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xsonGames
2022-04-17T14:00:34+00:00
0420更新(nga的手机排版真难用,上班中,大家排版凑合看吧):
1.非常感谢大家的建议,我也反思了我的问题:
为什么我现在思考问题方式和她不一样,也是因为我之前的经历,我是某团体的最高负责人,时长大概一年多,我要站在整体的角度上去思考怎么做才是核心要义。
所以很多思考的出发点儿就不一样,而这样的思维模式,要么从前人经验中学会,要么磕磕绊绊自己头破血流以后就学会了。
的确强求不得,我和她已经明确了,以后这种问题再也不要求助于我,工作上再挨骂我不会插一句话,哪怕这个问题发生过再多次,我也不会再提醒了。
而且延伸着想了下,我初中高中时候也是觉得我的长辈们给的建议都是傻子建议,“有必要么”“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儿”“简单的事情变复杂”,当时愤青的一p,但办事儿能力也差的一p,现在想想当时幼稚的可笑。
后来的我,反而是要求自己在这些遣词造句,如何表达上不断钻研琢磨。很难说这样是对是错,但的确很多事情上让我事半功倍,更加被认可了。
我现在身为过来人,能很迅速的知道她目前的思考方向不对。就像讲台上的老师看底下小动作一清二楚,小孩子们还觉得自己掩盖的天衣无缝一样。所以我就想迅速的告诉她:上课传纸条不要扭头过去传,这不对,你偷偷伸一个手往后送过去就行了。但却忽略了她并不能真的按照我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还强求她做出改正,导致她很迷惑,不懂为什么这样。
2.有些人一直说我啰嗦,认为这个对话中我话多,还都是反问语气,所以十分讨厌。
我同意。
这部分我说的非常繁琐,就好比每一步几分几秒放盐3.5克,前1.75克要先放,后1.75克要等两秒再放一样啰嗦。
但是为什么这样呢,是因为我在尽量把这个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分步骤讲给她为什么要这么思考。
我这一两年来直接给她讲的道理,她基本都是一言不发,不给我任何反馈,我也不知道她是懂了还是没懂但不好意思说,
所以我只能自己来陈述这个思考的推进步骤,希望她能听到并吸收。
比如这个案例里的:
我认为:
领导要看的就是为什么不建议投这个屏幕的理由。
直接给出“位置偏僻,曝光率低”的结论更好。
她的方案的话,还要告诉领导“地处西南角”,这就还需要让领导自己再加一层思考(而且这个信息还不一定能让领导准确get她话语后要表达的点儿,因为上海的方位都是歪的,很多歪着的地方反而是热门),领导要多加入“东南角-哪个地块的东南角?-哦我百度了一下,那个地块的东南角-那位置的确偏僻-那视角范围的确狭小-那的确曝光率低”这层思考链)
但领导肯定是需要迅速get结论即可。
我每一条都说的很细就是因为要引导她学会这种分析方式。
3.同时我也理解了她这时候的一个心态,这得感谢某位有过相同经历的小姐姐的分享,我贴一下: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4/20/-7Q17p-3s45ZiT3cShs-12h.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4/20/-7Q17p-l8toZeT1kShs-12h.jpg.medium.jpg[/img]
从她的经历我也知道了,真的不能强求,需要她自己悟出来。
真的非常感谢这个分享,让我能更设身处地用这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也祝小姐姐未来一切顺利~
0419更新:
我发现很多人是不知道全貌的,我都放其他回复里了,这很正常,所以补充一下。
1.我直接给她写过另一个样例了,这个是我看着她自己写另外的点位。
所以大家说的直接给答案的,我不是没试过,但是我发现这是鱼和渔的问题,我要让她以后不在同类问题上再挨骂。
2.这种不抓本质的问题被骂不是第一次了,这事儿不是偶然,是必然,所以我在不断引导她一步一步往本质靠拢思考。
但是很多人觉得我啰嗦,因为不啰嗦的方法我早试过了,没有效果。
我在公司工作里说话就是快速说重点的,甚至我们最大领导说话绕弯我都看不过去帮他直接总结过。
3.我是产品经理,是产品部最新的人,但在公司得到的评价是“有的产品来多久了也得和xx学一下,写一两个了怎么写文档写的还没有他清晰”
我同部门有人经常挨怼,而我只有前两个被研发怼,两个月后已经是研发们最喜欢对接的人之一了。
而我女朋友很多犯的错,是我我一两年前就建议过她改正的问题,能翻出来微信记录的问题,还会继续犯。(而且不是单一个例,很多问题都是我说过她,不改,后来公司其他人也因此和她吵过的那种)
这一个月居家,前两天被她领导语音批评,我听到了,当场给她翻记录(20年和21年的记录),我和他领导说的,一个字儿都不差。
不同立场不同角度的人发现同一类问题,这还不够说明情况么?
4.耐心问题,我承认我没有耐心,我就是不懂,为什么我现在都已经是傻瓜式引导了,还是不听。
这段时间我还帮过她改两个东西。
一个是她和对接的粉丝负责人就快吵起来了,我在边上听着她们的无效沟通,心想怎么这么个小事儿能闹得鸡飞狗跳的。于是我让她把我拉群里,伪装成她同事去沟通,我聊完了以后,粉丝负责人对她的工作极大认可,还对她道歉。
二是群里她和领导的一个汇报,也是领导在怼她,但其实不是她的问题,她的表述不抓重点导致领导get不到而已,我去改了字发出去,领导直接就明白了,不找她了,转而@其他人追责去了。
所以我不是没有耐心过,而是不断地在同类问题上被磨没了。
这些问题你们作为局外人根本体会不到。
问题很简单,我女朋友在写一个广告投放的屏幕点位说明(介绍该广告屏幕大屏的优缺点),以供领导选择。
领导是不认得这些点位的,领导在乎的就是投入效果要好、要值。
文字在ppt中的放置位置有限,需要文字精炼,迅速突出特点。
我女朋友自己写的不满意,让我帮忙润色。
然后其中一个屏幕的缺点,她写的是“该屏幕位于西南角,blabla”。
我问她:“为什么要加这句没什么用的话?”
她说:“很有用啊,我要说明它位置不好”
我说:“你要抓核心来表达,你想想你们领导最想要看到的东西是什么?”
她不说话。
我继续引导:“作为你领导,他要看成百上千的点位,他认识这个点位么?他为什么要知道它的方位?他关心的重点是不是这个屏幕的投入效果好?性价比高?”
她:“对呀,所以方位偏,性价比就不高啊”
我:“我很清楚你想表达的意思,但是我需要你仔细想一想,这句话有没有必要出现。很简单,你说说为什么方位偏就性价比不高”
她不说话。
我:“是不是因为方位偏,能看到的人天然就少了一半,所以性价比不高?”
她不说话。
我:“所以这才是这个问题的本质核心对不对,对于你领导来说,他需要知道的是这块屏幕投入后,宣传效果好不好,对不对?他需要看到你这一句话么?是不是看到方位反而莫名其妙?这可是上海,哪有正南正北的路,全都是歪的”
她:“不是,方位偏一定要说出来”
我:“为什么一定要说出来?你支撑这个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她:“因为方位偏就是不正,不正就是效果不好”
我:“你再想想你在说什么?你为什么不能从本质上去形容问题呢?”
她不说话。
我:“那好,你认为方位正、偏很重要,那我问你,现在有人送你两套房子让你从中选择:一套上海静安区的别墅,方位是你说的东南角,偏的,但是价值8000万。还有一套是小县城郊区的房子,方位特正,正南方向,但是价值20万。你选哪个?”
她:“那我肯定选8000万的啊!”
我:“对啊,为什么你做这个选择,是因为你不在乎那个方位,你更在乎你所在乎的房子价值问题。你的领导也是,他在乎这个屏幕位于哪个方向么?他只在乎这个点位的投入效果,你要从这个本质的方向去做对应的表达,你那一句纯属废话。所以你觉得你应该怎么改这个句子?是不是要从广告投放后的曝光率的角度来分析?来,你改一下。”
她:“该屏幕位于东南角…”
[s:ac:喷][s:ac:喷][s:ac:喷]
更新两个点儿:
1.为什么不能加这些字的原因:
她自己说的字数限制,她强调了放置位置紧张。(她自己向我要求每个点位描述字数限制在20字以内,多加5个字等于四分之一)
2.你们只看到这次,而我看到她在相同的问题上翻车无数次。
日常生活中她一直在这个问题上翻车。现在在上海居家办公,我俩并排,他领导语音里批评他的话甚至都是我这一两年对她说过的原话,我甚至都能把我当时发给她的微信记录找出来,和他领导批评她的问题一个字都不差。
更新一个和某老哥的讨论:
冰刺Quei (2022-04-18 22:25):
我写的那句话就是我认为问题不大的表达
这三个字的多出 如果没有其他重要信息需要添加的话我认为可以接受
对于[曝光率高][曝光率低]我认为应当适当说明理由 否则一棍子打死这个点曝光率低领导会觉得[凭啥啊?]
就好比你要租一间房子 你不能和人家说这个推荐那个不推荐然后一句话不讲
[这个房子隔音很差][这个房子卫浴有干湿分离]简单说明理由我认为比较好
或许她很想保留自己想出的点子而不是完全被你的思路替代 那在不影响最终效果的情况下顺她的思路保留三五个字说明理由又何尝不可
你如此强烈要求完全推翻她的说法…
我的回复:
我认同你的观点,如果增加的字影响不大,那当然无所谓。
但是由于我之前也没给你说清我这里全部的背景,所以你并不知道加这些字在我看来是她对她所说的字数要求的极大否认。
而且还有个问题,你曲解了我的意思,我没有不让她描述理由,我是想引导她用领导需要听到的话来描述她的理由,并且希望她从这次里学到一些渔,而不是只是拿一个鱼。
而且你举出的理由也从侧面认证了我的观点:
你要说别人需要听到的话,而不是一厢情愿的说自己的一套话。
你说租房子,要说“隔音很好”“卫生间干湿分离”
这就是我引导她说出的内容,这才是来看房的人在乎的。
她说的“位于东南角”,在你的例子里更像是“这房子用的板材多”“这卫生间用的五金件和玻璃多啊”这种更上一个层级的原因,而不是直接告诉客户隔音好(板材多),干湿分离(五金件多玻璃多)
这样说更容易让信息接收方迷惑,不是么?
我们俩这类问题的确冲突很多,她的很多工作习惯在我看来都是我绝对不会犯的:
工作不留痕,一被追责就背锅。
汇报、开会废话多,经常被领导骂。
表达时候不注意用语和态度,她差点儿和一个活动对接负责人吵起来,我看不下去了,让她拉我进群,伪装成她同事和负责人沟通,过了一会儿人家还要给她道歉并谢谢她的工作。
说白了,她在职场上太稚嫩了,习惯太差,天天被批评,全国会议上被总部骂,日常被领导骂,和活动对接差点和活动负责人吵起来,日常也被同事甩锅。
如果她真能学会一些职场思维,她也不至于天天委屈地哭了。
1.非常感谢大家的建议,我也反思了我的问题:
为什么我现在思考问题方式和她不一样,也是因为我之前的经历,我是某团体的最高负责人,时长大概一年多,我要站在整体的角度上去思考怎么做才是核心要义。
所以很多思考的出发点儿就不一样,而这样的思维模式,要么从前人经验中学会,要么磕磕绊绊自己头破血流以后就学会了。
的确强求不得,我和她已经明确了,以后这种问题再也不要求助于我,工作上再挨骂我不会插一句话,哪怕这个问题发生过再多次,我也不会再提醒了。
而且延伸着想了下,我初中高中时候也是觉得我的长辈们给的建议都是傻子建议,“有必要么”“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儿”“简单的事情变复杂”,当时愤青的一p,但办事儿能力也差的一p,现在想想当时幼稚的可笑。
后来的我,反而是要求自己在这些遣词造句,如何表达上不断钻研琢磨。很难说这样是对是错,但的确很多事情上让我事半功倍,更加被认可了。
我现在身为过来人,能很迅速的知道她目前的思考方向不对。就像讲台上的老师看底下小动作一清二楚,小孩子们还觉得自己掩盖的天衣无缝一样。所以我就想迅速的告诉她:上课传纸条不要扭头过去传,这不对,你偷偷伸一个手往后送过去就行了。但却忽略了她并不能真的按照我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还强求她做出改正,导致她很迷惑,不懂为什么这样。
2.有些人一直说我啰嗦,认为这个对话中我话多,还都是反问语气,所以十分讨厌。
我同意。
这部分我说的非常繁琐,就好比每一步几分几秒放盐3.5克,前1.75克要先放,后1.75克要等两秒再放一样啰嗦。
但是为什么这样呢,是因为我在尽量把这个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分步骤讲给她为什么要这么思考。
我这一两年来直接给她讲的道理,她基本都是一言不发,不给我任何反馈,我也不知道她是懂了还是没懂但不好意思说,
所以我只能自己来陈述这个思考的推进步骤,希望她能听到并吸收。
比如这个案例里的:
我认为:
领导要看的就是为什么不建议投这个屏幕的理由。
直接给出“位置偏僻,曝光率低”的结论更好。
她的方案的话,还要告诉领导“地处西南角”,这就还需要让领导自己再加一层思考(而且这个信息还不一定能让领导准确get她话语后要表达的点儿,因为上海的方位都是歪的,很多歪着的地方反而是热门),领导要多加入“东南角-哪个地块的东南角?-哦我百度了一下,那个地块的东南角-那位置的确偏僻-那视角范围的确狭小-那的确曝光率低”这层思考链)
但领导肯定是需要迅速get结论即可。
我每一条都说的很细就是因为要引导她学会这种分析方式。
3.同时我也理解了她这时候的一个心态,这得感谢某位有过相同经历的小姐姐的分享,我贴一下: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4/20/-7Q17p-3s45ZiT3cShs-12h.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4/20/-7Q17p-l8toZeT1kShs-12h.jpg.medium.jpg[/img]
从她的经历我也知道了,真的不能强求,需要她自己悟出来。
真的非常感谢这个分享,让我能更设身处地用这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也祝小姐姐未来一切顺利~
0419更新:
我发现很多人是不知道全貌的,我都放其他回复里了,这很正常,所以补充一下。
1.我直接给她写过另一个样例了,这个是我看着她自己写另外的点位。
所以大家说的直接给答案的,我不是没试过,但是我发现这是鱼和渔的问题,我要让她以后不在同类问题上再挨骂。
2.这种不抓本质的问题被骂不是第一次了,这事儿不是偶然,是必然,所以我在不断引导她一步一步往本质靠拢思考。
但是很多人觉得我啰嗦,因为不啰嗦的方法我早试过了,没有效果。
我在公司工作里说话就是快速说重点的,甚至我们最大领导说话绕弯我都看不过去帮他直接总结过。
3.我是产品经理,是产品部最新的人,但在公司得到的评价是“有的产品来多久了也得和xx学一下,写一两个了怎么写文档写的还没有他清晰”
我同部门有人经常挨怼,而我只有前两个被研发怼,两个月后已经是研发们最喜欢对接的人之一了。
而我女朋友很多犯的错,是我我一两年前就建议过她改正的问题,能翻出来微信记录的问题,还会继续犯。(而且不是单一个例,很多问题都是我说过她,不改,后来公司其他人也因此和她吵过的那种)
这一个月居家,前两天被她领导语音批评,我听到了,当场给她翻记录(20年和21年的记录),我和他领导说的,一个字儿都不差。
不同立场不同角度的人发现同一类问题,这还不够说明情况么?
4.耐心问题,我承认我没有耐心,我就是不懂,为什么我现在都已经是傻瓜式引导了,还是不听。
这段时间我还帮过她改两个东西。
一个是她和对接的粉丝负责人就快吵起来了,我在边上听着她们的无效沟通,心想怎么这么个小事儿能闹得鸡飞狗跳的。于是我让她把我拉群里,伪装成她同事去沟通,我聊完了以后,粉丝负责人对她的工作极大认可,还对她道歉。
二是群里她和领导的一个汇报,也是领导在怼她,但其实不是她的问题,她的表述不抓重点导致领导get不到而已,我去改了字发出去,领导直接就明白了,不找她了,转而@其他人追责去了。
所以我不是没有耐心过,而是不断地在同类问题上被磨没了。
这些问题你们作为局外人根本体会不到。
问题很简单,我女朋友在写一个广告投放的屏幕点位说明(介绍该广告屏幕大屏的优缺点),以供领导选择。
领导是不认得这些点位的,领导在乎的就是投入效果要好、要值。
文字在ppt中的放置位置有限,需要文字精炼,迅速突出特点。
我女朋友自己写的不满意,让我帮忙润色。
然后其中一个屏幕的缺点,她写的是“该屏幕位于西南角,blabla”。
我问她:“为什么要加这句没什么用的话?”
她说:“很有用啊,我要说明它位置不好”
我说:“你要抓核心来表达,你想想你们领导最想要看到的东西是什么?”
她不说话。
我继续引导:“作为你领导,他要看成百上千的点位,他认识这个点位么?他为什么要知道它的方位?他关心的重点是不是这个屏幕的投入效果好?性价比高?”
她:“对呀,所以方位偏,性价比就不高啊”
我:“我很清楚你想表达的意思,但是我需要你仔细想一想,这句话有没有必要出现。很简单,你说说为什么方位偏就性价比不高”
她不说话。
我:“是不是因为方位偏,能看到的人天然就少了一半,所以性价比不高?”
她不说话。
我:“所以这才是这个问题的本质核心对不对,对于你领导来说,他需要知道的是这块屏幕投入后,宣传效果好不好,对不对?他需要看到你这一句话么?是不是看到方位反而莫名其妙?这可是上海,哪有正南正北的路,全都是歪的”
她:“不是,方位偏一定要说出来”
我:“为什么一定要说出来?你支撑这个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她:“因为方位偏就是不正,不正就是效果不好”
我:“你再想想你在说什么?你为什么不能从本质上去形容问题呢?”
她不说话。
我:“那好,你认为方位正、偏很重要,那我问你,现在有人送你两套房子让你从中选择:一套上海静安区的别墅,方位是你说的东南角,偏的,但是价值8000万。还有一套是小县城郊区的房子,方位特正,正南方向,但是价值20万。你选哪个?”
她:“那我肯定选8000万的啊!”
我:“对啊,为什么你做这个选择,是因为你不在乎那个方位,你更在乎你所在乎的房子价值问题。你的领导也是,他在乎这个屏幕位于哪个方向么?他只在乎这个点位的投入效果,你要从这个本质的方向去做对应的表达,你那一句纯属废话。所以你觉得你应该怎么改这个句子?是不是要从广告投放后的曝光率的角度来分析?来,你改一下。”
她:“该屏幕位于东南角…”
[s:ac:喷][s:ac:喷][s:ac:喷]
更新两个点儿:
1.为什么不能加这些字的原因:
她自己说的字数限制,她强调了放置位置紧张。(她自己向我要求每个点位描述字数限制在20字以内,多加5个字等于四分之一)
2.你们只看到这次,而我看到她在相同的问题上翻车无数次。
日常生活中她一直在这个问题上翻车。现在在上海居家办公,我俩并排,他领导语音里批评他的话甚至都是我这一两年对她说过的原话,我甚至都能把我当时发给她的微信记录找出来,和他领导批评她的问题一个字都不差。
更新一个和某老哥的讨论:
冰刺Quei (2022-04-18 22:25):
我写的那句话就是我认为问题不大的表达
这三个字的多出 如果没有其他重要信息需要添加的话我认为可以接受
对于[曝光率高][曝光率低]我认为应当适当说明理由 否则一棍子打死这个点曝光率低领导会觉得[凭啥啊?]
就好比你要租一间房子 你不能和人家说这个推荐那个不推荐然后一句话不讲
[这个房子隔音很差][这个房子卫浴有干湿分离]简单说明理由我认为比较好
或许她很想保留自己想出的点子而不是完全被你的思路替代 那在不影响最终效果的情况下顺她的思路保留三五个字说明理由又何尝不可
你如此强烈要求完全推翻她的说法…
我的回复:
我认同你的观点,如果增加的字影响不大,那当然无所谓。
但是由于我之前也没给你说清我这里全部的背景,所以你并不知道加这些字在我看来是她对她所说的字数要求的极大否认。
而且还有个问题,你曲解了我的意思,我没有不让她描述理由,我是想引导她用领导需要听到的话来描述她的理由,并且希望她从这次里学到一些渔,而不是只是拿一个鱼。
而且你举出的理由也从侧面认证了我的观点:
你要说别人需要听到的话,而不是一厢情愿的说自己的一套话。
你说租房子,要说“隔音很好”“卫生间干湿分离”
这就是我引导她说出的内容,这才是来看房的人在乎的。
她说的“位于东南角”,在你的例子里更像是“这房子用的板材多”“这卫生间用的五金件和玻璃多啊”这种更上一个层级的原因,而不是直接告诉客户隔音好(板材多),干湿分离(五金件多玻璃多)
这样说更容易让信息接收方迷惑,不是么?
我们俩这类问题的确冲突很多,她的很多工作习惯在我看来都是我绝对不会犯的:
工作不留痕,一被追责就背锅。
汇报、开会废话多,经常被领导骂。
表达时候不注意用语和态度,她差点儿和一个活动对接负责人吵起来,我看不下去了,让她拉我进群,伪装成她同事和负责人沟通,过了一会儿人家还要给她道歉并谢谢她的工作。
说白了,她在职场上太稚嫩了,习惯太差,天天被批评,全国会议上被总部骂,日常被领导骂,和活动对接差点和活动负责人吵起来,日常也被同事甩锅。
如果她真能学会一些职场思维,她也不至于天天委屈地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