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这么多年不管事,为什么还能掌握权力

Nexas-avatar

Nexas

2024-04-26T17:03:00+00:00

皇帝这么多年不管事,奏折动辄留中不发,官员任免几乎冻结
等于说掌权者多年在具体事务上不会施加自己的影响,不去贯彻自己的意志,同时对最重要的人事也不管,完全放弃行使自己的权力了
那么下面的官员完全可以互相勾结一下,把这个皇帝架空掉,自己任免官员,自己安排事务,为了避免太过明显,可以用“代”的方式,例如提拔张三做知府,结果奏折递上去皇帝留中不发,然后内阁就让张三暂代知府。反正皇帝不管事,都不一定什么时候能发现
这样时间一长,上下都是自己的人,行使贯彻的都是自己的意志,内阁相当于实际上的皇帝了。

但是实际的历史上,万历就是一方面多年不管事,一方面还牢牢地掌握着权力。难以理解为什么
ErrSausage-avatar

ErrSausage

内无权臣,外无强藩,赶上了好时代而已。

放到乱世,不出一个礼拜就被手下干掉了。
Cosmo-avatar

Cosmo

很简单,因为明朝没有宰相,内阁辅臣不是宰相!不是宰相!茶
论权力,内阁身为秘书班子,只能票拟。论地位,哪怕票拟,批完红,还要找吏部配合呢,吏部可是天官,作为强势部门,没有大领导的同意,凭啥配合你造假?事实上,万历朝,很重要的一条政治线就是内阁和吏部的冲突,吏部压根就不可能在没明确皇命的情况下来帮内阁走补官的流程
万历中后期,从张位到方从哲,每个内阁首辅都在隔三差五上疏疯狂要求万历补官,但万历只要没有明确旨意,就是补不了,更遑论你说的架空了喷
MrBubbles-avatar

MrBubbles

这个问题实质还是内阁的性质到底是什么,这个很简单,就是广义上的翰林学士,纯粹辅助皇帝履行代王言的职能。而自朱元璋撤宰相后,实际上的政府首脑就是皇帝本人,六部九卿分得了部分宰相的权力,但最终决策权仍在皇帝手中。换言之,内阁与外廷之间不存在制度上的联系,即便是嘉靖以后阁臣权力膨胀,也是需要通过影响皇帝来行使自身意志。
unluckiest 影-avatar

unluckiest 影

因为明清时期的经济基础和体制根本就和之前的王朝是两码事,别看一天到晚说什么文官这个那个,皇帝尤其是明清皇帝,真要是一意孤行想干什么,大臣们是真的没什么办法阻止,君不见崇祯跟噶韭菜一样的杀大臣,所谓的吹上天的文官有能力反对吗?真有能力反对的都是窝在自家军营里不出来的军头。
在明清时期帝国崩溃之前,基本就不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权臣和诸侯,后来清末东南互保叫的震天响,结果铁良作为钦差南下之后,查账、裁军、收权你督抚有能力反抗吗?没有,魏光焘直接从两江总督改任闽浙,然后回家养老去。
DudeBroPring-avatar

DudeBroPring

万历只是不开朝会,类似御门听政的还是有的!不然辽东十年换了十任总兵怎么换的?
Snowdrop-avatar

Snowdrop

不上朝从来只有一个原因
被架空了
李朝历代没有例外
monty-avatar

monty

人家只是不上朝不代表人家不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