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niwels
2022-01-31T02:10:52+00:00
首先说明,本文的部分内容来源于《沙盘推演》,原视频对整个战役的复盘很细,非常精彩,并被新华社转发,推荐感兴趣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好,咱们回到正题。昨晚看完觉得徐克导演的水门桥很多东西没有拍出来,特别是敌人的强大之处和志愿军的nb之处感觉拍偏了。下面就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一个简单的还原。
首先是双方的伤亡问题,电影里咱们基本就是凭借战斗意志不停的冲,拿人头堆出来的“胜利”。
事实上人类轻步兵的巅峰肯定不是这么简单的,咱们的志愿军表现出来的战斗素养不是一般的高。整场长津湖战役,共歼敌13916人,咱们的战斗减员共19202人。战损比约为1:1.38。也就是说咱们在完全没有制空权,几乎没有重火力,通讯严重滞后,武器装备全面落后,补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打出了接近一换一的战损比。这是电影里那么靠人冲冲出来的?
那么咱们最大的困难在哪?答案是冻伤。咱们整场战役非战斗减员28954人,是战斗减员的1.5倍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是冻死冻伤。也就是说在此次战役里,咱们的大部分伤亡是冻死冻伤导致的而非战斗。这一点电影表现不足,给人的感觉咱们主要是被美军打死的一样。
聊完了咱们,再来聊聊美军那边。现实中的美军也远比电影表现出来的要强大,正确的认识了美军的强大,你才能发现和这样的美军打出这种战损比是一件多么nb的事情。
电影里对美军最描写最不足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后勤和对制空权的利用。事实上美军的空中优势比电影里表现得强大的多。在陆战一师开始撤退前,美军一天就给下碣隅里空投了327.7吨的物资。为了掩护陆战一师撤退,美军一共调集了7个航母战斗群,加上路基机场的飞机共500多架。美军的空中支援不是像电影里那样隔一段时间有一波战机轰炸,而是整个撤退过程中美军的头上每时每刻都有空中支援。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2/02/-7Q2p-3hvxZcT3cSsg-g0.jpg.medium.jpg[/img]
就像图上这样,战机和轰炸机一直掩护着中间的撤退部队,前面还有侦察机持续的进行着侦查工作。看了这个图知道咱们可以穿插到美军周围的部队有多nb了吗?绝对不是像电影里那样,随随便便就可以摸过去的。
最后再来讲讲水门桥,不得不承认,在这里咱们是真的被当时美国世界第一的工业能力狠狠地教育了。和电影不同,咱们实际上一共炸了三次桥,而且前两次都很顺利。第一次,按照咱们的评估这桥得修十天半个月,结果美军的工程兵来了几个小时就修好了。那咱们就炸第二次,不但把桥炸了,还把美军工程兵的维修物资一起炸了,以为这次真的没办法了吧。结果人家把工程机械开出来,又很快把桥修好了。
而且为了防止咱们继续炸桥,还留下了一个坦克营防守。第三次炸桥的就是咱们的七连了,一个步兵连去进攻一个坦克营防守的阵地!而且还成功了,说实话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但他们就是做到了。和电影里只炸了个小豁口不同,有了前两次的经验,咱们加大了装药量,把桥墩子都炸塌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2/02/-7Q2p-6l34ZfT3cSku-cf.jpg.medium.jpg[/img]
在咱们的认知里,这座桥已经完全废了,不具备修复可能了。可当时美国的工业能力是完全超越咱们认知的,接下来美军就给咱们表演了天上下大桥的“神迹”。
顺便说说天上下大桥这事,这事在当时是完全超越咱们认知的,完全震撼到咱们的。绝对不是电影里那样轻飘飘的,电影对此的表述严重不足,这是我最不满的地方。
修桥用的M2钢桥电影里给的数据是一组2500磅,也就是1.13吨。这么大,这么重的钢结构空投,在当时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过,是世界首次,甚至说是“壮举”都不过分。结果当时美军用C-119运输机(而不是电影里的直升机)一口气就空投了8组。
在这次修桥之后,咱们就真的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陆战一师逃走了。
顺便说下,即使当时桥修不好,咱们也做不到歼灭陆战一师。他们是机械化兵团,有大量的坦克,装甲车,火炮等重型装备,所以才必须要走公路撤退。一旦桥真的走不了了,他们还可以选择抛弃所有的重型装备和汽车,徒步下山。虽然可以令他们完全丧失作战能力,但歼灭的确是做不到的。
以上都是我这个业余人士的粗浅认知,如有错误纰漏之处还望海涵,也欢迎指教。
好,咱们回到正题。昨晚看完觉得徐克导演的水门桥很多东西没有拍出来,特别是敌人的强大之处和志愿军的nb之处感觉拍偏了。下面就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一个简单的还原。
首先是双方的伤亡问题,电影里咱们基本就是凭借战斗意志不停的冲,拿人头堆出来的“胜利”。
事实上人类轻步兵的巅峰肯定不是这么简单的,咱们的志愿军表现出来的战斗素养不是一般的高。整场长津湖战役,共歼敌13916人,咱们的战斗减员共19202人。战损比约为1:1.38。也就是说咱们在完全没有制空权,几乎没有重火力,通讯严重滞后,武器装备全面落后,补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打出了接近一换一的战损比。这是电影里那么靠人冲冲出来的?
那么咱们最大的困难在哪?答案是冻伤。咱们整场战役非战斗减员28954人,是战斗减员的1.5倍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是冻死冻伤。也就是说在此次战役里,咱们的大部分伤亡是冻死冻伤导致的而非战斗。这一点电影表现不足,给人的感觉咱们主要是被美军打死的一样。
聊完了咱们,再来聊聊美军那边。现实中的美军也远比电影表现出来的要强大,正确的认识了美军的强大,你才能发现和这样的美军打出这种战损比是一件多么nb的事情。
电影里对美军最描写最不足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后勤和对制空权的利用。事实上美军的空中优势比电影里表现得强大的多。在陆战一师开始撤退前,美军一天就给下碣隅里空投了327.7吨的物资。为了掩护陆战一师撤退,美军一共调集了7个航母战斗群,加上路基机场的飞机共500多架。美军的空中支援不是像电影里那样隔一段时间有一波战机轰炸,而是整个撤退过程中美军的头上每时每刻都有空中支援。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2/02/-7Q2p-3hvxZcT3cSsg-g0.jpg.medium.jpg[/img]
就像图上这样,战机和轰炸机一直掩护着中间的撤退部队,前面还有侦察机持续的进行着侦查工作。看了这个图知道咱们可以穿插到美军周围的部队有多nb了吗?绝对不是像电影里那样,随随便便就可以摸过去的。
最后再来讲讲水门桥,不得不承认,在这里咱们是真的被当时美国世界第一的工业能力狠狠地教育了。和电影不同,咱们实际上一共炸了三次桥,而且前两次都很顺利。第一次,按照咱们的评估这桥得修十天半个月,结果美军的工程兵来了几个小时就修好了。那咱们就炸第二次,不但把桥炸了,还把美军工程兵的维修物资一起炸了,以为这次真的没办法了吧。结果人家把工程机械开出来,又很快把桥修好了。
而且为了防止咱们继续炸桥,还留下了一个坦克营防守。第三次炸桥的就是咱们的七连了,一个步兵连去进攻一个坦克营防守的阵地!而且还成功了,说实话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但他们就是做到了。和电影里只炸了个小豁口不同,有了前两次的经验,咱们加大了装药量,把桥墩子都炸塌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2/02/-7Q2p-6l34ZfT3cSku-cf.jpg.medium.jpg[/img]
在咱们的认知里,这座桥已经完全废了,不具备修复可能了。可当时美国的工业能力是完全超越咱们认知的,接下来美军就给咱们表演了天上下大桥的“神迹”。
顺便说说天上下大桥这事,这事在当时是完全超越咱们认知的,完全震撼到咱们的。绝对不是电影里那样轻飘飘的,电影对此的表述严重不足,这是我最不满的地方。
修桥用的M2钢桥电影里给的数据是一组2500磅,也就是1.13吨。这么大,这么重的钢结构空投,在当时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过,是世界首次,甚至说是“壮举”都不过分。结果当时美军用C-119运输机(而不是电影里的直升机)一口气就空投了8组。
在这次修桥之后,咱们就真的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陆战一师逃走了。
顺便说下,即使当时桥修不好,咱们也做不到歼灭陆战一师。他们是机械化兵团,有大量的坦克,装甲车,火炮等重型装备,所以才必须要走公路撤退。一旦桥真的走不了了,他们还可以选择抛弃所有的重型装备和汽车,徒步下山。虽然可以令他们完全丧失作战能力,但歼灭的确是做不到的。
以上都是我这个业余人士的粗浅认知,如有错误纰漏之处还望海涵,也欢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