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ntheDad
2024-04-04T13:24:52+00:00
话不多说,直接上《清实录》原文,删减了一些套话和废话,加粗部分是皇太极向崇祯提出的议和条件
总而言之,皇太极提出的条件就是以下几条:
1
明清两国有什么大事都要遣派使者互通声气。
2
每年大明给大清一万两金子,一百万两银子,大清给大明一千条人参,一千张貂皮。
虽然价值不平等,但也相当于用金钱买和平了
皇太极甚至都没敢提“岁币”这两个字,就说“你送我,我也送你”,可以说是很尊敬崇祯了。
3
皇太极要求崇祯承认清军当时已经占有的领土,并互相遣返两国的润人。
这个边界要求可以说是一点儿都不过分
松锦大战后辽东就只剩下吴三桂那一支军队了
就算皇太极不提,明军也不可能收回这些土地
也就是说,皇太极甚至都没敢要求崇祯再割地给他,就只是让崇祯承认清军的战果而已。
4
皇太极要求崇祯亲自去辽东与他盟誓,或者各自派遣大臣代誓,以此签订议和条约
这一条相当于要让崇祯承认明清两国的平等关系
而当时皇太极已经改元称帝好几年了,崇祯就算不承认,皇太极也已经是大清皇帝了
综上所述,我怎么看怎么都觉得皇太极真的好卑微,根本没有那种“战胜国”君主的气势
全程也十分讲礼貌,看到大明使臣也是又额外赐礼物又设宴款待的
我不理解为什么好多人觉得皇太极这里是在欺负人啊
我觉得起码在这个地方,皇太极可比李自成文明多了
李自成那伙人打了胜仗可是直接上手抄家了
而皇太极在松锦大战中都大赢特赢了还在客客气气跟崇祯商量着议和

辛丑。
赐明国议和使臣兵部职方司员外马绍愉、主事朱济之、副将周维墉、鲁宗孔、并天宁寺僧性容、游击王应宗、都司朱龙、守备乔国栋、张祚、赵荣祖、李国登、王有功、黄有才等貂皮银两有差。
从役九十九人,亦各赐貂皮遣还。
上命大臣送至十五里外,设宴饯之,仍以书报明国。
书曰:“清国皇帝致书于明国皇帝……
……若两国各能审度祸福,矜全亿兆,而诚心和好,则自兹以后,宿怨尽释,彼此不必复言矣。
至我两国尊卑之分,又何必较哉?
古云情通则明,情蔽则暗,若尔国使来,予令面见,予国使往尔,亦令面见。
如此,则情不壅蔽,而和事可久。
若自视尊大,俾使臣不得面见,情词无由通达,则和事终败,徒贻家国之忧矣。
夫岂拒绝使臣进见,遂足以示尊耶?
至两国有吉凶大事,则当遣使交相庆弔。
每岁贵国馈兼金万两,白金百万。我国馈人参千觔,貂皮千张。
若我国满洲、蒙古、汉人、及朝鲜人等,有逃叛至贵国者,当遣还我国,贵国人有逃叛至我国者,亦遣还贵国。
以宁远双树堡中间土岭、为贵国界,以塔山为我国界,以连山为适中之地,两国俱于此互市。
自宁远双树堡土岭界北、至宁远北台,直抵山海关长城一带。
若我国人有越入,及贵国人有越出者,俱加稽察,按律处死。
有乘船捕鱼、海中往来者,尔国自宁远双树堡中间土岭,沿海至黄城岛以西为界,我国于黄城岛以东为界。
若两国有越境妄行者。亦俱察出处死。
傥愿如书中所言,以成和好,则我两人或亲誓天地,或各遣大臣代誓。
尔速遣使赍和书及誓书以来,予亦遣使赍和书及誓书以往。
若不愿和好,再勿遣使致书,其亿兆死亡之孽,于予无与矣。”
于是以书授来使。
命章京库尔禅、萨苏喀、笔帖式查布海、法尔户达等率兵四十人过锦州,出我军侦探地方,送来使至连山而还。
赐明国议和使臣兵部职方司员外马绍愉、主事朱济之、副将周维墉、鲁宗孔、并天宁寺僧性容、游击王应宗、都司朱龙、守备乔国栋、张祚、赵荣祖、李国登、王有功、黄有才等貂皮银两有差。
从役九十九人,亦各赐貂皮遣还。
上命大臣送至十五里外,设宴饯之,仍以书报明国。
书曰:“清国皇帝致书于明国皇帝……
……若两国各能审度祸福,矜全亿兆,而诚心和好,则自兹以后,宿怨尽释,彼此不必复言矣。
至我两国尊卑之分,又何必较哉?
古云情通则明,情蔽则暗,若尔国使来,予令面见,予国使往尔,亦令面见。
如此,则情不壅蔽,而和事可久。
若自视尊大,俾使臣不得面见,情词无由通达,则和事终败,徒贻家国之忧矣。
夫岂拒绝使臣进见,遂足以示尊耶?
至两国有吉凶大事,则当遣使交相庆弔。
每岁贵国馈兼金万两,白金百万。我国馈人参千觔,貂皮千张。
若我国满洲、蒙古、汉人、及朝鲜人等,有逃叛至贵国者,当遣还我国,贵国人有逃叛至我国者,亦遣还贵国。
以宁远双树堡中间土岭、为贵国界,以塔山为我国界,以连山为适中之地,两国俱于此互市。
自宁远双树堡土岭界北、至宁远北台,直抵山海关长城一带。
若我国人有越入,及贵国人有越出者,俱加稽察,按律处死。
有乘船捕鱼、海中往来者,尔国自宁远双树堡中间土岭,沿海至黄城岛以西为界,我国于黄城岛以东为界。
若两国有越境妄行者。亦俱察出处死。
傥愿如书中所言,以成和好,则我两人或亲誓天地,或各遣大臣代誓。
尔速遣使赍和书及誓书以来,予亦遣使赍和书及誓书以往。
若不愿和好,再勿遣使致书,其亿兆死亡之孽,于予无与矣。”
于是以书授来使。
命章京库尔禅、萨苏喀、笔帖式查布海、法尔户达等率兵四十人过锦州,出我军侦探地方,送来使至连山而还。
总而言之,皇太极提出的条件就是以下几条:
1
至两国有吉凶大事,则当遣使交相庆弔。
明清两国有什么大事都要遣派使者互通声气。
2
每岁贵国馈兼金万两,白金百万。我国馈人参千觔,貂皮千张。
每年大明给大清一万两金子,一百万两银子,大清给大明一千条人参,一千张貂皮。
虽然价值不平等,但也相当于用金钱买和平了
皇太极甚至都没敢提“岁币”这两个字,就说“你送我,我也送你”,可以说是很尊敬崇祯了。
3
若我国满洲、蒙古、汉人、及朝鲜人等,有逃叛至贵国者,当遣还我国,贵国人有逃叛至我国者,亦遣还贵国。
以宁远双树堡中间土岭、为贵国界,以塔山为我国界,以连山为适中之地,两国俱于此互市。
自宁远双树堡土岭界北、至宁远北台,直抵山海关长城一带。
若我国人有越入,及贵国人有越出者,俱加稽察,按律处死。
有乘船捕鱼、海中往来者,尔国自宁远双树堡中间土岭,沿海至黄城岛以西为界,我国于黄城岛以东为界。
若两国有越境妄行者。亦俱察出处死。
以宁远双树堡中间土岭、为贵国界,以塔山为我国界,以连山为适中之地,两国俱于此互市。
自宁远双树堡土岭界北、至宁远北台,直抵山海关长城一带。
若我国人有越入,及贵国人有越出者,俱加稽察,按律处死。
有乘船捕鱼、海中往来者,尔国自宁远双树堡中间土岭,沿海至黄城岛以西为界,我国于黄城岛以东为界。
若两国有越境妄行者。亦俱察出处死。
皇太极要求崇祯承认清军当时已经占有的领土,并互相遣返两国的润人。
这个边界要求可以说是一点儿都不过分
松锦大战后辽东就只剩下吴三桂那一支军队了
就算皇太极不提,明军也不可能收回这些土地
也就是说,皇太极甚至都没敢要求崇祯再割地给他,就只是让崇祯承认清军的战果而已。
4
傥愿如书中所言,以成和好,则我两人或亲誓天地,或各遣大臣代誓。
皇太极要求崇祯亲自去辽东与他盟誓,或者各自派遣大臣代誓,以此签订议和条约
这一条相当于要让崇祯承认明清两国的平等关系
而当时皇太极已经改元称帝好几年了,崇祯就算不承认,皇太极也已经是大清皇帝了
综上所述,我怎么看怎么都觉得皇太极真的好卑微,根本没有那种“战胜国”君主的气势
全程也十分讲礼貌,看到大明使臣也是又额外赐礼物又设宴款待的
我不理解为什么好多人觉得皇太极这里是在欺负人啊

我觉得起码在这个地方,皇太极可比李自成文明多了
李自成那伙人打了胜仗可是直接上手抄家了
而皇太极在松锦大战中都大赢特赢了还在客客气气跟崇祯商量着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