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Kiiko
2021-04-03T05:41:00+00:00
之前好像看到有人这么算过....所以来问下
就是在全画幅下,焦段除以光圈这个值,可以用来衡量不同焦段和光圈下的进光量和虚化程度吗...就不恰当的打比方的话,35 f2 和 50 f2.8这两个值比较接近,能不能用来说同样的视角时候,它们的虚化程度,或者进光量是基本一样的啊...
求解...
[quote][tid=26271745]Topic[/tid] Post by [uid=60430801]源之琉璃[/uid] (2021-04-10 13:49):
之前好像看到有人这么算过....所以来问下
就是在全画幅下,焦段除以光圈这个值,可以用来衡量不同焦段和光圈下的进光量和虚化程度吗...就不恰当的打比方的话,35 f2 和 50 f2.8这两个值比较接近,能不能用来说同样的视角时候,它们的虚化程度,或者进光量是基本一样的啊...
求解...[/quote]定焦镜头焦距不一样就没有可比性
没有人买镜头是按虚化程度买,这也太新手了
先定焦段,决定镜头感
再定光圈,决定拍摄题材
买35的人不会看50
买50的人也不会看35
Reply to [pid=506827671,26271745,1]Reply[/pid] Post by [uid=1730660]阿爾塞斯·米奈希爾[/uid] (2021-04-10 13:55)
[s:ac:晕]额...就不懂所以问的...
那看起来不是哦...
[quote][pid=506827394,26271745,1]Reply[/pid] Post by [uid=14648386]0一氧化二氢0[/uid] (2021-04-10 13:54):
定焦镜头焦距不一样就没有可比性
没有人买镜头是按虚化程度买,这也太新手了
先定焦段,决定镜头感
再定光圈,决定拍摄题材
买35的人不会看......[/quote]35和50双持的人那可太多了
进光量不受焦距和画幅变化吧
同样的F1.4的镜头(假设T值相同),在全画幅,C画幅,手机上用同样快门和ISO,拍出来的画面亮度应该是一样的
这个比值只能作为镜头虚化能力的参考指标。但是,景深还受到拍摄距离和背景与主体距离的影响,35和50的拍摄距离就不一样。所以别想那么多,要虚化买长焦,广角虚幻很费钱
Reply to [pid=506835783,26271745,1]Reply[/pid] Post by [uid=10329481]calsenmirror[/uid] (2021-04-10 14:34)
[s:ac:冷]这样...谢谢...之前挂机入的35 f2感觉在普通的距离时候虚化也不太明显,只能在1米左右才能感知到...不过大光圈在晚上时候挺有帮助的确实...
所以说作为狗变的24105g,长焦端虚化比这个还猛...
光圈是什么呢,光圈是孔径除以焦距,比如说50mm的镜头,通光的面积的直径是25mm,那么光圈就是25/50=1/2=f2,如果通光面积的直径是12.5mm,那么光圈就是12.5/50=1/4=f4。对于长焦镜头,比如400mm,为了做到f4,必须让通光孔径达到100mm,同时让其他的镜片也同比例缩放到这个尺寸,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长焦大光圈镜头这么贵。
而通光的实际面积决定了你的信噪比,理论上说这个通光面积越大信噪比越好跟其他因素都没有关系。
所以用光圈乘以焦距是有道理但f值是光圈大小的倒数,所以我觉得这个计算是有道理的。
[quote][pid=506837892,26271745,1]Reply[/pid] Post by [uid=42538427]zari[/uid] (2021-04-10 14:45):
光圈是什么呢,光圈是孔径除以焦距,比如说50mm的镜头,通光的面积的直径是25mm,那么光圈就是25/50=1/2=f2,如果通光面积的直径是12.5mm,那么光圈就是12.5/50=1/4=f4。对于长焦镜头,比如400mm,为了做到f4,必须让通光孔径达到100mm,同时让其他的镜片也同比例缩放到这个尺寸,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长焦大光圈镜头这么贵。
而通光的实际面积决定了你的信噪比,理论上说这个通光面积越大信噪比越好跟其他因素都没有关系。
所以用光圈乘以焦距是有道理但f值是光圈大小的倒数,所以我[/quote]假设f等于t的情况下,85 1.2的光孔比50 1.2大多了,但是在计算曝光的时候是一样的,为啥呢。
[quote][pid=506840702,26271745,1]Reply[/pid] Post by [uid=41401661]LCKCH[/uid] (2021-04-10 14:59):
假设f等于t的情况下,85 1.2的光孔比50 1.2大多了,但是在计算曝光的时候是一样的,为啥呢。[/quote]光线会衰减,进亮远暗,焦距越长,到达cmo的光越弱,所以进光量和焦距孔径两个因素有关,这就是F值这个概念的由来。如果进光量只和一个因素相关,没必要创造一个F值来表示了
Reply to [pid=506829361,26271745,1]Reply[/pid] Post by [uid=41549145]el34max[/uid] (2021-04-10 14:03)
+1
我就一个35+50的。而且还不只一颗35,50。
Reply to [pid=506840702,26271745,1]Reply[/pid] Post by [uid=41401661]LCKCH[/uid] (2021-04-10 14:59)
焦段越长,镜头镜组物理长度越长,光衰减越多。
同理多镜组的镜头口径一般也会比少镜组的口径大一丢丢。
而F值是以打到相机底上的通光量来计算的。
所以50f2.8
135f2.8
600f2.8镜头是完全不同的口径
而广角短焦距(短镜头)造大口径不是通光量的问题
是同等通光量的情况下取景范围需要这么大口径。
[quote][pid=506864798,26271745,1]Reply[/pid] Post by [uid=38426623]剑心![/uid] (2021-04-10 17:01):
焦段越长,镜头镜组物理长度越长,光衰减越多。
同理多镜组的镜头口径一般也会比少镜组的口径大一丢丢。
而F值是以打到相机底上的通光量来计算的。
所以50f2.8
135f2.8
600f2.8镜头是完全不同的口径
而广角短焦距(短镜头)造大口径不是通光量的问题
是同等通光量的情况下取景范围需要这么大口径。[/quote]打到CMOS上的通光是T值吧?F应该就只是镜头射入的光量吧?
[quote][pid=506868790,26271745,1]Reply[/pid] Post by [uid=38304050]iridium945[/uid] (2021-04-10 17:20):
打到CMOS上的通光是T值吧?F应该就只是镜头射入的光量吧?[/quote]光圈=焦距/入射光瞳的直径...
说T确实没错
但用这个来解释F口径随镜头焦段增大而增大会更形象点
我理解lz的问题是这样,比如用一个100mm F10的镜头和一个50mm F5的镜头,假设拍摄主体为一个圆,当主体成像在CMOS上的大小相同的时候,背景无穷远处的点光源扩散形成的bokeh是不是一样大?是这样吗?
[quote][pid=506872923,26271745,1]Reply[/pid] Post by [uid=38304050]iridium945[/uid] (2021-04-10 17:40):
我理解lz的问题是这样,比如用一个100mm F10的镜头和一个50mm F5的镜头,假设拍摄主体为一个圆,当主体成像在CMOS上的直径相同的时候(相当于两只镜头当前放大倍率相同),背景无穷远处的点......[/quote]嗯嗯...就是这个意思..
[quote][pid=506876867,26271745,1]Reply[/pid] Post by [uid=60430801]源之琉璃[/uid] (2021-04-10 18:00):
嗯嗯...就是这个意思..[/quote]那当然一样哇,这个情况下无限远点光源的bokeh大小就是镜头的通光孔径和放大倍率的积嘛(按真空中的圆形单片凸透镜镜头模型来算)。
无穷远处的点光源就相当于一个平行光光源,设当前通光孔径为x物距为u,焦距为f,像距为v(f≤v≤2f,成缩小的实像,大部分相机的典型工作情况,初中光学),那这时成的bokeh大小就是x(v-f)/f。现在换了个f值不同的镜头,已知两个镜头此时放大倍率相同,所以u和v的比值是不变的。又有1/u+1/v=1/f,那么uvf三者的比值是不变的,所以(v-f)/f当然也是不变的,那么结果就显而易见了。
快十年没碰初中光学了,应该没错…吧…?您自己检验一下…[s:ac:瞎]
不过问题的另外一问我是很确定的,进光量就单纯和f值有关,所以虚化相同的情况下进光量不一定相同…虚化能力可以这么判断,但是进光量是不可以的[s:ac:汗]
[quote][pid=506868790,26271745,1]Reply[/pid] Post by [uid=38304050]iridium945[/uid] (2021-04-10 17:20):
打到CMOS上的通光是T值吧?F应该就只是镜头射入的光量吧?[/quote]光圈是孔径除以焦距
光圈是f,是通过简单的除法算出来的。
T是实际通光值,因为每片镜片通光量都不是100%所以t值一般达不到f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