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宋氵] 这一章其实已经暗示了西夏的死法了

Turkle-avatar

Turkle

2020-10-11T05:35:06+00:00

看好多人说可达鸭的杀招是大石,有的说这章暗示宋辽金三国,其实片面了

首先从占卜结果的暗示来说
主缝毫无疑问的西夏,有争议的是3条客缝,有人根据3条都比主缝长推断是宋辽金,但从写这一段的目的来说,应该是不会暗示宋辽金这种人人皆知的东西
大家有没有仔细看过三条客缝的详细描述?2长一短
如果只靠着个,我的推断是不够扎实的
但后面的文字让我坐实了我的推断

后面突然提了刘发的例子,刘发突然打到灵州城下,叉哥被迫决死,对战双方是
眼看一顶大大的“欺君”帽子将要扣在头上,迫于权倾天下的太尉童贯威压,刘法无奈之下只好率兵两万至统安城(今互助县,原名割牛城,被宋将何灌从西宁出兵夜袭攻下后改名统安城,具体考证见文后详述),结果和早有充分准备的西夏主将察哥(夏崇宗李乾顺的弟弟)所带领的敌军重兵发生遭遇战。

刘法2万人,叉哥也是2万步兵加几千铁鹞子,最后靠几千骑兵决胜

特别是之后又特别借叉哥的嘴提了一句
“皇兄,俺若带走大半兵,你这里最多2万,可还要紧,宋军突袭瀚海或者葫芦河咋办”
到这里,几乎明示了

所谓二长一短,不是什么宋辽金,二长,是东西方向的宋军和辽军,而那一短,就是葫芦河突袭的来的宋军

以上是解读占卜结果,然后是逻辑推断
首先,开头已经说明,可达鸭带来的三万人,是额外的援军,韩世忠和吴姐在关西已经有6万人,合一起关西已经有了10W大军
那么,在有心算有心的情况下,10万人可有一定必胜的把握取了横山?我认为是没有的,不然前面为何文官们反对?哪怕是书友,也有很多觉得是鸭蛋就是10W嘲讽主T,杀招是大石,争议部分先不论,至少认为这10W人一定可以短时间内拿下横山的,很少
但如果我们反过来思考呢?
如果不是10万人,靠着韩世忠和吴姐,不要求他们进取,只要求他们保持战略压迫,哪怕西夏人有金人的有限援助,他们做的到吗?我认为有很大的可能性

本章已经多处暗示,松下互攻,谁主攻谁吃亏
然后叉哥还特别赌咒发誓绝不出横山半步

那么,如果我这些初步推断成立的话,回到最初,如果不能进取,6万人和10万人的效果区别不大的话,可达鸭带三万多援兵来是为了什么?
至此,宋的推断部分完了,要进一步判断,这时候我们眼光要转回辽

很多人觉得耶律大石捅屁股是杀手锏,但我们要问了,耶律大石只能带3W多人来,本章已经说了,算上驻扎的,西夏的野战军八九万还是有的,而可机动的兵力,是5万,就算叉哥带走了3W,李乾顺剩下的2W加上一些驻扎兵,我认为耶律大石我可以认为他仍然有优势
但这个优势绝不是压倒性的,不可能这边横山前线压着,西边大石一捅屁股直接捅穿兴庆府或者说是直接逼到接近亡国,所以也绝不可能只要耶律大石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辽的部分,也结束

最后,我们看向西夏
为什么看西夏呢?因为李乾顺立了一个天大的FLAG
不是那个什么兄友弟攻的FLAG
而是

“若是瀚海过来,那是找死,若葫芦河,最多两三万兵,朕将这两万兵放在灵州,看住瀚海,顶住葫芦河口,还不行吗?”

若以常理推断,这绝对是稳妥的安排
但是,凡事就怕但是

我对耶律大石的定论是“是杀招又不是杀招”
前面已经说了为什么不是杀招,这里说为什么是杀招
大石的重要性不在于他带了多少人,而在于它进攻的方向,三万人,说多不多,不至于说完全没办法处理,但也没有少到不需要处理,而他发起进攻的方向,远比人数重要的多
大石作为当世名将,3W人来打,哪怕当他是普通将领,你说你派个几千人去对付,也是拿命开玩笑
所以李乾顺这2W人,必然要分至少1W,甚至,一万5,去西边和驻扎兵会和对付大石

所以,到这里已经明确了
如果你真有2W人守灵州,那确实葫芦河突袭没什么用
但如果你没有2W人甚至1W人都不到呢?
相当于一根橡皮筋,把西夏的战略资源在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拉伸到极限,然后对着中间轻轻一割,啪,断了
如果没有大石,这种战略操作是不成立的,但决胜的杀手,肯定不可能托付给别人
可达鸭带岳妃过来的的原因也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