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kePowerDK
2020-03-02T02:49:45+00:00
从历史记载上来看,黄帝是华夏共主,黄帝生少昊和昌意二子;少昊生桥极,昌意生颛顼,颛顼继承了黄帝的位子;桥极生帝喾,颛顼生穷蝉和鲧,帝喾继承了颛顼的位子;帝喾生尧、弃、契,穷蝉生舜,鲧生禹,尧继承了颛顼的位子;尧让位给了舜,是为虞;舜让位给了禹,是为夏;而契和弃分别是商和周的祖先。由此可知虞夏商周全部出自黄帝部落,而仰韶-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殷商、周文化一脉相承,符合史书记载。红山文化与其他文化在考古上没有承接的关系,故不为黄帝部落。但红山文化显示出强大的华夏族文化特征,如最早的龙图腾,大量的玉器等,故可能是炎帝部落。史载黄帝部落通过阪泉之战兼并了炎帝部落,所以我们都叫炎黄子孙。
从时间线上来看,红山文化约前4000-前3000年;仰韶文化前5000-前3000年,跨度较大,而这两个文化都在前3000年左右结束了,可能正是他们融合的时间点。龙山文化前2500-前2000年,陶寺文化前2300-前1700年,二里头前2100-前1500年,三者之间刚好都差了200年,而陶寺已证明是虞国尧、舜的国都,二里头已证明是夏末的国都,倒推回去龙山恰好是黄帝的时间点(黄帝是部落领袖的代称)。
从地理上看,仰韶文化在今天三门峡市附近,红山文化在赤峰市附近,而龙山文化在郑州、运城附近都有,最远可达张家口,势力范围已靠近红山文化,史载黄帝与炎帝部落的战争发生在涿鹿,正是双方势力范围的交界点。运城边上的陶寺文化是尧舜时期迁从河南迁都过去的,之后夏禹又在边上营建了夏都,到了夏末又迁都到了二里头,之后被商给灭了,商人的首都即是二里头边上的殷墟,也都符合历史记载。
从现代基因检测上来看,通过对山西陶寺文化(距今4500年)古人骨DNA的研究,到2013年已经可以肯定的是,龙山文化的居民,其Y染色体SNP单倍型是O3—M122,并且只含有O3和子类型O3e,没有其他类型,和现代汉族的主体部分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到2014年的汉族主体部分其父系远祖完全是来自古代中原人,也就是龙山人。而红山文化的基因检测结果与现代中国人相距甚远,故更加确认了龙山是黄帝,那么红山只能是炎帝了。
从命名上来看,黄帝部落在黄河沿岸,故取名黄;炎帝部落在赤峰边上,故取名炎,也都符合名称的由来。这么解析下来唯一遗憾的是,炎帝部落的华夏文化传统似乎胜于黄帝部落,如龙的形象和各种图腾玉器,虽然炎帝部落的血统没能流传下来,但他们的文化却实实在在的烙在了华夏族的身上。
从时间线上来看,红山文化约前4000-前3000年;仰韶文化前5000-前3000年,跨度较大,而这两个文化都在前3000年左右结束了,可能正是他们融合的时间点。龙山文化前2500-前2000年,陶寺文化前2300-前1700年,二里头前2100-前1500年,三者之间刚好都差了200年,而陶寺已证明是虞国尧、舜的国都,二里头已证明是夏末的国都,倒推回去龙山恰好是黄帝的时间点(黄帝是部落领袖的代称)。
从地理上看,仰韶文化在今天三门峡市附近,红山文化在赤峰市附近,而龙山文化在郑州、运城附近都有,最远可达张家口,势力范围已靠近红山文化,史载黄帝与炎帝部落的战争发生在涿鹿,正是双方势力范围的交界点。运城边上的陶寺文化是尧舜时期迁从河南迁都过去的,之后夏禹又在边上营建了夏都,到了夏末又迁都到了二里头,之后被商给灭了,商人的首都即是二里头边上的殷墟,也都符合历史记载。
从现代基因检测上来看,通过对山西陶寺文化(距今4500年)古人骨DNA的研究,到2013年已经可以肯定的是,龙山文化的居民,其Y染色体SNP单倍型是O3—M122,并且只含有O3和子类型O3e,没有其他类型,和现代汉族的主体部分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到2014年的汉族主体部分其父系远祖完全是来自古代中原人,也就是龙山人。而红山文化的基因检测结果与现代中国人相距甚远,故更加确认了龙山是黄帝,那么红山只能是炎帝了。
从命名上来看,黄帝部落在黄河沿岸,故取名黄;炎帝部落在赤峰边上,故取名炎,也都符合名称的由来。这么解析下来唯一遗憾的是,炎帝部落的华夏文化传统似乎胜于黄帝部落,如龙的形象和各种图腾玉器,虽然炎帝部落的血统没能流传下来,但他们的文化却实实在在的烙在了华夏族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