可能是我国对这些科普的不是很到位吧。也许有人说,那我不如直接去看病例?我不知道怎么反驳,我喜欢看小说是因为觉得有趣,如果病例也写的这么有趣我也会去看[s:a2:鬼脸][s:a2:鬼脸]。
还有关于手术直播的这个话题,我对于这个还真没查过,但是对书里的观点有点认同,我觉得大部分医生都不敢去直播的吧,哪怕初衷是好的,但是用书里的话来说"即使是裘法祖先生,也因为割阑尾死过人而内疚了一辈子",谁敢保证自己不犯错呢?"你没犯错那是因为你手术做的不够多",这种前提下,谁敢直播做手术呢?作者敢直播是因为金手指吧。
还有关于这本书开头毒和烂尾的话题,鉴于我本人的阅读能力有限,不知道该怎么说,要不大家直接从"刷"病例开始看起?就是一章一个小故事这种,等晚上有时间了我再去看看是从哪儿开始看能避毒。
还有个是有网友提到有崇洋媚外的嫌疑,外国医术比中国高,这个倒是不一定吧,虽然说起来,什么排名第一的梅奥诊所什么的,但是也有美国社区医院割不了烂尾差点害死人,还有斯德哥尔摩那里主角老丈人因为一点小病在排名靠前的医院差点死掉,更别提外国人学医或者治病要来中国找找主角这些,还有汶川地震中国部队坐直升机进山等等。所以说崇洋媚外这个话题是绝对不存在的。
还有苗主任的故事,直升机飞行员的故事,搬器材进山被钢管射穿腿的那个销售员的故事等等等等,我觉得这些配角或者小人物的故事也很不错。最后的最后,真的希望大家看看这本书,我觉得挺不错的,至少能学到很多基础的医学知识。当然,并不是说这本书就是本医学书,让大家学知识,里面的没个与病例无关的故事也很吸引人。如果真的大家因为开头毒而没有看到后面,我真的好想找到作者让他重新修改一下开头并且大骂他一顿啊啊啊啊啊!
案例一:农村女孩儿得了一个病,父母宁愿不治病也不想在她身上花钱,医生很生气,但是没办法,去拔管的时候,女孩子用嘴咬着气管不让拔,这个故事是我最印象深刻的一个故事了。
刚刚在门口和患者家属交流的icu医生回来,阴沉着脸,进来后把手里的病历夹摔到桌子上。
"拔管!"icu的医生说到。
值班护士见她发脾气,有的沉默不说话,有的叹气,有的干脆出了icu,去值班室,不愿意亲眼目睹。
郑仁停住脚步,冷冷的看着icu医生拿了无菌包,去给那个年轻女患者拔管。她还能治疗,痊愈出院的希望很大……不!痊愈出院的希望极大。但,就这样,被家里面放弃了。郑仁忽然想起来昨天来看患者的时候,icu的医生说,那个年轻人说什么都不肯找患者的家里人来。他应该早就有预期,一旦找来女孩的父母,就会放弃治疗。真……真特么的!icu医生一脸阴沉的撤掉呼吸机,开始拔管。一条年轻而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断送了……郑仁沉默,心里面一团火焰升起,熊熊燃烧着。
几秒钟后,icu的医生忽然放弃操作,愤怒的大骂了一声。然后用颤抖的双手重新把气管插管安放好,固定住,连接呼吸机。
本来很简单的动作,却像是耗尽了她所有力量一般。
转身离开,她猛然蹲下,抱着头痛哭起来。
“你哭啥?”苏云阴沉着脸,走过去想要安慰她几句。
“我拔管的时候,她用牙咬着气管插管……”icu女医生实在受不了这种近似于杀人的举动,精神已经开始有崩溃的先兆了。
案例二:也是农村女孩要割阑尾,但是她爸觉得割阑尾会留下伤疤,这样别人以为她生过孩子就不愿意娶她,所以宁愿看着闺女痛死也不让割,而且油盐不进,谁的话也不听。最后是经验老道的老主任有办法,找了他们的村长还是乡长来了把他臭骂了一顿才让签字手术的,这个案例也让我觉得很真实,县官不如现管。
案例三:开完药后护士交待让患者把药物都吃掉,结果患者把装药的瓶子都碾碎喝了下去。。这件事情发生以后,所有医院都特别交待了让护士们医嘱做到详细,然后护士就告诉患者说喝药的时候只喝瓶子里面的药,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结果有个患者觉得自己智商受到了侮辱,难道自己会吃药瓶子么?就打了护士一耳光,然后护士觉得很委屈,不想干了。
案例四:《子宫糜烂》,说起这个词,我没看这本书之前,如果有女人和我说她得了子宫糜烂,我第一反应真的是这个女人私生活混乱这些。而且我也不会想到去百度这个。。。。
“我问你,什么是宫颈糜烂?”市场部经理怔了一下,他哪知道什么是宫颈糜烂。不过想起了几个段子,要是和刚毕业的学生到可以开开车。只是面对满嘴飙脏话的督导,他真是一点念头都没有。
“根本没有这个病,在21世纪初这个诊断就没有了。为什么,因为它根本就不是病!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学名叫做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既然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自然不需要治,更不用说吃药、手术。”
“我们再三强调要收治这种患者,随便治一治,也不会死人,还能挣钱。我就问你们,这种事儿为什么不干!”女人用看傻逼一样的眼神看着市场部经理,
“培训的时候告诉你要多宣传宫颈糜烂了吧。”
“首先,用宫颈癌筛查的事儿让她们来检查。从15、6岁一直到80,只要说起癌症就无往不利。要是说不动,那就是市场部的人不用心。你们回去好好查查宫颈癌的资料,再添油加醋,吓唬人为主。”
“最好是去大学,一个个都以为自己是高知,特别好骗。咱们津门大学多多,你们都当是什么?那都是金山银山。”
“女大学生多好骗,什么都不懂,又觉得自己是知识分子。”
“如果人来了,临床的人知道该怎么办吧。”女人冷厉的扫了一眼。
“知道,知道,不管怎么查肯定有事儿,必然是宫颈糜烂。”一个人连忙说道。
“对!”女人道,“你们听宫颈糜烂是个病,其实在老百姓的脑子里这四个字意味着……不正经!不管是多大岁数的女人,只要说宫颈糜烂,她们自己就能把各种症状给对上,还不敢跟别人说。”
“放在过去,这个病就意味着放荡,意味着淫贱!谁特么有脸跟别人说我得了宫颈糜烂,在某某医院花了多少多少钱都没治好。没治好,那特么是活该!谁让你糜烂的。”
“不正经的事儿自己知道也就够了,跟别人有什么好说的,还要不要脸了。你们随便开药,什么红外线微波照射,什么内服外用都得上。定期复查,都特么笑的温和点,别把人给吓跑喽。”
“每诊断一个宫颈糜烂,至少收入20000,这是打底的。你们算算,帝都、津门多少人,潜在来咱们医院看宫颈糜烂的有多少。一个月每个人只要找来5个人就完成成本,再多一个就是10000块!”
还有很多这种案例,就不一一来谈了,至于高潮的汶川地震部分我没提是因为我觉得拿这个去安利好像有点道德绑架的意思,但是"伟大的中国人民战无不胜"是看一次哭一次的。可能在大家眼里这些案例科普的都是很基本都事情,但是我和几个朋友说起来,他们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些,可能是我国对这些科普的不是很到位吧。也许有人说,那我不如直接去看病例?我不知道怎么反驳,我喜欢看小说是因为觉得有趣,如果病例也写的这么有趣我也会去看[s:a2:鬼脸][s:a2:鬼脸]。
还有关于手术直播的这个话题,我对于这个还真没查过,但是对书里的观点有点认同,我觉得大部分医生都不敢去直播的吧,哪怕初衷是好的,但是用书里的话来说"即使是裘法祖先生,也因为割阑尾死过人而内疚了一辈子",谁敢保证自己不犯错呢?"你没犯错那是因为你手术做的不够多",这种前提下,谁敢直播做手术呢?作者敢直播是因为金手指吧。
还有关于这本书开头毒和烂尾的话题,鉴于我本人的阅读能力有限,不知道该怎么说,要不大家直接从"刷"病例开始看起?就是一章一个小故事这种,等晚上有时间了我再去看看是从哪儿开始看能避毒。
还有个是有网友提到有崇洋媚外的嫌疑,外国医术比中国高,这个倒是不一定吧,虽然说起来,什么排名第一的梅奥诊所什么的,但是也有美国社区医院割不了烂尾差点害死人,还有斯德哥尔摩那里主角老丈人因为一点小病在排名靠前的医院差点死掉,更别提外国人学医或者治病要来中国找找主角这些,还有汶川地震中国部队坐直升机进山等等。所以说崇洋媚外这个话题是绝对不存在的。
还有苗主任的故事,直升机飞行员的故事,搬器材进山被钢管射穿腿的那个销售员的故事等等等等,我觉得这些配角或者小人物的故事也很不错。最后的最后,真的希望大家看看这本书,我觉得挺不错的,至少能学到很多基础的医学知识。当然,并不是说这本书就是本医学书,让大家学知识,里面的没个与病例无关的故事也很吸引人。如果真的大家因为开头毒而没有看到后面,我真的好想找到作者让他重新修改一下开头并且大骂他一顿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