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战争片如何塑造敌我?重温一下拯救大兵瑞恩的画面。

Среда-avatar

Среда

2020-10-20T03:28:23+00:00

抛开导演究竟是个屁股在哪里的这个话题,只是单纯聊聊电影里怎么展现“敌我”。


电影开场是奥马哈登陆,我想很多人都被登陆艇放下挡板那瞬间突如其来的死亡震撼了,然后是海滩上的血流成河和几个主要人物的刻画,场面不算大但是相当震撼。
这里面其实体现了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死亡的突然和随机,比如登陆艇被扫射,看钢盔被爆头,蜷缩在掩体相互拥挤的士兵等等。二是敌人的无情,虽然只有几个黑黑的背影剪影,但那就是造成电影画面中美军伤亡的主因“开火的机枪 抖动的弹链 不停扫射的士兵”。


小镇狙击这场戏,是典型的敌屌我赢,德国狙击手非常专业的选择了射杀目标,因为这个人和同伴争执是否救人的时候不停挥手,像一个指挥官,当然最后德国狙击手露脸的时候就是死的那一瞬。


电影里最重要戏份的两个德国兵。
一个是被俘虏后释放,最后又加入德国军队给了汉克斯致命一枪,后来又投降企图求饶被小个子一枪打死。
另一个是和中士肉搏,把刀慢慢刺进中士胸口,把小个子吓尿了,然后和小个子擦肩而过,没有互相伤害。注意这里没有互相伤害,并不是德国兵良心发现,而是他的枪挎在肩上并非手中,而小个子的枪在手里而且手指已经在扳机上。
这两个角色都是烘托了小个子的心理成长,充分体现了敌人的残忍,狡诈,毫无人性,不知感恩。


我就挑几个代表性的场面和人物聊聊,并不想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分析。
这里面有任何德国兵的叙事描写吗?需要给他们大段的台词来反映他们的性格和心理吗?需要给他们特写的镜头来反映他们的变化吗?
答案是没有,但是并不影响我们观影时体验到德军给我带来那种死亡气息,每当有德国人出现,都会让观众自觉的感受到“德国兵来了,又要死人了”。


可能这就是世界顶级大导演的水平吧。[s:ac:哭笑]



为啥说是主旋律呢?

首先,救瑞恩的决定是“国家意志”,当然和人情人性完美统一,不能让一个母亲失去她所有为国奉献的儿子。
其次,整部电影完全没有对敌军的任何理解和“反思”,所有的人文和人道思考全部都是美国大兵们完成的。
最后,结尾的升华阶段,显然是点了汉克斯的遗言“不要辜负”,没辜负先烈那么一切就都值得。[s:ac: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