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_lol
2020-10-01T19:34:56+00:00
从缠论名字说起:一个名字是理解一个事物的开始,缠论这个名字看着有点没头没脑,看名字不知道是用来干什么的,换个缠总自己的、更好接受的说法,也就是走势分类理论。
当面对价格信息构成的杂多(complex,出自康德哲学,我的理解是说一个物自体产生的全部信息而不是单单限于构建信息。而人们思考方式决定了,当人们谈及一个事物时只会考虑构建成该事物的信息(比如构建为一个猫的毛的信息,又比如在哲学思考中加入一个猫会产生荒谬感、怀疑感、不可靠感),因为事物便是由全部构建信息组成的,意思在事物被人们认知结束以后,事物的范围被圈定,没有多余的信息。在不考虑事物概念延伸的情况下,被圈定的、被定义的、被规则的即是全部),人的本能会进行归类。(在康德哲学中,该过程由motherwit完成)类似的,假如命中注定成为动物学家的你走入一个动物园,当你试图理解这些动物时,你会根据不同动物的种种信息进行归类,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
面对市场报出的无数价格,日本人做了第一件事情,把无数价格,归类整理为蜡烛图,开高低收。接着后人在基础上再次加工出各种各样的k线形态,出现某个形态,市场就会出现变化。
缠论更进一步,试图把市场出现某个具体的、可以被人以往经验辨认的形态出现以后,市场再出现某个变化,这些零散的经验进行一个更高的总结,也就是将所有的形态进行一个归类。
进行归类,必须要求特征,如果你有科研经历,你也许更加明白:特征是被界定出来的。
正文
缠论对k线形态的基本界定有:顶底分型、笔、线、中枢。
顶、底分型
先考虑在一个没有包含关系的一系列k线中:顶分型和底分型由三个k线组成,如果中间的k线的最高点和最低点高于或者低于两边的k线的高低点,那么这三个k线就构成了一个顶或者底分型。
但是以上有一个没有包含关系的一系列k线这个假定,实际上常常遇见反包或者内孕的一对k线,因此需要把所有k线先处理为没有包含关系的序列。
处理方式为:有一对包含关系的k线(b和c)从这一对k线前的一个k线(a)起,如果a和b是上涨关系(a的高点高于b高点,a低点高于b低点)。那么bc就按照上涨关系合并为一个k线,高点为bc高点的最大值,低点也为bc低点的最大值。下跌同理取最小值。(显然所有的最高低点都是顶底分型
笔
k线是无数连接的笔构成的。笔这个概念实际是就是按条件将多个k线组装为一个大k线,而这个条件就涉及顶底分型。定义笔的方式为:一个顶或者底分型以后,到另一个底或者顶分型结束,如果这两个相反的分型中有一定数量的k线,那么就可以大致的认为这是一笔,或者叫预成立,为什么说是可以大致而不是直接判断为笔。就从底分型开始到顶分型结束的、上升的一笔来说,具体的、一般的条件有:
1、从最低点A开始的那根k线到最高点B,包括两个最高低的,总共k线数量不小于五个,有五个k线的话就可以称为笔预成立;
2、上升笔真正确立的时刻为后面出现一个预成立下降的笔;
第二条件不好理解,其实很简单,也就是高点由一个寻底行为的结束确立,具体如下:
判断上升笔成立至少需要三个分型,底a顶b底c,如果a到b有至少五个k,那从b以后就可以开始数k线了,数到底c,也数出了五个k了,寻底行为的结束确立了,a到b就能称为上升笔。如果数到c只有出四个k线,k线又开始向上了,那么就重新开始,等到新的顶分型d出现再开始数,直到d以后的寻底行为的结束确立。
3、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从b到c这个过程中,在四个k线以内(五个就结束了),出现了新的高点(相较于b),那么必须把上升笔的预成立的位置放在这个新高位置上,从新高以后开始数。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出现一个顶分型连接一个更高的底分型的情况。
为什么说很多人说缠论是马后炮,就是从这个笔开始的。因为高点都是在其后低点出现才确定的,说马后炮是没问题的。
但是,走势分类还不是预测,它只是先把k线目前的现状进行一个划分。把这些杂多整理成为一个理智可以用来加工的材料。
当然,如果想否定这个理论,建议也是从笔开始尝试。
--------------------------------------------------------------
当然任何理论应该都是把杂多整理成为一个理智可以用来加工的材料的工具,并没有什么高级的,没必要玄化。但是在理智面前如果有不同工具时,理智当然是选择最适合的理论,最符合认知的那个理论,这也就是科学家为什么喜欢说理论的美,实际上这个美就是说认知的符合度。“丑”的理论也可以用,但理智不喜欢,不合脚的话走不远。
但是如果一个理智选择了一个理论,一个认知框架,那么就只能在这个框架下认知,实践了。也就是说思考方式决定行为方式。
也就是说。
如果缠论没法证伪,那么它就必然会被不同程度地接受,并运用,且产生按照接受程度相应大小的影响。
当面对价格信息构成的杂多(complex,出自康德哲学,我的理解是说一个物自体产生的全部信息而不是单单限于构建信息。而人们思考方式决定了,当人们谈及一个事物时只会考虑构建成该事物的信息(比如构建为一个猫的毛的信息,又比如在哲学思考中加入一个猫会产生荒谬感、怀疑感、不可靠感),因为事物便是由全部构建信息组成的,意思在事物被人们认知结束以后,事物的范围被圈定,没有多余的信息。在不考虑事物概念延伸的情况下,被圈定的、被定义的、被规则的即是全部),人的本能会进行归类。(在康德哲学中,该过程由motherwit完成)类似的,假如命中注定成为动物学家的你走入一个动物园,当你试图理解这些动物时,你会根据不同动物的种种信息进行归类,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
面对市场报出的无数价格,日本人做了第一件事情,把无数价格,归类整理为蜡烛图,开高低收。接着后人在基础上再次加工出各种各样的k线形态,出现某个形态,市场就会出现变化。
缠论更进一步,试图把市场出现某个具体的、可以被人以往经验辨认的形态出现以后,市场再出现某个变化,这些零散的经验进行一个更高的总结,也就是将所有的形态进行一个归类。
进行归类,必须要求特征,如果你有科研经历,你也许更加明白:特征是被界定出来的。
正文
缠论对k线形态的基本界定有:顶底分型、笔、线、中枢。
顶、底分型
先考虑在一个没有包含关系的一系列k线中:顶分型和底分型由三个k线组成,如果中间的k线的最高点和最低点高于或者低于两边的k线的高低点,那么这三个k线就构成了一个顶或者底分型。
但是以上有一个没有包含关系的一系列k线这个假定,实际上常常遇见反包或者内孕的一对k线,因此需要把所有k线先处理为没有包含关系的序列。
处理方式为:有一对包含关系的k线(b和c)从这一对k线前的一个k线(a)起,如果a和b是上涨关系(a的高点高于b高点,a低点高于b低点)。那么bc就按照上涨关系合并为一个k线,高点为bc高点的最大值,低点也为bc低点的最大值。下跌同理取最小值。(显然所有的最高低点都是顶底分型
笔
k线是无数连接的笔构成的。笔这个概念实际是就是按条件将多个k线组装为一个大k线,而这个条件就涉及顶底分型。定义笔的方式为:一个顶或者底分型以后,到另一个底或者顶分型结束,如果这两个相反的分型中有一定数量的k线,那么就可以大致的认为这是一笔,或者叫预成立,为什么说是可以大致而不是直接判断为笔。就从底分型开始到顶分型结束的、上升的一笔来说,具体的、一般的条件有:
1、从最低点A开始的那根k线到最高点B,包括两个最高低的,总共k线数量不小于五个,有五个k线的话就可以称为笔预成立;
2、上升笔真正确立的时刻为后面出现一个预成立下降的笔;
第二条件不好理解,其实很简单,也就是高点由一个寻底行为的结束确立,具体如下:
判断上升笔成立至少需要三个分型,底a顶b底c,如果a到b有至少五个k,那从b以后就可以开始数k线了,数到底c,也数出了五个k了,寻底行为的结束确立了,a到b就能称为上升笔。如果数到c只有出四个k线,k线又开始向上了,那么就重新开始,等到新的顶分型d出现再开始数,直到d以后的寻底行为的结束确立。
3、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从b到c这个过程中,在四个k线以内(五个就结束了),出现了新的高点(相较于b),那么必须把上升笔的预成立的位置放在这个新高位置上,从新高以后开始数。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出现一个顶分型连接一个更高的底分型的情况。
为什么说很多人说缠论是马后炮,就是从这个笔开始的。因为高点都是在其后低点出现才确定的,说马后炮是没问题的。
但是,走势分类还不是预测,它只是先把k线目前的现状进行一个划分。把这些杂多整理成为一个理智可以用来加工的材料。
当然,如果想否定这个理论,建议也是从笔开始尝试。
--------------------------------------------------------------
当然任何理论应该都是把杂多整理成为一个理智可以用来加工的材料的工具,并没有什么高级的,没必要玄化。但是在理智面前如果有不同工具时,理智当然是选择最适合的理论,最符合认知的那个理论,这也就是科学家为什么喜欢说理论的美,实际上这个美就是说认知的符合度。“丑”的理论也可以用,但理智不喜欢,不合脚的话走不远。
但是如果一个理智选择了一个理论,一个认知框架,那么就只能在这个框架下认知,实践了。也就是说思考方式决定行为方式。
也就是说。
如果缠论没法证伪,那么它就必然会被不同程度地接受,并运用,且产生按照接受程度相应大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