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k's Mind Slave
2021-03-09T23:02:19+00:00
一、作者缺失文化常识
典型是著名小白文《大奉打更人》
有人以为书院读者看不起《大奉打更人》,澄清一下,这不是谣言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8/ekQbt6p-2evZcT3cSu0-7n.jpg.medium.jpg[/img][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8/ekQbt6p-5j6qZcT1kShs-13i.jpg.medium.jpg[/img]
这首诗当然不是什么半首律诗,这是七绝,作者在抄诗前起码应当查一查诗的相关资料。
又如很多小说搞不清楚古诗的“句”是多长
二、不合理的侧面描写
还是拿《大奉打更人》说事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8/ekQbt6p-5j6qZcT1kShs-13i.jpg.medium.jpg[/img]
每吟诵一两句引得全场惊诧,停顿一下,接着吟下几句。穿越小说里的这种情节简直就是为装B而装B,破坏了诗词一气呵成的美感。围观群众按理来说不一定能立刻从前两句识别出诗的好坏,而且基于基本礼貌,也不会在每一句间都发出感慨
三、改字,改词
改字词不是雷点,改的差是雷点
固然古音今音之间差别不小,所以我对平仄的要求不高,但起码应当做的押韵且没有重复。比如《绍宋》,抄的诗词改了地名,出现了重字
有些时候不改字也是一种雷点,例如作者在一部穿越到异界的小说里抄了
[quote]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quote]诗当然是好诗,但什么是“羌”,什么是“杨柳”,什么又是“玉门关”?
四、不抄“好诗”
不得不提《大奉打更人》里给儒家书院送颜真卿《劝学》,作者那匮乏的古典文学素养可见一斑
[quote]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quote]不客气的说,这首诗也就是打油诗水准,放在家训勉勉强强,想靠他博取文名还是算了吧
还有很多人喜欢抄某几首《沁园春》,只能说皇帝抄之无妨(虽然某些用词也不符合古人习惯),其他人还是别抄了
典型是著名小白文《大奉打更人》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8/ekQbt6p-2evZcT3cSu0-7n.jpg.medium.jpg[/img][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8/ekQbt6p-5j6qZcT1kShs-13i.jpg.medium.jpg[/img]
这首诗当然不是什么半首律诗,这是七绝,作者在抄诗前起码应当查一查诗的相关资料。
又如很多小说搞不清楚古诗的“句”是多长
二、不合理的侧面描写
还是拿《大奉打更人》说事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8/ekQbt6p-5j6qZcT1kShs-13i.jpg.medium.jpg[/img]
每吟诵一两句引得全场惊诧,停顿一下,接着吟下几句。穿越小说里的这种情节简直就是为装B而装B,破坏了诗词一气呵成的美感。围观群众按理来说不一定能立刻从前两句识别出诗的好坏,而且基于基本礼貌,也不会在每一句间都发出感慨
三、改字,改词
改字词不是雷点,改的差是雷点
固然古音今音之间差别不小,所以我对平仄的要求不高,但起码应当做的押韵且没有重复。比如《绍宋》,抄的诗词改了地名,出现了重字
有些时候不改字也是一种雷点,例如作者在一部穿越到异界的小说里抄了
[quote]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quote]诗当然是好诗,但什么是“羌”,什么是“杨柳”,什么又是“玉门关”?
四、不抄“好诗”
不得不提《大奉打更人》里给儒家书院送颜真卿《劝学》,作者那匮乏的古典文学素养可见一斑
[quote]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quote]不客气的说,这首诗也就是打油诗水准,放在家训勉勉强强,想靠他博取文名还是算了吧
还有很多人喜欢抄某几首《沁园春》,只能说皇帝抄之无妨(虽然某些用词也不符合古人习惯),其他人还是别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