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lek
2021-05-25T13:47:42+00:00
其实这事儿不大,经过也不复杂,不需要百度几段话就能说清楚:
[quote]洪武朝后期某年科举殿试发榜,中进士的五十多人全是南方人。
北方士子认为南方籍的主考官徇私舞弊,于是发生了群体聚集性事件。
当时已经七十多的朱元璋让一位老状元组织了个工作组调查此事。
结果调查组认为主考官没毛病,南方考生的水平就是碾压北方。
朱元璋听后大怒,将当科状元和主持调查的老状元斩首,主考官流放戍边。
之后当科科举重考,朱元璋亲自主考,最后录取的六十多名进士全是北方人。[/quote]大体就是这么个经过,不过最近这事儿好像在网上火了,说什么的都有...
个人只是觉得那个新科状元真的是惨啊...
以前大漩涡科普过,金元时期,北方汉人的语言习惯都和南方不一样了。
朱元璋这样做也是从国家统一的角度考虑
Reply to [pid=520892617,27009971,1]Reply[/pid] Post by [uid=60308304]njlv0924[/uid] (2021-06-01 21:50)
我是四川的。
我们当年参考60多万,一本名额只有1万+。
那是真的惨...
[s:ac:呆]其实这是拉拢北方士人的操作,元末大战乱,北方是农民战争主战场而被打残。放到今天其实算是照顾经济不发达地区。。。现在高考有点反向南北榜的意思
[quote][pid=520893461,27009971,1]Reply[/pid] Post by [uid=41382285]浮光漾影[/uid] (2021-06-01 21:54):
因為對高考有影響吧
全國統考就是窮地區被富地區碾壓[/quote]照顾穷地区照顾到最富的直辖市头上,这不合适吧
[quote][pid=520893580,27009971,1]Reply[/pid] Post by [uid=60568494]Answer6x7[/uid] (2021-06-01 21:54):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借古讽今,百试不爽。[/quote]历史总是在无尽的循环,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纯属意外
我们现在有高考加分,公考加分,比老朱进步一百倍。[s:ac:茶]
[quote][tid=27009971]Topic[/tid] Post by [uid=63218939]entropias[/uid] (2021-06-01 21:49):
其实这事儿不大,经过也不复杂,不需要百度几段话就能说清楚:
大体就是这么个经过,不过最近这事儿好像在网上火了,说什么的都有...
个人只是觉得那个新科状元真的是惨啊...[/quote]让状元,榜眼和探花一起进组讨论,探花说有几份是可以取的,另外两个说北方的都不行,朱元璋就把他俩砍了。
冷知识,之前的几届科举虽然北少南多,但至少比例还说过得去
你总不能说过了没几年北方考生全都拉了吧
而且当时给朱元璋的解释是北方考生的卷子多有犯忌,这不是拿朱元璋当傻逼?
这事本质是南方士族和皇权的冲突
[quote][pid=520893858,27009971,1]Reply[/pid] Post by [uid=61417090]zfcvsfer[/uid] (2021-06-01 21:55):
照顾穷地区照顾到最富的直辖市头上,这不合适吧[/quote]直轄市那個確實有別的大人物的理由
但照顧窮地區的原意現在肯定是有被貫徹的
[quote][pid=520894262,27009971,1]Reply[/pid] Post by [uid=41382285]浮光漾影[/uid] (2021-06-01 21:57):
直轄市那個確實有別的大人物的理由
但照顧窮地區的原意現在肯定是有被貫徹的[/quote]拉倒吧,那为啥不是农村户籍和城市户籍分开录取?
科举是为国家取士,不是为读书人取官位。
某些读书人没有逼数就是这样的。[s:ac:茶]
明朝前南北分裂了几百年,在朱元璋手上才收复燕云,重新统一。北方士子一个都没录取,这是政治问题了
[quote][pid=520893200,27009971,1]Reply[/pid] Post by [uid=60393033]geng1[/uid] (2021-06-01 21:52):
挑动地域节奏。[/quote]挑动地域节奏
最简单的不应该讨论豆腐脑甜的还是咸的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