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livan89MX
2025-04-14T08:11:55+00:00
今天发现有个帖子说美国禁酒令是XXN和女权搞出来的
[https://bbs.nga.cn/read.php?tid=43898354 https://bbs.nga.cn/read.php?tid=43898354]
声明:并非挂人或挂贴,本帖重点也不是女权,只是讨论美国禁酒令的诸多因素
当然,楼主并非专业学者,禁酒令也并非新鲜话题,本帖仅供 朱军 诸君一乐
把禁酒令归因于单纯原因,是一种简单粗暴化历史和政治问题的行为,
应该结合美国当时的形势来分析
禁酒令的内容
1920年生效的《美国宪法》第18条修正案规定,美国全国范围内禁止酒类酿造、销售和运输。
顶着威尔逊总统的反对,参众两院通过了《全国禁酒法》,细化了修正案的规定。
究竟什么算“酒”呢?《全国禁酒法》是这么界定的:酒精含量0.5度以上的所有饮料。
也就是说,不但禁止烈酒,而且禁止几乎所有低度酒和酒类饮料。
按照这个标准,啤酒不行,今天便利店里常见的低度果酒或是菠萝啤酒之类也都不行;甚至今天中国人炒菜用的料酒也不行。
起初支持禁酒的人非常多,不分男女,讽刺的是,男人多的超出你的想象
涉及到宗教,家庭/家暴,女权,酒驾,政治选票,移民问题,工业巨头以及啤酒厂商利益
前几个原因好理解不谈了,政治家为了选票作秀、酒驾涉及安全和法律嘛,谈谈后几个,
肯定有人觉得我在胡扯,工业巨头和啤酒厂商支持怎么会支持禁酒?
因为美国喝酒人确实多,工业巨头卡耐基等人觉得耽误生产
一开始不禁啤酒,啤酒厂商当然乐得同行被打压,结果都傻眼了
政治家就更搞笑了,很多人认为,支持一个其实不会通过,但是可以拉新选票的法案对自己很有帮助
其他因素
一是宗教原因。众所周知,美国有很强的新教传统,而新教对于个人品行和生活操守要求严格,甚至有禁欲主义传统。
19世纪,酗酒导致的家暴、嫖娼和赌博等问题,引发了虔诚的新教徒的反对。
这些教徒发起了禁酒运动,甚至促进缅因等一些州通过法律禁酒。
这些主张禁酒的人被形象地称为“干派”(drys),他们认为酗酒乃是欲望和罪恶的集中体现。
反对禁酒的则被称为“湿派”(wet),主要以天主教徒和新教里的路德宗为代表。干派与湿派的斗争一直持续。
二是女性主义。酗酒导致的家暴让女性愤慨。于是,女性运动开始和宗教组织及其他进步力量联合,成立了女性基督徒禁酒联盟(WCTU),获得了越来越多女性的支持。
曾任WCTU主席的威拉德(Frances Willard)曾在演讲中突出“酒鬼的妻子”这个意象,描绘了男人喝酒回家暴打老婆孩子的场景,认为禁酒是“一场母亲和女儿、姐妹和妻子的战争”。
而且,19世纪末正是美国女性争取投票权的时代,政客们为了争取女性选票,往往选择支持禁酒。
三是工业化进程。随着19世纪下半叶美国全面工业化,大量男性开始进入工厂。
与农业社会相对宽松自由的氛围相比,工厂的环境更加机械化和纪律化。产业工人在巨大压力之余,自然少不了喝酒解闷。
然而,这又导致旷工误事常有发生,影响生产效率。因此,福特和卡耐基等工业巨头也支持禁酒。
此外,作为美国工业化发展的核心产物,汽车走入千家万户。
相比马车时代,酒驾开始变得更加危险。这也引发了社会层面对酒的恐惧。
四是族群因素。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量来自欧洲的移民进入美国。
这些新移民特别爱喝酒:德国人爱喝啤酒(更擅长酿酒),爱尔兰人爱喝威士忌。
新教徒认为这些新移民道德败坏,于是禁酒又跟本土主义运动联系在一起。
起初,德国移民还组织了反对力量,成为“湿派”的主力,反对禁酒。
然而,一战爆发后,美国和德国成为敌人,德国移民势力在美国受到打压,德国的形象也开始被丑化,“湿派”力量开始式微,禁酒的呼声也随之占据了主流。
那么,除了老美,还有哪些国家以法律形式正式禁酒呢?
1915年冰岛禁酒,1922年开禁(啤酒除外);
1919匈牙利禁酒四个多月。
1918年加拿大禁酒,1920年开禁;
1985苏联年禁酒,1987年开禁。
题外话,女权 平权 民族种族平等 殖民地解放这些运动为什么二战后兴盛?
简单地说,不光是因为人们道德水平提高了,是因为资本 生产和消费的发展都需要更多的人
人能提供价值,奴隶不能(极端例子,无任何暗示嘲讽)
[https://bbs.nga.cn/read.php?tid=43898354 https://bbs.nga.cn/read.php?tid=43898354]
声明:并非挂人或挂贴,本帖重点也不是女权,只是讨论美国禁酒令的诸多因素
当然,楼主并非专业学者,禁酒令也并非新鲜话题,本帖仅供 朱军 诸君一乐
把禁酒令归因于单纯原因,是一种简单粗暴化历史和政治问题的行为,
应该结合美国当时的形势来分析
禁酒令的内容
1920年生效的《美国宪法》第18条修正案规定,美国全国范围内禁止酒类酿造、销售和运输。
顶着威尔逊总统的反对,参众两院通过了《全国禁酒法》,细化了修正案的规定。
究竟什么算“酒”呢?《全国禁酒法》是这么界定的:酒精含量0.5度以上的所有饮料。
也就是说,不但禁止烈酒,而且禁止几乎所有低度酒和酒类饮料。
按照这个标准,啤酒不行,今天便利店里常见的低度果酒或是菠萝啤酒之类也都不行;甚至今天中国人炒菜用的料酒也不行。
起初支持禁酒的人非常多,不分男女,讽刺的是,男人多的超出你的想象
涉及到宗教,家庭/家暴,女权,酒驾,政治选票,移民问题,工业巨头以及啤酒厂商利益
前几个原因好理解不谈了,政治家为了选票作秀、酒驾涉及安全和法律嘛,谈谈后几个,
肯定有人觉得我在胡扯,工业巨头和啤酒厂商支持怎么会支持禁酒?
因为美国喝酒人确实多,工业巨头卡耐基等人觉得耽误生产
一开始不禁啤酒,啤酒厂商当然乐得同行被打压,结果都傻眼了
政治家就更搞笑了,很多人认为,支持一个其实不会通过,但是可以拉新选票的法案对自己很有帮助
其他因素
一是宗教原因。众所周知,美国有很强的新教传统,而新教对于个人品行和生活操守要求严格,甚至有禁欲主义传统。
19世纪,酗酒导致的家暴、嫖娼和赌博等问题,引发了虔诚的新教徒的反对。
这些教徒发起了禁酒运动,甚至促进缅因等一些州通过法律禁酒。
这些主张禁酒的人被形象地称为“干派”(drys),他们认为酗酒乃是欲望和罪恶的集中体现。
反对禁酒的则被称为“湿派”(wet),主要以天主教徒和新教里的路德宗为代表。干派与湿派的斗争一直持续。
二是女性主义。酗酒导致的家暴让女性愤慨。于是,女性运动开始和宗教组织及其他进步力量联合,成立了女性基督徒禁酒联盟(WCTU),获得了越来越多女性的支持。
曾任WCTU主席的威拉德(Frances Willard)曾在演讲中突出“酒鬼的妻子”这个意象,描绘了男人喝酒回家暴打老婆孩子的场景,认为禁酒是“一场母亲和女儿、姐妹和妻子的战争”。
而且,19世纪末正是美国女性争取投票权的时代,政客们为了争取女性选票,往往选择支持禁酒。
三是工业化进程。随着19世纪下半叶美国全面工业化,大量男性开始进入工厂。
与农业社会相对宽松自由的氛围相比,工厂的环境更加机械化和纪律化。产业工人在巨大压力之余,自然少不了喝酒解闷。
然而,这又导致旷工误事常有发生,影响生产效率。因此,福特和卡耐基等工业巨头也支持禁酒。
此外,作为美国工业化发展的核心产物,汽车走入千家万户。
相比马车时代,酒驾开始变得更加危险。这也引发了社会层面对酒的恐惧。
四是族群因素。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量来自欧洲的移民进入美国。
这些新移民特别爱喝酒:德国人爱喝啤酒(更擅长酿酒),爱尔兰人爱喝威士忌。
新教徒认为这些新移民道德败坏,于是禁酒又跟本土主义运动联系在一起。
起初,德国移民还组织了反对力量,成为“湿派”的主力,反对禁酒。
然而,一战爆发后,美国和德国成为敌人,德国移民势力在美国受到打压,德国的形象也开始被丑化,“湿派”力量开始式微,禁酒的呼声也随之占据了主流。
那么,除了老美,还有哪些国家以法律形式正式禁酒呢?
1915年冰岛禁酒,1922年开禁(啤酒除外);
1919匈牙利禁酒四个多月。
1918年加拿大禁酒,1920年开禁;
1985苏联年禁酒,1987年开禁。
题外话,女权 平权 民族种族平等 殖民地解放这些运动为什么二战后兴盛?
简单地说,不光是因为人们道德水平提高了,是因为资本 生产和消费的发展都需要更多的人
人能提供价值,奴隶不能(极端例子,无任何暗示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