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经济参考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些大医院儿科就诊出现常见病患儿数量减少、儿科“遇冷”的情况,儿科医生还缺吗?

casserole-avatar

casserole

2020-10-19T23:48:40+00:00

经济参考报10月21日消息,近年来,“儿科荒”备受关注。记者近期走访四川、北京、浙江多省后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些大医院儿科就诊出现常见病患儿数量减少、儿科“遇冷”的情况,但儿科医生收入低、工作量大、留不住人等“老大难”问题仍存。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转为常态化,业内人士呼吁,儿科要主动作为,强化“战时”和“平时”的两手准备,不断优化就医流程,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常见病门诊量降低疫情后儿科有些“遇冷”

近期,记者在多家医院儿科诊室走访后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儿科疾病谱发生明显改变,以前夏季是儿科感染类疾病高发时期,例如发热、腹泻、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今年儿科意外伤害、坠楼、心理问题、内分泌问题等疾病数量明显上升。

同时,疫情发生后,一些家长有担心和恐慌心理,尽量不来医院看病,导致一些地方的儿科诊室“遇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负责人杨子浩说,以往儿童内科门诊日均量有1000-2000人次,现在只有三四百人次。医院的住院床位也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外科床位、减少了内科床位,越来越多的儿科医生通过互联网医疗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和随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孩子有一般的感冒咳嗽,家长们也不像过去那样心急火燎地带孩子去医院了,常见病、多发病患儿近期来得明显少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一位儿科医生说。

不过,随着近期季节变化明显,天气变化导致感冒多发,呼吸道感染小患者也明显增多,夜间儿科急诊量日益增加。

“在夜间,普通感冒能占到儿科接诊量的一半,这其中又有一大部分是有发烧、咳嗽症状的。”朱华说。



儿科老顽疾仍存:“又忙又累,收入还低”

“儿科门诊量大但含金量低,我们专科医院的医务人员收入也不是很理想,和付出不成正比,医学毕业生如果有其他选择,还是不愿意选择儿科。又忙又累,收入还低。”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儿童专科三甲医院医生说。

记者调研了解到,虽然疫情后儿科门诊量有些“遇冷”,但是儿科医生收入低、留不住人等“老大难”仍存。“我们儿科今年招了一个神经外科的研究生,刚过来实习一个月不到就走了,新生儿外科招人要求比较高、招人难度也大,优秀的人才很难首选儿童医院或儿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主任钭金法说。

朱华等儿科一线医生坦言,三级综合医院的儿科普遍萎缩较为严重,而且多以普通儿科为主,不可能进行细分。和其他科室相比,儿科属于不挣钱、风险高的科室,综合医院自然不爱发展;而且综合医院的儿科分科不细,主要看常见病多发病,医生自身的专业水平难以得到锻炼提升,很多医生也不愿意来。

“从医院科室创收来说,儿科可以说是垫底的。”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儿科主任刘向梅说,去年冬天科室最忙的时候,每天都要看到晚上六点左右,有的时候中午都顾不上吃饭。

尽管工作量大、患者多,但儿科医生的收入仍然偏低。刘向梅坦言,儿科医疗服务的定价还是偏低,比如孩子做一次雾化治疗就8块钱,采一个静脉血6块钱。“一个患儿静脉输液2个小时,从医生看病问诊、到护士配液等一套流程需要2个多小时,医护人员只挣30块挂号费和10块输液费。”她说。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21/-7Q5-81dpKo.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21/-7Q5-9bbjKo.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0/21/-7Q5-hyirZfT1kShs-10x.jpg.medium.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