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tortedVZN
2020-03-05T06:57:34+00:00
一:刘备爷爷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刘备父亲刘弘世仕州郡但早逝,刘备少时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可能大家觉得刘备少年时是个卖草鞋的吊丝,但实际上东汉一郡国只能举孝举廉各一人,且绝大多数的孝廉皆是当地的大姓子弟,尤郡守自行辟除的。也就是说刘备的宗族在本地也绝对是有影响力的,后面先主传也说:“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同宗的叔父资助他求学于汉末三杰之一的卢植以及刘备少时不太喜欢读书喜欢唱跳rap好看的衣服以及打猎,这些都不是一个寒门子弟出身所能做到的。同年,曹操被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根据后文王粲的描写已经有很多人猜测刘备在洛阳求学时已经和曹操相识甚至相友了
二:刘备游学结束后回到了河北通过自己求学时的人脉以及少年时结交过的豪侠开始建立自己的势力,关羽和张飞也在这时候投奔刘备成为他的左右手,三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184年刘备“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从军立功。之后怒鞭督邮弃官亡命。“顷之,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毌丘毅诣丹杨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复去官”之后又追随都尉毋丘毅去丹杨募兵,得县丞。然而刘备还是不满意这个职位,去官而去。王粲写“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复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 曹操赫然也在这次招兵之列。而且这个“复”恰好证实了前面刘备与曹操早年已相识的说法。之后曹操回洛阳而刘备去投靠公孙瓒。王粲又写了一句很让人震惊的话“曹操与刘备密言,备泄之於袁绍,绍知操有图已之意。操自咋其舌流血,以失言戒后世。”可见早年曹操和刘备的关系已经亲密到了可以互相密谋杀袁绍的程度。这也是为什么刘备丢徐州后投奔曹操后曹操对败军之将的刘备如此礼遇甚至认同只有刘备是和他一样的英雄了。而刘备之后借讨袁术之名迅速背叛曹操逃走,应该是袁绍南下后曹操知道是刘备泄露了他想要谋害袁绍的消息以后把自己的舌头咬出了血以记住这个失言的教训。
是不是觉得阿瞒像个傻白甜,配合他早年愿作汉征西将军的志向,以及至亲好友鲍信的战死和他爹被谋害接连打击后的黑化。简直就是一个屠龙少年变恶龙的故事[s:ac:哭笑]
然后再看汉中之战 果然就是宿命的对决[s:ac:哭笑]
再说点正经的:从髀肉复生到“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 ”我们也能看出先主最后百折不挠终成大业其中的难度几何,他推让徐州荆州的几次结局可能也让他在面对益州的诱惑面前还是动摇了。最后临死前对儿子说出了“汝父德薄,勿效之”以及大家都知道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两句名言,还有和田豫陈登这些因故未能投效仍对其念念不忘的旧臣,对黄权糜竺的谅解,还有关张赵魏延法正孔明等等的君臣际遇。这些无一不是汉末黑暗时代为数不多人性的闪光点,这才是许多人更加喜欢季汉的原因吧。[s:ac:blink]
二:刘备游学结束后回到了河北通过自己求学时的人脉以及少年时结交过的豪侠开始建立自己的势力,关羽和张飞也在这时候投奔刘备成为他的左右手,三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184年刘备“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从军立功。之后怒鞭督邮弃官亡命。“顷之,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毌丘毅诣丹杨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复去官”之后又追随都尉毋丘毅去丹杨募兵,得县丞。然而刘备还是不满意这个职位,去官而去。王粲写“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复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 曹操赫然也在这次招兵之列。而且这个“复”恰好证实了前面刘备与曹操早年已相识的说法。之后曹操回洛阳而刘备去投靠公孙瓒。王粲又写了一句很让人震惊的话“曹操与刘备密言,备泄之於袁绍,绍知操有图已之意。操自咋其舌流血,以失言戒后世。”可见早年曹操和刘备的关系已经亲密到了可以互相密谋杀袁绍的程度。这也是为什么刘备丢徐州后投奔曹操后曹操对败军之将的刘备如此礼遇甚至认同只有刘备是和他一样的英雄了。而刘备之后借讨袁术之名迅速背叛曹操逃走,应该是袁绍南下后曹操知道是刘备泄露了他想要谋害袁绍的消息以后把自己的舌头咬出了血以记住这个失言的教训。
是不是觉得阿瞒像个傻白甜,配合他早年愿作汉征西将军的志向,以及至亲好友鲍信的战死和他爹被谋害接连打击后的黑化。简直就是一个屠龙少年变恶龙的故事[s:ac:哭笑]
然后再看汉中之战 果然就是宿命的对决[s:ac:哭笑]
再说点正经的:从髀肉复生到“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 ”我们也能看出先主最后百折不挠终成大业其中的难度几何,他推让徐州荆州的几次结局可能也让他在面对益州的诱惑面前还是动摇了。最后临死前对儿子说出了“汝父德薄,勿效之”以及大家都知道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两句名言,还有和田豫陈登这些因故未能投效仍对其念念不忘的旧臣,对黄权糜竺的谅解,还有关张赵魏延法正孔明等等的君臣际遇。这些无一不是汉末黑暗时代为数不多人性的闪光点,这才是许多人更加喜欢季汉的原因吧。[s:ac:b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