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Frappé
2021-06-06T04:08:43+00:00
先说斯大林格勒的背景。
1941年年底和42年年初的莫斯科大反攻,德军的攻势被完全遏制,慈父信心爆棚,又觉得自己可以了。于是在南线发动的几次全面进攻,比如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
结果是苏军被打的打败而逃,还连续引发了克里木和塞瓦斯托波尔的溃败,当时苏联内部有严重的“绝望情绪”。227号命令也是这个时期下达的。
此时苏军在建制上也出了很大的问题,机械化军全打没了,只能用小规模的坦克旅。坦克旅在局部地区很好用,但大范围来说无济于事,毕竟同一时期德军已经建立装甲集团军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军把重建的机械化军投入战斗,并且组建了坦克军和坦克集团军的第一次尝试,可以说大获全胜。
对于德军来说,斯大林格勒之前,德军是所向披靡,斯大林格勒之后,德军已经完全不敢冒进了。比如在库尔斯克战役的时候,北线的莫德尔要求德军必须一线平推,不准冒进,结果最后才推进了7公里;南线的曼施坦因虽然胆子大,推进了30公里,但还是被阻击了,且和北线的莫德尔相距实在太远,无法合围苏军。这也是库尔斯克德军最终失败的原因。
当然了,库尔斯克之后,曼施坦因也被打怕了,果断放弃了一半的乌克兰。
除了新组建的机械化军和坦克军,坦克集团军之外,1942年下半年的苏军可以说实力非常差。本来在1941年幸存下来的老兵,因为1942年年初的送人头,又损失了很多。虽然电影《兵临城下》里督战队的事情是完全没有的,但当时苏军士兵训练期非常短也是事实,不然瓦西里这种天才也没必要重点宣传。
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是苏军高层第一次完全的围歼德国集团军级别的,捎带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的集团军也被彻底围歼,在这之前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盟军直到鲁尔战役,才学会怎么围歼德军,而鲁尔战役也不过是早就心灰意冷的莫德尔打算自杀的一次糊弄小胡子的战役罢了。
对于总的战略局势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的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直接形成了库尔斯克突出部,也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实际上是连续的。
对于苏联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南线再无危机,北线的列宁格勒依然屹立不倒,剩下的只有莫斯科方向。苏联的反击方向也很简单了,慈父也知道全面反击没用,局部痛打德军才是唯一出路。
最后,可以考证的斯大林格勒整个轴心国的损失大概在85万人,不足100万人。
1941年年底和42年年初的莫斯科大反攻,德军的攻势被完全遏制,慈父信心爆棚,又觉得自己可以了。于是在南线发动的几次全面进攻,比如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
结果是苏军被打的打败而逃,还连续引发了克里木和塞瓦斯托波尔的溃败,当时苏联内部有严重的“绝望情绪”。227号命令也是这个时期下达的。
此时苏军在建制上也出了很大的问题,机械化军全打没了,只能用小规模的坦克旅。坦克旅在局部地区很好用,但大范围来说无济于事,毕竟同一时期德军已经建立装甲集团军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军把重建的机械化军投入战斗,并且组建了坦克军和坦克集团军的第一次尝试,可以说大获全胜。
对于德军来说,斯大林格勒之前,德军是所向披靡,斯大林格勒之后,德军已经完全不敢冒进了。比如在库尔斯克战役的时候,北线的莫德尔要求德军必须一线平推,不准冒进,结果最后才推进了7公里;南线的曼施坦因虽然胆子大,推进了30公里,但还是被阻击了,且和北线的莫德尔相距实在太远,无法合围苏军。这也是库尔斯克德军最终失败的原因。
当然了,库尔斯克之后,曼施坦因也被打怕了,果断放弃了一半的乌克兰。
除了新组建的机械化军和坦克军,坦克集团军之外,1942年下半年的苏军可以说实力非常差。本来在1941年幸存下来的老兵,因为1942年年初的送人头,又损失了很多。虽然电影《兵临城下》里督战队的事情是完全没有的,但当时苏军士兵训练期非常短也是事实,不然瓦西里这种天才也没必要重点宣传。
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是苏军高层第一次完全的围歼德国集团军级别的,捎带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的集团军也被彻底围歼,在这之前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盟军直到鲁尔战役,才学会怎么围歼德军,而鲁尔战役也不过是早就心灰意冷的莫德尔打算自杀的一次糊弄小胡子的战役罢了。
对于总的战略局势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的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直接形成了库尔斯克突出部,也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实际上是连续的。
对于苏联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南线再无危机,北线的列宁格勒依然屹立不倒,剩下的只有莫斯科方向。苏联的反击方向也很简单了,慈父也知道全面反击没用,局部痛打德军才是唯一出路。
最后,可以考证的斯大林格勒整个轴心国的损失大概在85万人,不足1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