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XRINO
2024-11-02T18:03:54+00:00
之前看版内有坛友吐槽韩愈写《平淮西碑》时叙功不够公平,其实从整个河南道平叛形势来看,真正决定胜负的关键并不是淮西的正面战场——正面突破淮西苦心经营的外围栅寨防线在长达四十年里的历次冲突中被反复证实了不太可能。
同样,只要朝廷平叛主将不是韩全义这种烂到流脓的混账,在保证后勤供应的前提下,平叛行营也不会轻易被淮西击败。
这也就意味着,其实平淮西之役变成一场长期拉锯战是双方都完全可以预见的事情,没有人会指望在战争一开始就迅速奠定胜局,这是基本战场局势。
既然正面战场双方势均力敌难以短期破局,同时在取得了西川、浙西两次平叛完胜后,朝廷在人力物力上占据相较于淮西的绝对优势,一旦开战,缺乏盟友和战略纵深的淮西最终落败也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最有可能打破这一僵局的力量是谁呢?答案是两河藩镇中纸面实力最强,人口,土地,军力,经济全都位于叛镇第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只要朝廷将兵力集中到淮西平叛行营内开始围攻,李师道就可以通过对大运河沿线的攻击截断唐廷的后勤动脉,进而迫使唐廷放弃进攻淮西,转而把兵力用来保护运河沿线。
事实上过去平卢军也不止一次这么干过,建中年间平卢军就曾一路攻至运河枢纽宿州埇桥,截断漕运长达一年。
如果朝廷在后勤补给线遭到巨大压力的情况下还要坚持对淮西进行围攻,那淮西、平卢两镇也完全可以直接顺势联兵一处,给唐廷反过来搞个中心开花,全线溃败,然后半分河南道甚至南侵江淮,因为挡在十多万平卢军面前的仅仅只有一个武宁军和一个宣武军,顺利控制了漕运路线的同时,他们也就能和淮西直接接壤了。
再考虑到宣武军众所周知的难堪大用,以及宣武军节度使韩弘首鼠两端,暗中允许平卢军通过宋州境内给淮西输送物资补给,实际上平卢军需要对付的唯一对手只有土地,人口,经济全面弱于自己的武宁军
(徐州在李光弼死后被平卢军夺取,又在建中年间反正归顺朝廷,因此遭到平卢军全力围攻,一度面临被攻破的局面,全靠使者王智兴成功从朝廷请来了诸镇联军作为援兵方才脱困,也因此武宁军在河南诸镇中起步较晚,长期处于战乱一线,根基也较差,在张建封镇徐前一度被视为鱼腩,由于这些因素,平卢军对武宁军不仅有现实条件的优势,也很有心理上的优势)
智兴少骁锐,为徐州衙卒,事刺史李洧。及李纳谋叛,欲害洧。洧遂以徐州归国。纳怒,以兵攻徐甚急。智兴健行,不四五日赍表京师求援。德宗发朔方军五千人随智兴赴之,淄青围解。自是,智兴常以徐军抗纳,累历滕、丰、沛、狄四镇将。自是二十余年为徐将。
当元和九年八月新上位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主动挑起和唐廷的战争时,他的意图也无外乎就是想靠自己吸引唐军主力前来围攻,然后趁势联合平卢军一举消灭唐庭休养生息三十年积攒下来的神策军,河淮及江淮藩镇主力,把河南道的局面扳回到建中时代
有董重质者,少诚婿也,勇悍,久将,善为兵,元济倚之,因说元济,请以精兵三千由寿之间道取扬州,东约李师道以舟师袭润州,据之;遣奇兵掩商、邓,取严绶,进守襄阳,以摇东南,则荆、衡、黔、巫传一矢可定,五岭非朝廷所有。又请轻兵五百,自崿领三日袭东都,则天下骚动,可以横行。元济犹豫不能用。
可以看到淮西谋主兼猛将董重质为吴元济规划的战略目标也是近似的,以夺取河南与江淮为最终目的。
在元和九年到十二年期间长达三年的鏖战里,淮西军这个诱饵和铁砧的角色扮演得可谓完美无瑕,给了盟友平卢军极为充足的准备时间,李师道有无数次机会可以通过打穿武宁军来实现双方的直接联合,以一场会战取得对唐廷的逆转决胜
但可惜的是,直到淮西军被逐渐增兵加码的唐廷压迫到兵力不足左支右绌最后让人偷家斩首为止,没有任何一支来自平卢军的部队能够打穿武宁军进入淮西东部

当然这不是因为李师道和平卢军睡过头忘记了和吴元济的约定,而是因为三路出击进攻武宁军的平卢军主力被王智兴一个人率领本镇兵马打得溃不成军,从头到尾连徐州城都没能靠近一次,打到战役后期甚至直接被武宁军反攻杀到了兖州,从进攻方变成了防守方,而这个过程武宁军是没有得到朝廷任何支援的,不仅被单防还被单杀了


面对平卢军大兵压境的现状,时任武宁军节度使的李晟之子李愿相当有自知之明地把全部军权委托给徐州宿将王智兴,然后老王就给所有人展现了他过人的军事才能
PS:从战绩和交手胜负关系来看,他才是继韦皋之后,宪宗至文宗朝的第一名将
(第二名将是在长庆销兵期间把唐军其他元和名将诸如李光颜田布等人当狗打,靠一己之力一度有可能逆转元和中兴局面的王庭凑,可惜在文宗朝初期的沧州之战里主场作战兼机动优势被渡河远征而来的王智兴打到全军溃败不敢出门,只能坐视魏博和沧州两个盟友被唐军干碎然后灰溜溜请降,从此成德不敢再和唐廷为敌

,如果沧州之战是王庭凑赢了,那第一名将就归他了)
元和中(9年,10年),王师诛吴元济,李师道与蔡贼谋挠沮王师,频出军侵徐,徐帅李愿以所部步骑悉委智兴以抗之。郓将王朝晏以兵攻沛,智兴击败之。贼又令姚海率劲兵二万围丰,攻城甚急。智兴复击败之。于贼壁获美妾,智兴惧军士争之,乃曰:“军中有女子,安得不败?此虽无罪,违军法也。”即斩之以徇。累官至侍御史、本军都押衙。《旧唐书列传一百零六》
讨吴元济也。李师道谋挠王师,数侵徐救蔡。节度使李愿遣智兴率步骑拒贼。其将王朝晏方攻沛,智兴逆击,败之,朝晏脱身保沂州。进破姚海兵五万于丰北,获美妾三人,智兴曰:“军中有女子,安得不败?”即斩以徇。朝晏自沂以轻兵袭沛,夜战狄丘,复破之。累迁侍御史。《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七》
在卧薪尝胆厉兵秣马了整整三十年的武宁军面前,天宝年间就已经存在的老牌强藩平卢军,在自己纸面实力最巅峰的时刻被打得跟狗一样还不了手,整个联合淮西瓜分河南道和江淮的战略规划完全破产
,等到淮西把血流干之后,平卢军纸老虎的本质也完全暴露,被武宁军打到道心破碎的平卢众将坚持了不到五个月就投降了,因为在这之前他们已经被武宁军暴打了三年,完全知道自己赢不了
(更幽默的是平卢军的遗脉刘氏昭义军最后也是被李德裕调来河东的五千徐州军和早就坐镇河东的徐州名将石雄、王宰平定的,属于是追着杀杀到灭绝了)
同样,只要朝廷平叛主将不是韩全义这种烂到流脓的混账,在保证后勤供应的前提下,平叛行营也不会轻易被淮西击败。
这也就意味着,其实平淮西之役变成一场长期拉锯战是双方都完全可以预见的事情,没有人会指望在战争一开始就迅速奠定胜局,这是基本战场局势。
既然正面战场双方势均力敌难以短期破局,同时在取得了西川、浙西两次平叛完胜后,朝廷在人力物力上占据相较于淮西的绝对优势,一旦开战,缺乏盟友和战略纵深的淮西最终落败也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最有可能打破这一僵局的力量是谁呢?答案是两河藩镇中纸面实力最强,人口,土地,军力,经济全都位于叛镇第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只要朝廷将兵力集中到淮西平叛行营内开始围攻,李师道就可以通过对大运河沿线的攻击截断唐廷的后勤动脉,进而迫使唐廷放弃进攻淮西,转而把兵力用来保护运河沿线。
事实上过去平卢军也不止一次这么干过,建中年间平卢军就曾一路攻至运河枢纽宿州埇桥,截断漕运长达一年。
如果朝廷在后勤补给线遭到巨大压力的情况下还要坚持对淮西进行围攻,那淮西、平卢两镇也完全可以直接顺势联兵一处,给唐廷反过来搞个中心开花,全线溃败,然后半分河南道甚至南侵江淮,因为挡在十多万平卢军面前的仅仅只有一个武宁军和一个宣武军,顺利控制了漕运路线的同时,他们也就能和淮西直接接壤了。
再考虑到宣武军众所周知的难堪大用,以及宣武军节度使韩弘首鼠两端,暗中允许平卢军通过宋州境内给淮西输送物资补给,实际上平卢军需要对付的唯一对手只有土地,人口,经济全面弱于自己的武宁军

(徐州在李光弼死后被平卢军夺取,又在建中年间反正归顺朝廷,因此遭到平卢军全力围攻,一度面临被攻破的局面,全靠使者王智兴成功从朝廷请来了诸镇联军作为援兵方才脱困,也因此武宁军在河南诸镇中起步较晚,长期处于战乱一线,根基也较差,在张建封镇徐前一度被视为鱼腩,由于这些因素,平卢军对武宁军不仅有现实条件的优势,也很有心理上的优势)
智兴少骁锐,为徐州衙卒,事刺史李洧。及李纳谋叛,欲害洧。洧遂以徐州归国。纳怒,以兵攻徐甚急。智兴健行,不四五日赍表京师求援。德宗发朔方军五千人随智兴赴之,淄青围解。自是,智兴常以徐军抗纳,累历滕、丰、沛、狄四镇将。自是二十余年为徐将。
当元和九年八月新上位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主动挑起和唐廷的战争时,他的意图也无外乎就是想靠自己吸引唐军主力前来围攻,然后趁势联合平卢军一举消灭唐庭休养生息三十年积攒下来的神策军,河淮及江淮藩镇主力,把河南道的局面扳回到建中时代
有董重质者,少诚婿也,勇悍,久将,善为兵,元济倚之,因说元济,请以精兵三千由寿之间道取扬州,东约李师道以舟师袭润州,据之;遣奇兵掩商、邓,取严绶,进守襄阳,以摇东南,则荆、衡、黔、巫传一矢可定,五岭非朝廷所有。又请轻兵五百,自崿领三日袭东都,则天下骚动,可以横行。元济犹豫不能用。
可以看到淮西谋主兼猛将董重质为吴元济规划的战略目标也是近似的,以夺取河南与江淮为最终目的。
在元和九年到十二年期间长达三年的鏖战里,淮西军这个诱饵和铁砧的角色扮演得可谓完美无瑕,给了盟友平卢军极为充足的准备时间,李师道有无数次机会可以通过打穿武宁军来实现双方的直接联合,以一场会战取得对唐廷的逆转决胜
但可惜的是,直到淮西军被逐渐增兵加码的唐廷压迫到兵力不足左支右绌最后让人偷家斩首为止,没有任何一支来自平卢军的部队能够打穿武宁军进入淮西东部


当然这不是因为李师道和平卢军睡过头忘记了和吴元济的约定,而是因为三路出击进攻武宁军的平卢军主力被王智兴一个人率领本镇兵马打得溃不成军,从头到尾连徐州城都没能靠近一次,打到战役后期甚至直接被武宁军反攻杀到了兖州,从进攻方变成了防守方,而这个过程武宁军是没有得到朝廷任何支援的,不仅被单防还被单杀了



面对平卢军大兵压境的现状,时任武宁军节度使的李晟之子李愿相当有自知之明地把全部军权委托给徐州宿将王智兴,然后老王就给所有人展现了他过人的军事才能
PS:从战绩和交手胜负关系来看,他才是继韦皋之后,宪宗至文宗朝的第一名将
(第二名将是在长庆销兵期间把唐军其他元和名将诸如李光颜田布等人当狗打,靠一己之力一度有可能逆转元和中兴局面的王庭凑,可惜在文宗朝初期的沧州之战里主场作战兼机动优势被渡河远征而来的王智兴打到全军溃败不敢出门,只能坐视魏博和沧州两个盟友被唐军干碎然后灰溜溜请降,从此成德不敢再和唐廷为敌



元和中(9年,10年),王师诛吴元济,李师道与蔡贼谋挠沮王师,频出军侵徐,徐帅李愿以所部步骑悉委智兴以抗之。郓将王朝晏以兵攻沛,智兴击败之。贼又令姚海率劲兵二万围丰,攻城甚急。智兴复击败之。于贼壁获美妾,智兴惧军士争之,乃曰:“军中有女子,安得不败?此虽无罪,违军法也。”即斩之以徇。累官至侍御史、本军都押衙。《旧唐书列传一百零六》
讨吴元济也。李师道谋挠王师,数侵徐救蔡。节度使李愿遣智兴率步骑拒贼。其将王朝晏方攻沛,智兴逆击,败之,朝晏脱身保沂州。进破姚海兵五万于丰北,获美妾三人,智兴曰:“军中有女子,安得不败?”即斩以徇。朝晏自沂以轻兵袭沛,夜战狄丘,复破之。累迁侍御史。《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七》
在卧薪尝胆厉兵秣马了整整三十年的武宁军面前,天宝年间就已经存在的老牌强藩平卢军,在自己纸面实力最巅峰的时刻被打得跟狗一样还不了手,整个联合淮西瓜分河南道和江淮的战略规划完全破产


(更幽默的是平卢军的遗脉刘氏昭义军最后也是被李德裕调来河东的五千徐州军和早就坐镇河东的徐州名将石雄、王宰平定的,属于是追着杀杀到灭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