нехухрыха
2020-12-28T00:51:53+00:00
不知道多少谭友读了日记,并且做了fact check。
想说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看,方方的作品是有记录意义的。
lz一直记得豆瓣的一个主页,讲述在武汉封城后一家人相继感染新冠的过程:母亲最先感染离世,父亲确诊后让女儿尽快离开医院;在父母离世后博主发现自己也得了新冠,文字里充满了不甘和绝望。lz也就常想,如果没有封城,她们一家是有可能就能活下来的吧———无法
得知今年有多少武汉的尸骨并非死于新冠,而死在了封城导致的资源封锁之下———事实也是他们的命一点都不比城外的我们低贱。lz作为至今的疫情幸存者对这些武汉的去世者是心怀愧疚的。
之前看到国内院士称呼武汉为“英雄的城市”,lz是很不认同这样的说法的。主动选择牺牲与被迫牺牲有天壤之别,感恩英雄,但我无法接受在硬性政策下强迫让人成为英雄乃至烈士的行为。
方方的日记将她在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读完后比对,和lz的疫情记忆大多相符(正确的集体记忆这句话是
真的挺臭的),其中不乏她个人对疫情初期官僚辟谣没有新冠和后期要求她闭嘴的声音的批判。这么看来这份民间日记的参考价值颇高,能够让后人有所记,有所学习。
泥潭谭友如果常上推的话就会发现,其实境外对于方方日记这样又臭又长还充满了中国特色的描述性文字根本不在意,更在意的是李文亮作为吹哨人的死。每每有人将疫情归因于中国,就会有人提起疫情初期对于吹哨人的不公正对待,训诫以及“前所未有,非常严厉的斥责”。
还有两个月就是李文亮的祭日了。
想去看看在武汉的艾芬,抱抱她,谢谢她。
想说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看,方方的作品是有记录意义的。
lz一直记得豆瓣的一个主页,讲述在武汉封城后一家人相继感染新冠的过程:母亲最先感染离世,父亲确诊后让女儿尽快离开医院;在父母离世后博主发现自己也得了新冠,文字里充满了不甘和绝望。lz也就常想,如果没有封城,她们一家是有可能就能活下来的吧———无法
得知今年有多少武汉的尸骨并非死于新冠,而死在了封城导致的资源封锁之下———事实也是他们的命一点都不比城外的我们低贱。lz作为至今的疫情幸存者对这些武汉的去世者是心怀愧疚的。
之前看到国内院士称呼武汉为“英雄的城市”,lz是很不认同这样的说法的。主动选择牺牲与被迫牺牲有天壤之别,感恩英雄,但我无法接受在硬性政策下强迫让人成为英雄乃至烈士的行为。
方方的日记将她在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读完后比对,和lz的疫情记忆大多相符(正确的集体记忆这句话是
真的挺臭的),其中不乏她个人对疫情初期官僚辟谣没有新冠和后期要求她闭嘴的声音的批判。这么看来这份民间日记的参考价值颇高,能够让后人有所记,有所学习。
泥潭谭友如果常上推的话就会发现,其实境外对于方方日记这样又臭又长还充满了中国特色的描述性文字根本不在意,更在意的是李文亮作为吹哨人的死。每每有人将疫情归因于中国,就会有人提起疫情初期对于吹哨人的不公正对待,训诫以及“前所未有,非常严厉的斥责”。
还有两个月就是李文亮的祭日了。
想去看看在武汉的艾芬,抱抱她,谢谢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