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nerKaneki
2022-05-27T00:43:36+00:00
最近居家没事干,看叶问打群架挺有意思的,我来说说我怎么看
车评人这个职业,也算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一个职业,并不是国外没这玩意,只是国内的车评人太tm多了,而且头部话语权大,这导致车企和pr不得不在这些头部上倾注大量的资源,而头部也可以裹挟舆论,潜移默化间影响主机厂的设计和对市场的看法,把很多伪需求当做重点去卖力的设计,而忽视产品本身的硬实力。
有人要说了,一说车你就提国外,崇洋媚外,确实,我大清自有国情在此,但是国外汽车行业比咱早发展小一百年,很多现象对比一下还是值得思考的,在国外,汽车类节目的头部是哪些呢?主要还是以制作fancy或者funny car的这些节目性很强的主持人为主,你让三剑客开个奇骏给你出一期20多分钟的车评那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呢?首先,欧美那边的人开过的车的数量会非常的多,家庭车多,出门租车多,各种各样的车都会开一下,而且更新车,无论是买二手还是leasing一个新车都很方便,而家庭车多也可以导致每个车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定位,例如minivan,普通通勤车,敞篷兜风车等等。这些因素再加上长期的汽车纸媒的流行导致欧美车主大部分并不需要看一个20分钟的视频车评,大部分人有自己进行“车评”和试驾的能力,并且可以理性的接受,一个车并不需要是完美的。
相对来说,我们的汽车市场还在蓬勃发展阶段,再加上限号政策,导致很多家庭只能持有一辆车,所以大家任性的把对一辆车的所有愿望都施加在一辆车上,必须要国产车的价格,路边摊保养的价格,两田的油耗,德国车的铁皮,奔驰的标,超跑的动力,保时捷的底盘,劳斯莱斯的内饰,d级空间和nvh,然后还要加92,最好还能充电,还得没gpf,如果真的能做到这样,那国产车统一全球市场指日可待了
所以很多车主会陷入一个魔怔人的状态,买车之前随便玩问问周围的人或者网友,就会到处被杠精,一会儿说这车动力不行,一会儿车机不行,一会儿操控太烂,最后只能无尽的翻车评节目,在车评人的吹nb中找到一丝心理安慰,“啊,你看他说这车也挺行的嘛,买了”,甚至会超出预算加钱买车。
这就导致买了车之后,车主继续成为魔怔人,为了面子要一直维护自己的车,成为车吹,花大价钱买的甚至加了钱,怎么能被人说不好,那不显得自己太sb了?于是这些车主开始在网上继续对没买车的人口诛笔伐,人家说动力他跟你比隔音,人家说隔音他跟你比操控,反正我买的这个车他就是宇宙第一。
所以你能看到这些头部车评人,都是很有自己特色的,比如yyp打太极,他可以把每个车都吹的很好,让你买起来没有心理负担,竟然有人会说yyp傻,那才是真的傻,一个啥车都吹的人能吹到现在,这智商情商都是顶级的,38主打客观理性公平公正,你看他每次评车,优点缺点列一列,很受假理性或者“我需要为我的任性找个借口”的观众需求,比如有人想来个开着带劲的车,但是实际平时有5个人坐,他心里想着我开车爽就行其他人后排蹲着爱难受难受去,就可以看看38,然后感叹哇塞这车操控动力顶级,只是空间或者内饰或者人机工程或者nvh什么的不太行,无伤大雅啦车无完车
如此这般我就不一一说了,大家都能在车评人处找到自己心灵的慰籍,开战的炮弹,喷人的猛料,社会娱乐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最终用户和主机厂都沉迷于此,我可能只想买个空间够大,动力隔音都无所谓的市区拉孩子的车,但是车企不答应,他给你塞进去7秒的动力,航空大沙发,然后卖你40w,网友也不答应,你开买菜车就不超车了吗?11秒简直慢到死,马路毒瘤,车评人也不答应,你们都自己想买啥买啥,我这挟准车主以令主机厂的活还咋干
最后为什么叶问现在两边挨打?一个方面他立一个技术男的人设却不讲技术到处喷车喷车评人,把各家得罪一遍,另一方面之前有一些冲着他“说实话”来看的“理性高技术实力”粉丝发现自己粉了个伪科学,心理也无法接受
那么我站那边呢。。嘿嘿嘿我谁也不站,大家看个乐呵不好吗,没事多去4s试驾一下,蹭蹭吃喝提高理论水平[s:ac:茶]
车评人这个职业,也算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一个职业,并不是国外没这玩意,只是国内的车评人太tm多了,而且头部话语权大,这导致车企和pr不得不在这些头部上倾注大量的资源,而头部也可以裹挟舆论,潜移默化间影响主机厂的设计和对市场的看法,把很多伪需求当做重点去卖力的设计,而忽视产品本身的硬实力。
有人要说了,一说车你就提国外,崇洋媚外,确实,我大清自有国情在此,但是国外汽车行业比咱早发展小一百年,很多现象对比一下还是值得思考的,在国外,汽车类节目的头部是哪些呢?主要还是以制作fancy或者funny car的这些节目性很强的主持人为主,你让三剑客开个奇骏给你出一期20多分钟的车评那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呢?首先,欧美那边的人开过的车的数量会非常的多,家庭车多,出门租车多,各种各样的车都会开一下,而且更新车,无论是买二手还是leasing一个新车都很方便,而家庭车多也可以导致每个车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定位,例如minivan,普通通勤车,敞篷兜风车等等。这些因素再加上长期的汽车纸媒的流行导致欧美车主大部分并不需要看一个20分钟的视频车评,大部分人有自己进行“车评”和试驾的能力,并且可以理性的接受,一个车并不需要是完美的。
相对来说,我们的汽车市场还在蓬勃发展阶段,再加上限号政策,导致很多家庭只能持有一辆车,所以大家任性的把对一辆车的所有愿望都施加在一辆车上,必须要国产车的价格,路边摊保养的价格,两田的油耗,德国车的铁皮,奔驰的标,超跑的动力,保时捷的底盘,劳斯莱斯的内饰,d级空间和nvh,然后还要加92,最好还能充电,还得没gpf,如果真的能做到这样,那国产车统一全球市场指日可待了
所以很多车主会陷入一个魔怔人的状态,买车之前随便玩问问周围的人或者网友,就会到处被杠精,一会儿说这车动力不行,一会儿车机不行,一会儿操控太烂,最后只能无尽的翻车评节目,在车评人的吹nb中找到一丝心理安慰,“啊,你看他说这车也挺行的嘛,买了”,甚至会超出预算加钱买车。
这就导致买了车之后,车主继续成为魔怔人,为了面子要一直维护自己的车,成为车吹,花大价钱买的甚至加了钱,怎么能被人说不好,那不显得自己太sb了?于是这些车主开始在网上继续对没买车的人口诛笔伐,人家说动力他跟你比隔音,人家说隔音他跟你比操控,反正我买的这个车他就是宇宙第一。
所以你能看到这些头部车评人,都是很有自己特色的,比如yyp打太极,他可以把每个车都吹的很好,让你买起来没有心理负担,竟然有人会说yyp傻,那才是真的傻,一个啥车都吹的人能吹到现在,这智商情商都是顶级的,38主打客观理性公平公正,你看他每次评车,优点缺点列一列,很受假理性或者“我需要为我的任性找个借口”的观众需求,比如有人想来个开着带劲的车,但是实际平时有5个人坐,他心里想着我开车爽就行其他人后排蹲着爱难受难受去,就可以看看38,然后感叹哇塞这车操控动力顶级,只是空间或者内饰或者人机工程或者nvh什么的不太行,无伤大雅啦车无完车
如此这般我就不一一说了,大家都能在车评人处找到自己心灵的慰籍,开战的炮弹,喷人的猛料,社会娱乐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最终用户和主机厂都沉迷于此,我可能只想买个空间够大,动力隔音都无所谓的市区拉孩子的车,但是车企不答应,他给你塞进去7秒的动力,航空大沙发,然后卖你40w,网友也不答应,你开买菜车就不超车了吗?11秒简直慢到死,马路毒瘤,车评人也不答应,你们都自己想买啥买啥,我这挟准车主以令主机厂的活还咋干
最后为什么叶问现在两边挨打?一个方面他立一个技术男的人设却不讲技术到处喷车喷车评人,把各家得罪一遍,另一方面之前有一些冲着他“说实话”来看的“理性高技术实力”粉丝发现自己粉了个伪科学,心理也无法接受
那么我站那边呢。。嘿嘿嘿我谁也不站,大家看个乐呵不好吗,没事多去4s试驾一下,蹭蹭吃喝提高理论水平[s:ac: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