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knownPanda
2022-05-22T03:00:34+00:00
个人对王心凌其实没多少好感,印象里感觉她在同期并不算是特别出色的。
前有SHE,后有张韶涵,还有蔡依琳贯穿全程,以及飞儿乐队、阿杜等的昙花一现,更别提还有一位周董。
但不是诋毁和贬低她,至今看到她的《爱你》MV,我都能想起当年看着这部MV,完成的一次次奇妙体验。
所以现在看到她翻红,其实也蛮感慨的,很多明星都没她这么幸运,可能会被大多数人遗忘在回忆的角落里。
如阿杜。
一个在我印象里,一夜之间火爆大街小巷,热度彪升,又突然仿佛一夜之间淡出公众视线的明星。
在他最红时,走到哪条街上都能听到“我应该在车底,不应该在车里”,那时曾经以为他未来必然会成为超级巨星。
可惜,突然就没动静了,在巅峰期猛得一下子没声了。
直到多年后有次在B站刷到他,已经中年发福,嗓音感觉也不如以前——当然,个人当年对他也没啥好感,不喜欢他略带沙哑的嗓音,也不喜欢他的音乐风格。
他火的是时候,足以称得上是现象级的吧?如后来的刀郎一样。
但他淡出,同样也称得上很有代表性的昙花一现。
还有飞儿乐队。
当年的飞儿真是那种斗地主时遇到的蛮横角色,一手春天牌,起手甩王炸,最后报单3。
至今都想不通他们做第一张专辑时,到底有什么加持,竟然做得如此出色;也想不明白,他们后来又搞出什么妖蛾子,垮得这么快这么猛。
再往后就是网络初期那一帮半现实半网络的明星了,名字没记住多少,但歌名大概还记得。
《断点》、《灰姑娘》、《孤单北半球》、《求佛》、《秋天不回来》、《七月七日晴》、《痴心绝对》、《老鼠爱大米》、《别说我眼泪你无所谓》等等,太多了,感觉那个时期这类歌手好像井喷一样。
都是一首歌爆火,接着就没声音了。
如果以现在的目光重新去看待这批歌手,他们整体的唱功、歌技都是参差不齐的,上限如许慧欣,下限也很低。
甚至有一部分的唱功都不如现在的某些网红主播。
但他们应该算是网络歌手的原型吧?应该也可以说从他们开始,流量时代已经初具雏形了?
他们的昙花一现,在我看来,就是娱乐媒体从传统形式向网络形式转型的一次试验。
可惜,受限于当时的时代、科技、文化等原因,转型并不算成功,依然站在网络时代大门外徘徊。
直到10年前后,QQ音乐三大巨头横空出世:许嵩、汪苏泷、徐良。
这三位常年霸占QQ音乐排行榜前三,其歌曲不仅是90后非主流的御用情歌,还是QQ空间里的常驻BGM。
而在他们之前的国内音乐,很长一段时期给我的印象是,韩流来袭,欧美进犯。
印象中,当时国内音娱方面,只有周蔡两位在前顶着韩流,其他歌手都很乏力。
尤其是劲乐团、劲舞团这两款键盘大杀器的推波助澜之下,韩流杀穿,甚至已经杀到了最终BOSS周董面前。
战况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小拇指战神李贞贤就跟当年的阿杜一样,一夜之间爆红在大街小巷。
我相信当时喜欢听她歌的人,绝大多数都听不懂歌词是啥意思,但那动感到爆的节奏、节拍起飞的曲调,再配上李贞贤独特的嗓音和唱腔,真的是让很多年轻人都趋之若鹜。(为了避免有人抬杠,这些年轻人就指非主流们吧。)
紧随她而来的,就是高耀太、李孝利等一大帮韩流,韩曲、韩剧、韩星,三方总攻,睥睨一时。
而欧美方面,《上帝是个女孩》、迈克学摇滚,以及非主流的教母艾薇儿,小甜甜布兰妮,同样在国内与韩流争锋。
当时去网吧——非大城市的,郊区网吧,进到网吧里不是韩语就是英语,伴随着拍空格键的“啪啪啪”声,以及空气里的烟味、汗味、脚臭味,硬生生给熏出了一个夏天。
幸好当年周董一直水准在线,恐怕当时国内的音娱要全面败北了。
这也是我个人推崇周董的原因之一,除了他极具天赋的创作能力,还有他当年以一己之力抵御韩流的功绩。
为了避免说我是硬吹,贴个链接吧。
[url]https://3g.163.com/dy/article/H71C2QFH0553276R.html[/url]
直接百度搜相关关键字也可以搜出。
这种情况一直到10年前后,QQ音乐三大巨头的出现,才得到有效缓解。
至少他们很受当时非主流年轻人的喜欢——但我个人直到最近几年,突然喜欢上了许嵩,词曲都不错。
当然也并非全是他们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其实还是因为网络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触到更多的多元文化,对音乐的审美有了更高的标准。
同时大家对西方和韩流的热情逐步降低,才导致这三位的横空出世。
再往后的时代应该不用我再多说了,网络时代正式开启,流量明星也逐个出现。
说到这里,还是不得不谢谢王心凌,让我突然回忆起了那年的夏天、那年的网吧,以及那年的非主流小妹。
上面都是随心所想、随心所写,肯定有记忆偏差的地方,尤其是个人主观因素太强,纯扯淡,不较真。。。
前有SHE,后有张韶涵,还有蔡依琳贯穿全程,以及飞儿乐队、阿杜等的昙花一现,更别提还有一位周董。
但不是诋毁和贬低她,至今看到她的《爱你》MV,我都能想起当年看着这部MV,完成的一次次奇妙体验。
所以现在看到她翻红,其实也蛮感慨的,很多明星都没她这么幸运,可能会被大多数人遗忘在回忆的角落里。
如阿杜。
一个在我印象里,一夜之间火爆大街小巷,热度彪升,又突然仿佛一夜之间淡出公众视线的明星。
在他最红时,走到哪条街上都能听到“我应该在车底,不应该在车里”,那时曾经以为他未来必然会成为超级巨星。
可惜,突然就没动静了,在巅峰期猛得一下子没声了。
直到多年后有次在B站刷到他,已经中年发福,嗓音感觉也不如以前——当然,个人当年对他也没啥好感,不喜欢他略带沙哑的嗓音,也不喜欢他的音乐风格。
他火的是时候,足以称得上是现象级的吧?如后来的刀郎一样。
但他淡出,同样也称得上很有代表性的昙花一现。
还有飞儿乐队。
当年的飞儿真是那种斗地主时遇到的蛮横角色,一手春天牌,起手甩王炸,最后报单3。
至今都想不通他们做第一张专辑时,到底有什么加持,竟然做得如此出色;也想不明白,他们后来又搞出什么妖蛾子,垮得这么快这么猛。
再往后就是网络初期那一帮半现实半网络的明星了,名字没记住多少,但歌名大概还记得。
《断点》、《灰姑娘》、《孤单北半球》、《求佛》、《秋天不回来》、《七月七日晴》、《痴心绝对》、《老鼠爱大米》、《别说我眼泪你无所谓》等等,太多了,感觉那个时期这类歌手好像井喷一样。
都是一首歌爆火,接着就没声音了。
如果以现在的目光重新去看待这批歌手,他们整体的唱功、歌技都是参差不齐的,上限如许慧欣,下限也很低。
甚至有一部分的唱功都不如现在的某些网红主播。
但他们应该算是网络歌手的原型吧?应该也可以说从他们开始,流量时代已经初具雏形了?
他们的昙花一现,在我看来,就是娱乐媒体从传统形式向网络形式转型的一次试验。
可惜,受限于当时的时代、科技、文化等原因,转型并不算成功,依然站在网络时代大门外徘徊。
直到10年前后,QQ音乐三大巨头横空出世:许嵩、汪苏泷、徐良。
这三位常年霸占QQ音乐排行榜前三,其歌曲不仅是90后非主流的御用情歌,还是QQ空间里的常驻BGM。
而在他们之前的国内音乐,很长一段时期给我的印象是,韩流来袭,欧美进犯。
印象中,当时国内音娱方面,只有周蔡两位在前顶着韩流,其他歌手都很乏力。
尤其是劲乐团、劲舞团这两款键盘大杀器的推波助澜之下,韩流杀穿,甚至已经杀到了最终BOSS周董面前。
战况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小拇指战神李贞贤就跟当年的阿杜一样,一夜之间爆红在大街小巷。
我相信当时喜欢听她歌的人,绝大多数都听不懂歌词是啥意思,但那动感到爆的节奏、节拍起飞的曲调,再配上李贞贤独特的嗓音和唱腔,真的是让很多年轻人都趋之若鹜。(为了避免有人抬杠,这些年轻人就指非主流们吧。)
紧随她而来的,就是高耀太、李孝利等一大帮韩流,韩曲、韩剧、韩星,三方总攻,睥睨一时。
而欧美方面,《上帝是个女孩》、迈克学摇滚,以及非主流的教母艾薇儿,小甜甜布兰妮,同样在国内与韩流争锋。
当时去网吧——非大城市的,郊区网吧,进到网吧里不是韩语就是英语,伴随着拍空格键的“啪啪啪”声,以及空气里的烟味、汗味、脚臭味,硬生生给熏出了一个夏天。
幸好当年周董一直水准在线,恐怕当时国内的音娱要全面败北了。
这也是我个人推崇周董的原因之一,除了他极具天赋的创作能力,还有他当年以一己之力抵御韩流的功绩。
为了避免说我是硬吹,贴个链接吧。
[url]https://3g.163.com/dy/article/H71C2QFH0553276R.html[/url]
直接百度搜相关关键字也可以搜出。
这种情况一直到10年前后,QQ音乐三大巨头的出现,才得到有效缓解。
至少他们很受当时非主流年轻人的喜欢——但我个人直到最近几年,突然喜欢上了许嵩,词曲都不错。
当然也并非全是他们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其实还是因为网络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触到更多的多元文化,对音乐的审美有了更高的标准。
同时大家对西方和韩流的热情逐步降低,才导致这三位的横空出世。
再往后的时代应该不用我再多说了,网络时代正式开启,流量明星也逐个出现。
说到这里,还是不得不谢谢王心凌,让我突然回忆起了那年的夏天、那年的网吧,以及那年的非主流小妹。
上面都是随心所想、随心所写,肯定有记忆偏差的地方,尤其是个人主观因素太强,纯扯淡,不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