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t
2020-05-23T01:17:13+00:00
这两天美国警察暴力执法导致抗议暴乱的事情,大家都说得很多了,实在是太难过的一件事,到了最后就是一声长叹。这种种族主义是系统性的,而源于种族主义的偏见几乎能够渗透到社会所有角落,不断地加强这个系统,造成恶性循环。
我又想起了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一名黑人女性 Jennifer Eberhardt 的故事。她在《偏见》(Biased)一书中讲到她哈佛大学博士毕业典礼前一天,和朋友开着车,没有超速没有违规,被警察莫名其妙拦了下来。警察态度很差,问她要驾照、注册、保险。
这台车写的是她妈妈的名字,注册过期了一个月,她如实告知了。警察问她妈的社会保险号码(SSN,类似于身份证号),她一时没能答上来。于是警察完全不听解释,勒令她从车子里出来,他要把这辆车拖走。她害怕极了,决定呆在车里不出来。
然后警察叫了四五台警车团团包围,然后把她一个100斤的女孩子一把拖了出来,咣一下扣在前车盖上,戴上手铐,她疼得差点晕过去。
她被带到警车里的时候,朝旁边一个看起来像是这个警察上司的人喊说'你刚看到他做了什么吗?'那人耸肩'不好意思,没看到'。
Jennifer 在警局打了她导师的电话(说实话我觉得这也挺需要勇气的,毕业前一天导师发现自己学生被捕了会是个什么心情),警察 somehow 放她走了。她知道,导师是哈佛大学教授,是一个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帮她担保了。而更多人,特别是黑人,根本没有办法抵抗,因为这种莫名其妙的小事被捕,也交不起保释金,只好上庭;请不起律师(贵的那种),只好认罪。于是留下案底,一辈子被毁。
所谓的少数族裔犯罪率高,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警察爱抓,抓了他们也没法抵抗。而抓一个白人,搞不好对方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呢?
纽约中央公园的那个打电话跟警察撒谎的 Amy Cooper 事件也是一样。她没料到对方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黑人,对方不怕警察来盘问,于是几乎是条件反射地撒泼说我要叫警察。她知道有非常大的概率警察会找一个黑皮肤的人麻烦而不是找投行高管的她麻烦,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Jennifer 在书里写说,美国警察把司机 pull over 开罚单、借机搜查,有一种名义叫 equipment-related issues,就是比如尾灯坏了一个啊、刹车灯不灵了啊之类。然后叫停之后,顺便搜一下车里有没有 weed 之类,注册过期了没,总之就是找你麻烦。
在她调查的县(应该是密苏里的 Ferguson),有67%的黑人,但是有85%的 pull over 和90%的罚单是开给黑人的。但是讽刺的是,黑人比白人携带违禁品的情况还少26%。
然后是警察的态度。同样的,她分析了加州奥克兰警方执法的245个录像,提取了包括警察的问候、用词、评论等等,让一群大学生打分,结果发现对黑人的评论显著要更粗鲁、更不正式、更不尊重。
这都是潜在的偏见造成的,而这种偏见又客观地造成了积怨,以及变成看似客观的'数据',加深了偏见本身。
生活在偏见中的人的生活,我们作为外来者可能无法体会。我曾经翻译过一个脱口秀,讲'为什么黑人买东西必须要袋子'→ [url]//url.not.available/[/url] 。这件事情的好笑就在于,它是真的。生活令人讽刺。
同样的,推上有人分享说,一个女孩子让她的黑人男友去买东西,递给他一个自己的袋子,粉粉的。男友拒绝,女孩子还批评他,你为啥那么怕'娘'?
男友回答,说拿着这个袋子,别人会怀疑不是自己的,是自己抢的。
小到袋子,大到纽约前市长布隆伯格的'stop and frisk'政策(说白了就是把黑人和拉丁裔平白无故地拦下来搜身),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境况,你不在其中,你想不到。一个群体和政府、和警察、和社会各个阶层的关系,就是这么不同,不是说我一句轻飘飘的'少数族裔犯罪率高'能概括的。
而我们能做的,可能也只是多质疑一下自己的本能印象,去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去在这个混乱又讽刺的世界里 stay sane,不要再为这个本就不公平的世界再添砖加瓦了。因为你不知道,下一个不公平轮到的是不是你自己,会不会身处于积怨的泥潭中无法挣扎。
我又想起了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一名黑人女性 Jennifer Eberhardt 的故事。她在《偏见》(Biased)一书中讲到她哈佛大学博士毕业典礼前一天,和朋友开着车,没有超速没有违规,被警察莫名其妙拦了下来。警察态度很差,问她要驾照、注册、保险。
这台车写的是她妈妈的名字,注册过期了一个月,她如实告知了。警察问她妈的社会保险号码(SSN,类似于身份证号),她一时没能答上来。于是警察完全不听解释,勒令她从车子里出来,他要把这辆车拖走。她害怕极了,决定呆在车里不出来。
然后警察叫了四五台警车团团包围,然后把她一个100斤的女孩子一把拖了出来,咣一下扣在前车盖上,戴上手铐,她疼得差点晕过去。
她被带到警车里的时候,朝旁边一个看起来像是这个警察上司的人喊说'你刚看到他做了什么吗?'那人耸肩'不好意思,没看到'。
Jennifer 在警局打了她导师的电话(说实话我觉得这也挺需要勇气的,毕业前一天导师发现自己学生被捕了会是个什么心情),警察 somehow 放她走了。她知道,导师是哈佛大学教授,是一个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帮她担保了。而更多人,特别是黑人,根本没有办法抵抗,因为这种莫名其妙的小事被捕,也交不起保释金,只好上庭;请不起律师(贵的那种),只好认罪。于是留下案底,一辈子被毁。
所谓的少数族裔犯罪率高,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警察爱抓,抓了他们也没法抵抗。而抓一个白人,搞不好对方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呢?
纽约中央公园的那个打电话跟警察撒谎的 Amy Cooper 事件也是一样。她没料到对方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黑人,对方不怕警察来盘问,于是几乎是条件反射地撒泼说我要叫警察。她知道有非常大的概率警察会找一个黑皮肤的人麻烦而不是找投行高管的她麻烦,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Jennifer 在书里写说,美国警察把司机 pull over 开罚单、借机搜查,有一种名义叫 equipment-related issues,就是比如尾灯坏了一个啊、刹车灯不灵了啊之类。然后叫停之后,顺便搜一下车里有没有 weed 之类,注册过期了没,总之就是找你麻烦。
在她调查的县(应该是密苏里的 Ferguson),有67%的黑人,但是有85%的 pull over 和90%的罚单是开给黑人的。但是讽刺的是,黑人比白人携带违禁品的情况还少26%。
然后是警察的态度。同样的,她分析了加州奥克兰警方执法的245个录像,提取了包括警察的问候、用词、评论等等,让一群大学生打分,结果发现对黑人的评论显著要更粗鲁、更不正式、更不尊重。
这都是潜在的偏见造成的,而这种偏见又客观地造成了积怨,以及变成看似客观的'数据',加深了偏见本身。
生活在偏见中的人的生活,我们作为外来者可能无法体会。我曾经翻译过一个脱口秀,讲'为什么黑人买东西必须要袋子'→ [url]//url.not.available/[/url] 。这件事情的好笑就在于,它是真的。生活令人讽刺。
同样的,推上有人分享说,一个女孩子让她的黑人男友去买东西,递给他一个自己的袋子,粉粉的。男友拒绝,女孩子还批评他,你为啥那么怕'娘'?
男友回答,说拿着这个袋子,别人会怀疑不是自己的,是自己抢的。
小到袋子,大到纽约前市长布隆伯格的'stop and frisk'政策(说白了就是把黑人和拉丁裔平白无故地拦下来搜身),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境况,你不在其中,你想不到。一个群体和政府、和警察、和社会各个阶层的关系,就是这么不同,不是说我一句轻飘飘的'少数族裔犯罪率高'能概括的。
而我们能做的,可能也只是多质疑一下自己的本能印象,去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去在这个混乱又讽刺的世界里 stay sane,不要再为这个本就不公平的世界再添砖加瓦了。因为你不知道,下一个不公平轮到的是不是你自己,会不会身处于积怨的泥潭中无法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