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版m1测评已出,对比下x86和n卡成绩

GurA-avatar

GurA

2020-11-18T05:33:21+00:00

今天anandtech更新了M1(mac mini)版本的测试成绩,可以让我们比较清晰的了解其性能了。
首先最简单的是GPU部分,略强于笔记本的rx 560x ...
原生的3dmark ice storm跑分和笔记本上1650相同(ice storm为低负载测试,几年前为手机等设备设计,不确定gpu受限比例)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1/18/9aQ5-gi3KyT3cSim-9q.jpg[/img]


接着是发布会上用来演示的古墓丽影(崛起,不是新的光追版古墓丽影暗影),接近560x的水平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1/18/9aQ5-gdeuKsT3cSim-6y.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1/18/9aQ5-9up1K11T3cSim-9q.jpg[/img]
768p中等特效可以满足60fps需求,1080p高特效可以不用玩了
总之确实还算能打,古墓丽影崛起1080p结果与960一样,当然玩新游戏属于可以不用考虑的水平。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1/18/9aQ5-el2fK1wT1kShs-nt.jpg[/img]
然后是R23性能 ...
Cinebench R23出现了原生和翻译两种测试成绩
原生的单核心紧随5950x和1165g7(28w版本)
翻译之后效率大大下降,落后于15年的MBP 7820hq(MBP的性能释放大概可以相当于游戏本上的7700hq?)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1/18/9aQ5-avobK15T3cSi2-ci.jpg[/img]


多核心性能落后于同样为15w的4800u,翻译后略高于1165g7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1/18/9aQ5-65jiK11T3cSi2-ci.jpg[/img]

作为对比,6c12t的5600x成绩大约是1600单核,11000多核。
最后是较有争议的SPEC17rate(throughput),此测试中m1为原生性能,非翻译 ...
按照anandtech给出的成绩,毫无疑问m1已经拥有x86的性能。与5950x相比单核int略输,fp略强。多核心性能接近35w的4900hs,此时两者功耗也接近(m1 似乎为27w@spec17ra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1/18/9aQ5-6bqiK1zT3cSi2-m8.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1/18/9aQ5-41usK1eT3cSi2-go.jpg[/img]

但是spec C/C++成绩过分依赖于编译器性能,基本上可以认为anandtech在测试中选取了更有利于m1的编译器。
我们可以在spec17官网上查询跑分([url]https://www.spec.org/cpu2017/results)[/url]:
例如epyc 7251(zen1,8c16t,2.1-2.9g)的aocc/gcc多核成绩为43左右,这一结果已经超过anandtech给出的3700x(zen2,8c16t,3.6-4.4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1/18/9aQ5-h37tZlT3cSt3-pi.jpg[/img]
这样的差距实在难以服众,官网上7251的成绩还有许多,基本都高于42.3这个成绩,即使双路得分也都在85以上(即单路42.5以上,包含并联效率下降)。
也许是里面有我没关注到的东西,如果有人懂大家可以讨论。也许epyc的吞吐强于3700x,因此以超低频+zen1可以打败高频+zen2,假设如此,那么spec17r的m1成绩就没有说服力:因为吞吐严重影响此测试性能,内建ram自然会强。如果不是吞吐性能使7251强于37x,那么只能说anandtech给出的amd cpu成绩有问题,或者编译器选择过分不合理。
使用icc的9900k成绩就更不用说了,多核心rint拿到51分,已经完全高于anandtech给出的10900k(10c20t)和强无敌的5800x,更是高于同规格的10700k50%:
当然上次有些人认为icc作弊(我强是事实,你强是作弊?好熟悉的感觉……)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1/18/9aQ5-hva6ZnT3cSsn-oy.jpg[/img]

更新一下确实有我没注意到的东西,x86平台使用的是anandtech自己的一个WSL build,而不是原生linux,这也导致x86性能下降。不过intel和amd仍然可比,for a like-for-like test。
总结 ...
GPU部分:m1已经来到了960的水平,作为手游终端,可以说强到吊打。pc游戏部分,不用期待,基本上无缘大型游戏了。

CPU部分:r23的成绩证明,原生情况下m1比较强,让intel那些10nm边角料直接扑街了。10nm的产能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主要供给xeon,可以预见intel消费产品难以翻身了。x86消费端还要靠7nm的amd。
而翻译大约有70-80%的效率,此时综合是7820hq/7700hq的水平,落后于主流性能笔记本。
但是毫无疑问,m1的cpu已经与x86可比,越过了那条曾经不可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