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mpoll
2021-06-17T02:41:21+00:00
众所周知,
1:产业转型都是由新公司开创
2:新产品都是最先做高端,摊销开发成本,然后才降级惠及大众的
电动汽车零的突破
之前倒在这条赛道的探索者不少,特斯拉也不是第一个做电动汽车的。但是它是第一个把它成功高端化的。
1:最早把nedc续航做到500
2:最早在40万元内做到百万级的油车动力
增程式汽车零的突破
探索这条路线的也不少,比如宝马,通用,比亚迪,广汽等。但是第一个成功把它高端化的是理想。
以往厂商为了把它高端化,第一个办法就是加机械直连。这样直接就变成了hev或者phev。然后就尴尬了,直连的亮点撑不起高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本质原因还是受油车拖累太大了。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要我手里有锤子,那所有问题都是钉子。选择机械直连不是因为它是最优解,而是我擅长做机械。
理想解决增程式高端化靠的是:
1:混动车里最长的纯电续航(让市区纯电运行成为可能)
2:增程式做大车(传统油车大车动力薄弱,加排量那就太贵了,而增程式可以30多万就解决大车动力薄弱的问题)
增程式高端化最佳解是靠的电气化,而传统油车企业都是想的机械化。所以大多数都失败了。
总结:看到没有,不管是电动汽车还是增程式。做出零的突破的还是新势力。以前我对汽车产业这些存在百年的公司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现在被打脸我还是太天真了。[s:ac:哭笑]
这也是流量为什么在新势力这边,特孝子这么多也可以理解了。毕竟第一总是有优待的[s:ac:哭笑]
新技术还是看多新公司比较合理。甚至连老公司套壳的都不行。
就比如威马,哪怕融了那么多的钱。就因为领导层是油车圈的。然后泯然众人了。
还有比亚迪,因为油车的拖累。到现在都没有纯电平台。丢动力电池第一,丢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
在这方面我还是服大众:也许它以后不在能当老大。但是前十应该问题不大。它出纯电平台,说句壮士断腕不为过。
1:产业转型都是由新公司开创
2:新产品都是最先做高端,摊销开发成本,然后才降级惠及大众的
电动汽车零的突破
之前倒在这条赛道的探索者不少,特斯拉也不是第一个做电动汽车的。但是它是第一个把它成功高端化的。
1:最早把nedc续航做到500
2:最早在40万元内做到百万级的油车动力
增程式汽车零的突破
探索这条路线的也不少,比如宝马,通用,比亚迪,广汽等。但是第一个成功把它高端化的是理想。
以往厂商为了把它高端化,第一个办法就是加机械直连。这样直接就变成了hev或者phev。然后就尴尬了,直连的亮点撑不起高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本质原因还是受油车拖累太大了。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要我手里有锤子,那所有问题都是钉子。选择机械直连不是因为它是最优解,而是我擅长做机械。
理想解决增程式高端化靠的是:
1:混动车里最长的纯电续航(让市区纯电运行成为可能)
2:增程式做大车(传统油车大车动力薄弱,加排量那就太贵了,而增程式可以30多万就解决大车动力薄弱的问题)
增程式高端化最佳解是靠的电气化,而传统油车企业都是想的机械化。所以大多数都失败了。
总结:看到没有,不管是电动汽车还是增程式。做出零的突破的还是新势力。以前我对汽车产业这些存在百年的公司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现在被打脸我还是太天真了。[s:ac:哭笑]
这也是流量为什么在新势力这边,特孝子这么多也可以理解了。毕竟第一总是有优待的[s:ac:哭笑]
新技术还是看多新公司比较合理。甚至连老公司套壳的都不行。
就比如威马,哪怕融了那么多的钱。就因为领导层是油车圈的。然后泯然众人了。
还有比亚迪,因为油车的拖累。到现在都没有纯电平台。丢动力电池第一,丢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
在这方面我还是服大众:也许它以后不在能当老大。但是前十应该问题不大。它出纯电平台,说句壮士断腕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