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iger
2020-12-02T05:31:47+00:00
我是不明白这个纠结点的。
他是演绎者啊,演绎啊,创造不是他本分啊。
难道演员还得搞编剧,厨师还得自己去种菜?
对于我来说:一个“原创歌手”=一个作词者+一个作曲者+一个歌手;一个牛逼的“原创歌手”=一个词作家+一个作曲家+一个演唱家。
一个非原创歌手和一个原创歌手是不应该形成鄙视链的,这太扯淡了,编剧本人出演电视剧难道能高人一等吗?
就像周星驰又导又演地位就会比纯喜剧演员高一些,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
没想到吧。这行也有处女情结,只不过,看今年好呻吟那些个原创,真的难听的要死,唱歌一团稀屎,写的也烂到发指,真实强奸观众的耳膜
核心问题是分配问题导致现在其实并没有人去写歌了
我写个歌给人唱我拿1%
我干嘛不自己唱
反正别人也是跑调
可能原创歌手的工作模式比较简单易懂。
现在很多中生代网民,都是听原创歌手个人专辑模式的音乐成长的,觉得一个当红创作歌手,一年为单位推出一张个人创作专辑是理所当然的。
但实际上这种模式,在唱片时代落幕,网络时代崛起后,很难出新人了。
原因信息渠道多样化后,创作音乐+推音乐本身的成本和风险,都明显小于推人。推人的话仅仅一个维持曝光,就需要大量的成本做铺垫,有这工夫推歌手干嘛,推个idol不香么。
越缺什么就越标榜什么
欧美歌手自己作曲写词比例都比大华语区高
却没用来宣传
因为能写的话 唱的不好就可以理解了
不然唱的不好又不会写 就没啥生存空间
营销而已,一流的原创加一流的演绎属于凤毛麟角,而且大部分的创作才华撑不过一张专辑。
如果原创那个唱功烂一点,非创作型唱的好,那么互有胜负无所谓鄙视。
问题是现在很多唱的烂的只能说自己是创作型,否则两项都输凭什么不在鄙视链下层……
[img]http://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4cc6331.png[/img]唱的难听
没有人鼓吹原创歌手
张学友,陈奕迅,刘德华还有很多顶级歌手都不是自己写歌的。
但是你让新秀歌手去唱秋意浓能比张学友唱的更好吗,这歌出了多少年,又有多少人唱过,尝试过多少种风格,但没有人能超过张学友。
一个歌手想要成名,需要有自己的风格,不可能去模仿别人。他又没有自己的歌,唱别人的歌要比别人唱的更好才能出名,还要考虑到别人能不能授权给你唱。唱别人歌的歌手想要成名其实更难,要有顶级的唱功,还要有人给你写歌,如果这个歌词曲优美,那就一曲成名,新秀歌手很难有这个资源的。
而且这些年写歌的人越来越少了,因为很少有人能记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