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mpoll
2020-08-12T01:58:45+00:00
真正诚心搞汽车高新技术的就中美。
中国的情况是,政府愿意搞高新汽车技术,也确实出了大钱。
国内的车厂大部分的态度是:没补贴搞什么新能源,有补贴了搞什么新能源?
吃了些暗亏之后只好把特斯拉放进来,才开始正经做事。
(为什么对电动汽车偏爱是有原因的,对酒精车,电池车,燃料电池车都有补贴,但是只有电池车扶起来了)
特斯拉其实做事还是有点靠情怀的,不然最初电动汽车风险太高,说句脑袋被驴踢了一点问题也没有。
因为是有原则的人,和华为任正非一样不只算钱。于是就有了一些特殊的优势。
1:纯电平台
2:智能汽车
3:直销
4:极简主义
5:一体冲压
6:开源
纯电平台直到2020年的今天都还有很多企业拿不出来。包括但限于比亚迪,大众,丰田,本田等等。
智能汽车这块这些老企业们也乏力,表现的最典型的是大众,两田也不能打,就中美还能看一下。
直销也是电动汽车的一个亮点,过去油车因为维护多,确实少不了4s店。但是电车因为没有发动机的高温高压,确实维护少,直销可以走得通。但是你看这些老企业有几家跟了?
一家也没有,只有新势力在折腾。
真的不能搞吗?并不是,完全可以拆分出来就可以搞,办法总比困难多。
但这就和学校里那些教室明明都可以取消黑板却依然存在一样,确实可以让后排学生看的更清楚。技术钱都不缺,就是不弄
极简主义其实算是车界的一股清流,给这腐朽的车圈带来了新的空气。造车就好好造车,而不是花大力研究作用小的内饰。让客户的钱花的更有价值,使用起来也很简单,不搞花里胡哨,完美继承乔布斯的产品哲学
一体冲压目前好像就特斯拉在搞。
通用计算过:油车一万零件,电车极限可以一千零件
所以油车靠焊接拼接做车身,而电车因为零件少可以一体冲压成型,这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
这些老企业目前也没有跟,懒得动,也不想动。
与特斯拉开源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两田。两田的油混技术确实不错。但是为了钱,在油混最需要降价推广的时候不推,然后两田的油混就没有然后了。
特斯拉公布开源专利后国内新势力才抄出一个车来,才有了这些新势力车企。不然这些新势力根本造不出车来。特斯拉真的就脑子有点愣,平白给自己增加竞争对手。
但话又说回来,钱少赚。战术上输了,战略上却赢了。
总结:爷的青春结束了。特斯拉这些操作都是公开的,这些老企业又做了几步?
还是和诺基亚一样埋在土里的好,大象跳舞,徒增笑尔
中国的情况是,政府愿意搞高新汽车技术,也确实出了大钱。
国内的车厂大部分的态度是:没补贴搞什么新能源,有补贴了搞什么新能源?
吃了些暗亏之后只好把特斯拉放进来,才开始正经做事。
特斯拉其实做事还是有点靠情怀的,不然最初电动汽车风险太高,说句脑袋被驴踢了一点问题也没有。
因为是有原则的人,和华为任正非一样不只算钱。于是就有了一些特殊的优势。
1:纯电平台
2:智能汽车
3:直销
4:极简主义
5:一体冲压
6:开源
纯电平台直到2020年的今天都还有很多企业拿不出来。包括但限于比亚迪,大众,丰田,本田等等。
智能汽车这块这些老企业们也乏力,表现的最典型的是大众,两田也不能打,就中美还能看一下。
直销也是电动汽车的一个亮点,过去油车因为维护多,确实少不了4s店。但是电车因为没有发动机的高温高压,确实维护少,直销可以走得通。但是你看这些老企业有几家跟了?
一家也没有,只有新势力在折腾。
真的不能搞吗?并不是,完全可以拆分出来就可以搞,办法总比困难多。
但这就和学校里那些教室明明都可以取消黑板却依然存在一样,确实可以让后排学生看的更清楚。技术钱都不缺,就是不弄
极简主义其实算是车界的一股清流,给这腐朽的车圈带来了新的空气。造车就好好造车,而不是花大力研究作用小的内饰。让客户的钱花的更有价值,使用起来也很简单,不搞花里胡哨,完美继承乔布斯的产品哲学
一体冲压目前好像就特斯拉在搞。
通用计算过:油车一万零件,电车极限可以一千零件
所以油车靠焊接拼接做车身,而电车因为零件少可以一体冲压成型,这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
这些老企业目前也没有跟,懒得动,也不想动。
与特斯拉开源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两田。两田的油混技术确实不错。但是为了钱,在油混最需要降价推广的时候不推,然后两田的油混就没有然后了。
特斯拉公布开源专利后国内新势力才抄出一个车来,才有了这些新势力车企。不然这些新势力根本造不出车来。特斯拉真的就脑子有点愣,平白给自己增加竞争对手。
但话又说回来,钱少赚。战术上输了,战略上却赢了。
总结:爷的青春结束了。特斯拉这些操作都是公开的,这些老企业又做了几步?
还是和诺基亚一样埋在土里的好,大象跳舞,徒增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