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cFyreFite
2020-10-01T12:57:56+00:00
先上结局:已亏1000整闲鱼出了…
15年开始接触小米手机,买的第一代NOTE,被MIUI惊艳到;后来换了超声波指纹、压力屏的5S,果然是供应链技术不成熟,没多久指纹模块就过热,去线下修,结果指纹模块和屏幕是整合的,只能花1000多换屏;撑到米6出来,终于算是半个水桶机。至少到这阶段,一直对华为手机没啥好感,因为买过P6,被K3V2的火炉深深震感过…但mate20pro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印象,国内发布会结束就加入海军阵营,后来陆续给家人买了六七台旗舰机。直到一个月前,米10U发布,又有久违的心动,可惜只维持了三周…
Mi10U的优点已经被各大自媒体宣传了百遍,但体验如何呢,说实话差强人意。
第一,信号——最大的问题,让我亏钱出的原因,包括双卡和GPS,先说双卡信号问题,同在小区的地下车库,电信卡信号都不好、都没有4G,但是华为能打电话,米10U信号是无,接着是双卡切换逻辑,都开了自动切换,小米是彻底无信号才切换,华为是4G信号弱速度慢就切换,这个体验在地铁上比较明显,有些地方是电信信号好,有些是移动信号好,米10U需要自己傻傻的手动切,而华为自动切,所以双卡信号的综合体验差距就出现了;然后是GPS问题,不确定是MIUI的问题还是硬件的问题,场景是在有信号的地方算好路线导航,去无信号或信号弱的地方开车,出地库后GPS一直停在起点,需重开GPS开关甚至重启,此情况出现多次,再就是进隧道,XX地图报GPS信号弱(这个正常,大家都一样),出隧道后需要开较远的路才能恢复精准定位,这就比较坑,特别是遇到出隧道后立马要知道走哪条道的情况,华为GPS信号恢复相对快且未出现过GPS一直在原地的问题。
第二,MIUI12,如多任务切换界面进行清除所有任务时,动画时常会在一半处卡一下(可能是个例,更新系统也没用),比较难受;打开相机多次出现连不上相机的报错;切换到60帧刷新率比其他60帧手机动画卡;120帧+超级壁纸+5G电池不耐用,容易产生电量焦虑;导航时接电话,小米需要再点下免提,华为接起来就是免提;自动亮度算法感人,稍微暗光地方亮度直接就怼到很低,只能手动调回来。
第三,充电,用120瓦充电和氮化镓65瓦充电速度差不太多,猜测维持100-120瓦功率的时间并不长,可能需要放冰箱充;若充到100%立马拔掉,100%电量维持时间很短,但如果再充十分钟,则能维持较长时间的100%,感觉这个1%特别经用,所以就米10U而言,120瓦可能更多是个噱头,日常65瓦其实也差不多。
第四,相机,这次米10U相机用料是真足,没有凑数镜头,各焦段都能和ppp打得有来有回,但是,前提是建立在你会拍照,对于我们这种拿着AUTO档无脑咔咔咔的人,成片率其实是相当影响体验的:白天成像质量,只要不是大光比,其实都差不多,复杂场景下双原生ISO有一定优势,不过缺个懒人的福音莱卡模式,还是有点遗憾,暗光成像米10U可以说是小米历代最强,但成片率依然不高,有高光经常压不住、暗光下需要稳定的时间久、对焦拉风箱等问题;但话说回来,拍照算法虽亟待进步,但视频拍摄已经稳压华为一头。
第五,没有杭州通交通卡,这个应该是杭州交通集团给华为开了后门。
第六,手感真的厚、重、大,这是对堆料做出的牺牲,为了在各方面尽可能做到最好,在现有的供应链技术下,确实已无法平衡手感。
除了第一点外的问题,其实都是小问题,不影响使用,但信号着实影响体验,而信号应该是华为在领域中深耕多年、厚积薄发的一个体现,自养猪肉(芯片)和自制秘制酱料(基站)的纯熟运用,是这盘菜好吃的关键,而其他厂商基本只能外卖原材料照菜谱做菜。对于小米,越是发展得快,越需要沉下心来做技术研发,而不是在细小方面做所谓的用户体验(扬声器、马达真不是核心竞争力)。还是希望小米OV无论在技术还是市场,都不能让华为一家独大,不然吃亏的终归是消费者。
15年开始接触小米手机,买的第一代NOTE,被MIUI惊艳到;后来换了超声波指纹、压力屏的5S,果然是供应链技术不成熟,没多久指纹模块就过热,去线下修,结果指纹模块和屏幕是整合的,只能花1000多换屏;撑到米6出来,终于算是半个水桶机。至少到这阶段,一直对华为手机没啥好感,因为买过P6,被K3V2的火炉深深震感过…但mate20pro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印象,国内发布会结束就加入海军阵营,后来陆续给家人买了六七台旗舰机。直到一个月前,米10U发布,又有久违的心动,可惜只维持了三周…
Mi10U的优点已经被各大自媒体宣传了百遍,但体验如何呢,说实话差强人意。
第一,信号——最大的问题,让我亏钱出的原因,包括双卡和GPS,先说双卡信号问题,同在小区的地下车库,电信卡信号都不好、都没有4G,但是华为能打电话,米10U信号是无,接着是双卡切换逻辑,都开了自动切换,小米是彻底无信号才切换,华为是4G信号弱速度慢就切换,这个体验在地铁上比较明显,有些地方是电信信号好,有些是移动信号好,米10U需要自己傻傻的手动切,而华为自动切,所以双卡信号的综合体验差距就出现了;然后是GPS问题,不确定是MIUI的问题还是硬件的问题,场景是在有信号的地方算好路线导航,去无信号或信号弱的地方开车,出地库后GPS一直停在起点,需重开GPS开关甚至重启,此情况出现多次,再就是进隧道,XX地图报GPS信号弱(这个正常,大家都一样),出隧道后需要开较远的路才能恢复精准定位,这就比较坑,特别是遇到出隧道后立马要知道走哪条道的情况,华为GPS信号恢复相对快且未出现过GPS一直在原地的问题。
第二,MIUI12,如多任务切换界面进行清除所有任务时,动画时常会在一半处卡一下(可能是个例,更新系统也没用),比较难受;打开相机多次出现连不上相机的报错;切换到60帧刷新率比其他60帧手机动画卡;120帧+超级壁纸+5G电池不耐用,容易产生电量焦虑;导航时接电话,小米需要再点下免提,华为接起来就是免提;自动亮度算法感人,稍微暗光地方亮度直接就怼到很低,只能手动调回来。
第三,充电,用120瓦充电和氮化镓65瓦充电速度差不太多,猜测维持100-120瓦功率的时间并不长,可能需要放冰箱充;若充到100%立马拔掉,100%电量维持时间很短,但如果再充十分钟,则能维持较长时间的100%,感觉这个1%特别经用,所以就米10U而言,120瓦可能更多是个噱头,日常65瓦其实也差不多。
第四,相机,这次米10U相机用料是真足,没有凑数镜头,各焦段都能和ppp打得有来有回,但是,前提是建立在你会拍照,对于我们这种拿着AUTO档无脑咔咔咔的人,成片率其实是相当影响体验的:白天成像质量,只要不是大光比,其实都差不多,复杂场景下双原生ISO有一定优势,不过缺个懒人的福音莱卡模式,还是有点遗憾,暗光成像米10U可以说是小米历代最强,但成片率依然不高,有高光经常压不住、暗光下需要稳定的时间久、对焦拉风箱等问题;但话说回来,拍照算法虽亟待进步,但视频拍摄已经稳压华为一头。
第五,没有杭州通交通卡,这个应该是杭州交通集团给华为开了后门。
第六,手感真的厚、重、大,这是对堆料做出的牺牲,为了在各方面尽可能做到最好,在现有的供应链技术下,确实已无法平衡手感。
除了第一点外的问题,其实都是小问题,不影响使用,但信号着实影响体验,而信号应该是华为在领域中深耕多年、厚积薄发的一个体现,自养猪肉(芯片)和自制秘制酱料(基站)的纯熟运用,是这盘菜好吃的关键,而其他厂商基本只能外卖原材料照菜谱做菜。对于小米,越是发展得快,越需要沉下心来做技术研发,而不是在细小方面做所谓的用户体验(扬声器、马达真不是核心竞争力)。还是希望小米OV无论在技术还是市场,都不能让华为一家独大,不然吃亏的终归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