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htwo
2020-12-11T02:42:54+00:00
比如,一开始就是单纯的围堵+追击,差不多是单层线。
四渡赤水以后,开始在追击军身后留下机动力量了。
金沙江以后,开始在前面几个可能的路口一起布兵堵截+追击兵团+机动兵团。
大渡河时候,开始学会四面合围,一面稳守,三面慢步推进,同时抢占重要点位。
到了松潘时候 已经很熟练了,占了松潘导致红军打不过去被迫过草地,而且对红军的几个大方向预判的非常准确。
客观说,老蒋进步了不少。。。。总体布局上,除了白崇禧李宗仁不好说之外,炮党还真没别人能达到这个水平了。
[quote][pid=477333306,24683089,1]Reply[/pid] Post by [uid=62223469]凡夫俗子张XX[/uid] (2020-12-17 10:44):
承认光头不好有那么难吗[/quote]你细看总体布局,至少从地图上看,光头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就这还被太祖牵着鼻子走呢,而且我党组织度上,主观能动性上比炮党强多了。
老蒋指挥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看看国军是啥德行,不是纸上谈兵吗[img]http://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4cc6331.png[/img]
能当黄埔军校的校长,那真的不是泛泛之辈,只不过仗着自己手里有兵,总想着大包圆全歼红军,有点步子大扯淡了
但凡地方军阀能全力配合,结局啥样真不好说
Reply to [pid=477333306,24683089,1]Reply[/pid] Post by [uid=62223469]凡夫俗子张XX[/uid] (2020-12-17 10:44)
你要看怎么比
光头和北伐战争时期的一种军阀比,还是有一定战略战术头脑的
和德胜大大比,那就是不是一个level的了,怎么成长也体现不了
[quote][pid=477333655,24683089,1]Reply[/pid] Post by [uid=148629]anyoo[/uid] (2020-12-17 10:45):
快进到淮海战役[/quote]之前的苏中战役,差不多就是淮海战役的微缩版了。
就是第一次打击的顺序不一样。
废话,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和你的敌人交手多了,他就会学会你的招数
校长如果水平不高,怎么名义上统一的,怎么能做到校长
要是校长真的那么水
怎么从27年一直要打到49年
围剿红军的过程也是老蒋接手云贵川的过程吧?我要是老蒋,有这样的机会,在保证必胜(或者说判定我红军搅不起大浪)的前提下也不会下死手。
[quote][pid=477333619,24683089,1]Reply[/pid] Post by [uid=42162720]E3重型歼击车[/uid] (2020-12-17 10:45):
你细看总体布局,至少从地图上看,光头还是有两把刷子的。[/quote]光头手下又不是没人,只要他肯听那些有能力的人的意见,当然会调整好部署,问题是后来他都不听了啊!
[quote][pid=477335154,24683089,1]Reply[/pid] Post by [uid=39558662]瑞雪江南[/uid] (2020-12-17 10:49):
光头手下又不是没人,只要他肯听那些有能力的人的意见,当然会调整好部署,问题是后来他都不听了啊![/quote]其实也不是这个原因,一开始红军硬碰硬打不赢,后来变成国军硬碰硬打不赢了,只能固守,后来固守也不行只能报团,在后面豫东打完报团也是洗洗睡,只能更大兵团抱团取暖,所以淮海战役就这样了。
关键点就是国军硬碰硬打不赢开始崩盘的。
这个不怨国军,因为之前硬碰硬是红军自身火力不足的原因,后来解决了这个问题,剩下就都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