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e
2021-11-13T01:42:50+00:00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1/19/-7Qmkua-2wptZdT3cSjr-sg.jpg[/img]
机翻的吧,心理学里要问你自杀有没有想过,有没有想过具体方式,有没有实施,不同阶段代表不同程度
这为啥是引导[s:a2:不明觉厉]
不就是正常心理健康问卷吗
这个貌似是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问卷调查,我之前做过,不管是初诊还是复诊拿药都要做的,一大堆什么问卷都有
应该是学生在上一层点了,“我想 自 杀”之类的选项,才会关联了这种选项。大家应该都填过这种类型的,根据上级选项增添过减少下级选项
问卷设计一般会先问你是否准备自杀过,再问这些。
已经发生的事,叫诱导?
讲真,不少学生都是被这些心理学书籍搞得自己以为是抑郁症,然后就自我暗示搞得神经兮兮的。
心理量表没做过?不是都是这样的么?这属实大惊小怪了
实际上这是翻译的国外的。
我以前入职前也要求做心理测试
比如:最近常常觉得很累。我时常想杀个人。之类的判断题
通过率大概99%,让我意外的是竟然有人没通过。
题目没问题,但是大规模给小学生做才是问题。这种比较引导性的问题应该是有一定的迹象了才去问。而不是这样大规模的当调查问卷去给还不太明白自杀是什么意义的小学生去做,听说是大面积的345年纪的
朋友娃在松江上学,光她在的班上吃药的确诊病例就2个,还有一个是抑郁心理。
小学生对生死不太恐惧,所以,摸底调查也是需要的。
畏病忌医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