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氵] 西游确实是前人故事整理改编而来,但这不是大闹天宫和取西经战力差的缘由

マスク-avatar

マスク

2020-09-09T10:51:44+00:00

前些日子的西游贴看到的观点,觉得吴本西游是把大闹天宫跟取西经两个故事捏在一起导致的战力出现差异。
先不说大闹天宫跟之后有没有战力差(我一直觉得跟说书人讲设定厨的道理就很没道理,拿今朝的剑砍前朝的官?)的问题,但它本身一直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的。

这一切要从最初说起,早在一切西游故事的源头、玄奘取经彻底通俗传说化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时代,其实取经故事的大模板已经确立下来了:花果山一个钢铁之躯的猴精(白衣秀才猴行者、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作乱被罚(偷西王母桃子吃被打了一顿发配在花果山紫云洞)之后,护卫几度转世(被深沙神吃掉了前两世,之后深沙神托桥送第三世的唐僧过河,很明显的沙僧原型,也是所谓“沙僧吃了九世唐僧”说法的来由——但注意,虽然确实是故事原型,但吴本里并没有说过被吃的九个取经人是唐僧前世)的唐三藏取经。
很好懂,不是吗?
偷桃的故事源头很明显的,是东方朔的传说(然后吴本里他出来嘲讽猴子“我师父这里没桃子偷”[s:ac:哭笑])。大闹天宫的本质,是从诗话之前的猴子精传说集群中提取元素创作出猴行者时融合了的东方朔传说这个背景板,被历朝历代讲古佬不断扩写、改编、最后成为了开篇的一大高潮。这也是为什么拿着哈奴曼闹楞伽城说是大闹天宫原型很没道理,怎么不说东方朔原型是哈奴曼呢[s:ac:哭笑]

夹在源头的取经诗话和集大成者吴本西游中间的演化路线上的,是像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许多错落的故事,以及比较重要的元杂剧西游记、西游记平话。
杂剧西游跟西游平话哪个先后、哪个影响哪个目前还没有定论,但都是传承自上面所说的取经诗话定下的大体框架、往里面填充内容丰富剧情,而之后吴本西游则进一步改编。

例如原本角色设定十分单薄的猴行者获得了更为完整的生平故事和人物设定,这个过程中进一步融合了民间的猴精传说,例如猴精淫人妻女、齐天通天大圣兄弟等,开始正式出现孙悟空/孙吾空。闹天故事从单纯的偷桃吃发配花果山进一步扩写,变成了花果山紫云洞十万总魔君、通天大圣孙悟空,偷仙衣、仙酒、仙丹、仙桃,被天军围剿、最后镇压在花果山等着给唐僧护驾的故事。
而杂剧里护卫唐僧取经也成了一个明确下来的任务,十位保官保唐僧:第一个保官是老僧(观音自称),第二个保官李天王,第三个保官那吒三太子,第四个保官灌口二郎,第五个保官九曜星辰,笫六个保官华光天王,第七个保官木叉行者,第八个保官韦驮天尊,第九个保官火龙太子,第十个保官回来大权修利——是的你们已经可以看到后来吴本西游里很多熟人了,例如挨揍的九曜星君[s:ac:哭笑]李天王、哪吒群殴猴子的剧情也定下来了,二郎眉山男团打了个酱油,之后通天齐天合体,天军降通天和二郎降齐天也合二为一,变成了天兵拿不住小圣降大圣,再到吴本里变成精彩绝伦的大战。华光跟王灵官在神话学上有传承关系,再加上木叉,到了西游里都跟猴子打了一架,最后还有火龙马演化成了白龙马。
类似的继承还有很多,车迟国国师/三妖、薄屎洞/稀柿衢、女人国/女儿国、红孩儿/爱奴儿/红孩儿怪/鬼子母、铁扇公主、师陀国/狮驼岭与狮驼国、火焰山、黄风怪等等。还有二郎神醉射锁魔镜同为二郎+哪吒降妖的故事,九首牛魔罗王接过了通天大圣的名头跟猴子成了兄弟,七天大圣作为一个毫无意义的纯背景板设定、怎么看怎么像是“致敬”两人共同的冤家眉山七大圣的彩蛋。

吴本并非“将两个故事接合起来”,而是从前人手中接过了一个已经大体成形的故事大纲,妙笔生花地疯狂填充设定、扩写出大量脍炙人口的剧情,一口气将取经之路扩张到了九九八十一难,留下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大气磅礴的奇妙世界。
不是“将猴子强和不强的故事缝合在了一起”,而是在作者看来,猴子就应该是这样惊天动地的魔君,他就这样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