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yWtheFur
2021-10-18T18:16:08+00:00
一个25年牡丹的第一次尝试脱单,最终以她给出标题这样的理由而结束。虽然这段经历已经过去三个月了,但是时至今日我心里还没有完全放下。思前想后决定还是把心路历程发出来,让各位过来之人帮忙复盘一下。没什么文笔,纯流水账大家勉强看一下吧。[s:ac:愁]
我都不知道该去怎么定义这段经历,算相亲?还是网恋?[s:ac:瞎]还是仅仅算交友?总之对于我这种平时从来不去接触女孩子的,人际交往中极其被动的社恐患者来说真的是前所未有的经历。
故事开始于某个被领导拖过去加班又无事可做的周末,我打开某站摸鱼,无意中看到了某个有关婚恋的话题,按照我平时的心态肯定是直接关掉不带一丝犹豫的。但是那天不知道是被家里催急了还是受了什么刺激[s:ac:哭笑],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就真的在评论区发了一段挺有诚意自我介绍,当然自我介绍里面也强调了自己自闭社恐的性格。我词穷不知道该怎么描述那个时候的心态,总之就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感觉冥冥之中有什么东西等待着我。三天之后,我收到了她发给我的私信,后来她和我说了她也是在当时做了完全不符合她平时性格的事情。
总之两个性格内向的人能开始聊天是挺困难的,但在机缘巧合之下,这段故事也算是开始了。她在私信里说这是她第一次主动,也希望我主动一点,于是我就真的尝试着主动了。刚开始就是在站内私信聊天,每天聊一次,每次一篇几百字的小作文。刚开始聊天的时候,手都在抖,手机都拿不稳[s:ac:瞎],只好用电脑写好了文案,改了又改然后一次性发出来。
在聊天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共性的特点很多:都是理工科,都比较宅,学历一致,同年毕业,年龄相仿,都是有点书生气不太善于处理人情世故的内向的性格,都非常单纯,三观也相近,工作所在的城市地理距离也不算很远。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都是母胎SOLO。我作为牡丹心理上其实也挺希望对方也是牡丹的,总之对我自己来说,和我相似度越高的人我和对方聊起来心理压力就越小。虽然我一直以来都不知道自己所期望的另一半是怎样的,但是在和她聊天的过程当中那样的轮廓逐渐清晰。我以为自己这个年龄是很难有这么青涩而又纯粹的情感经历了,然而她从一开始就完美符合我的憧憬。[s:ac:心]
虽然两个人都是慢热怕生的性格,但是后面的故事发展还是挺平稳的。加QQ,换照片(虽然只是闪照),她和我说过以前有和对方交换过照片之后就再也没有说过话的经历,可能对自己颜值有一点不自信?但是我看了觉得不错,是我可以接受的类型。双方都是又认真又怂的心理,聊天都是那么客气那么正经,有一种相敬如宾的感觉,所以推进起来难免还是会遇到一点困难。有一天晚上她第一次提出语音聊天,我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又怕会不会给自己室友带来奇怪的误解(我也不知道我在怂什么)[s:ac:晕],所以就拒绝了。拒绝之后又感觉不合适,想着自己会不会因为这件事降低了好感度啊,于是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几天之后找了一个空闲的晚上主动和她提出语言聊天,在聊天过程中弹钢琴给她听。那次弹琴之后她主动找我聊天的频率明显增加了,双方的熟悉程度进一步加深,聊天也更加坦诚。后面遇到心理障碍的时候也会主动找对方倾诉,我虽然不太擅长帮人排忧解难,但是也尽力去做。在我看来内向克制性格的人主动对别人倾诉是信任的一种表现,于是我开始策划更进一步的事情——见面。[s:ac:blink]
她的工作地点在上海,我当时则是在苏北的某个城市出差,和领导申请调休去南京处理个人事务之后,想着周末“顺便”去上海绕一圈。我把自己去上海的计划告诉她,说了早上来,晚上就搭高铁回去。于是就有了人生中第一次单独约妹子出来玩的经历,怎么定义这次见面呢?约会?网恋奔现?网友面基?还是说真的在相亲?[s:ac:哭笑]不对啊,我明明是那么排斥相亲的人。不想那么多了,得准备一下。
也许对于有些人来说,约妹子出来见面可能就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对于我来说又一次来到了前所未有的领域。我想着见面还是要和平时保持差不多的状态就好,虽然以我社恐的性格,习惯性的紧张肯定是免不了的,但是还是做自己比较好,我自己无论是性格啊,还是有什么缺点,平时聊天的时候都和她推心置腹地说过了,所以见面也没必要装作多么健谈的样子。然后就是一些细节啊,比如口香糖、充电宝、湿纸巾之类的要准备好,着装要注意一点。但是唯独没有准备要聊的话题,因为网上看了一些话题,都感觉太生硬了,以我惨淡的表达能力很容易尬聊,还不如到时候随机应变吧。
见面的事情,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和预期没什么差别吧,总之就是很平淡。不过既然是请大家帮忙复盘,我还是尽量描述一下吧。她来上海已经一年了,居然没有去过东方明珠/外滩/南京路步行街,当时我听到之后还是挺震惊的。本来还为不知道去哪里玩发愁,现在也不用考虑了。我和她早上约在陆家嘴见面,两个年满25周岁母胎SOLO已经工作经济独立的人,青涩的像两个15岁的孩子。见到真人第一印象还是不错的,感觉比照片上的要好看。我提出先去东方明珠玩吧,门票我昨天就已经预定好了,她说第一次见面还是AA吧,我说你不是说要请我吃饭吗,大家互相请就行没必要分那么细。总之双方都是有点过分客气了,虽然平时聊天也一样客气,这大概是性格问题。
然后就是有点小插曲,我事前知道她是恐高的,但没想到恐高那么严重,以至于从东方明珠的垂直电梯下来都感觉身体不适。当时让我觉得有点不知所措[s:ac:晕],景点里面又没有医务室,我问要不要去医院她又说没关系,好在她后来是调整过来了。
关于吃饭聊天的话题,我得承认自己临场应变能力不够,隔着屏幕聊天的时候自己的思绪大多数时候是清晰的,话题能接也能转。但是实际见面这种,自己实在是太欠缺和异性交往的经验了。再加上两个人之前在网上已经聊了一个多月,该了解的大多数情况都已经了解了,还真的没有什么能聊的,总之就是有点冷场。虽然我作为重度社恐对于饭桌上冷场这件事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初次见面没能化解有点尴尬的气氛不知道会不会对印象分降低很多。
下午本来是想着南京路商圈找个电影院应该挺容易的,没想到那边的电影院居然很少,全是小厅而且票早就订完了,没有合适的场次只能作罢。这个算我计划失策了,但如果提前订票的话又怕遇到特殊情况时间太赶来不及。总之看电影的计划没有达成的结果就是下午多了两个小时不知道干啥的时间,虽然身处繁华的商圈,但是两个人又都没有购物的计划,所以又尴尬地闲逛了两个小时。[s:ac:哭笑]
别的也实在没啥好说的,总之平时两个都是很宅基本不会出门逛街的人,难得出来一次也确实不知道干啥。原谅我用流水账的形式把这些记录下来,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重点在哪里。
告别之后,我想着也没留什么遗憾了,反正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能做的事情都做了,对方接不接受自己也不是我能决定的了。大不了做朋友,反正对方也不是什么坏人。但是有一点,就是感觉自己比较无趣,网上聊天的时候,这种无趣可以掩饰,线下见面却是另外一回事了。
整个见面过程中,她并没有流露出对我不舒服的感觉,也可能是我太木讷了所以感受不到,也可能是她风度保持的比较好。我当时的心理就是如果对方表白了我就接受了。我自己的态度还是维持现状不要停,等待进一步的升温。然而事违人愿,过了两天之后她回复我消息的频率明显降低了,我已经预感到了结局。[s:ac:冷]我和她最后一段对话就是这样的: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4qiozQ17a-18moZtT1kShs-2lv.jpeg[/img]
那次见面到后面我们都是抢着付款的,我出了门票和晚饭的钱,她出了午饭和奶茶的钱,算下来是我多一点。不过我也不会在乎了,本来花销也不大,况且第一次的经历对我来说弥足珍贵也不是这点钱能衡量的。唯一要说遗憾的就是最后说好了能当朋友,好友也没删,但是时至今日谁也没有再去联系对方。所以这段经历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
从5月下旬到7月中旬,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对我来说是一段如梦似幻般的经历,感觉比今年的任何一段时间都长。在此期间我经历了第一次被人搭讪,第一次和同龄异性推心置腹地聊得这么深入,第一次和网友见面,第一次约同龄的女孩子出去玩……也眼看着自己的生活从灰色到蔷薇色再到灰色。[s:ac:愁]
除了结局,一切都那么美好,然而这个结局我至今还不能够完全理解。当初被她搭讪是因为我们相似点多,最后被拒绝也是因为相似点多。这个“我们性格太相近了”真的是她拒绝我的理由吗?为什么她打出这句话的时候要加上两个“可能”呢,会不会是其它的原因?是不是见面的时候我哪里做的不到位却又自己没感觉到?[s:ac:咦]总之这些答案我都无从知晓了,以她的性格即使有其它原因也不会说的吧。再说她从一开始说的都是真话,我实在没有理由认为她最后拒绝我的理由是假的。
总之从这段两个月不到经历结束到现在已经过去三个月了吧,心理上大概是恢复到之前的状态了,精神上却又陷入迷茫。因为是人生中第一次尝试脱单的经历,所以对我来说格外难忘,为什么会是见光死的结局呢,我至今搞不明白。我似乎是比较倾向于和自己相似的人的,难得遇到相似的,对方却希望互补,两个内向的人注定没有好结局吗?[s:ac:忧伤]
写到这里我也不知道该说啥了,总之谢谢能看到这里的各位,有什么建议还请提一下。
我都不知道该去怎么定义这段经历,算相亲?还是网恋?[s:ac:瞎]还是仅仅算交友?总之对于我这种平时从来不去接触女孩子的,人际交往中极其被动的社恐患者来说真的是前所未有的经历。
故事开始于某个被领导拖过去加班又无事可做的周末,我打开某站摸鱼,无意中看到了某个有关婚恋的话题,按照我平时的心态肯定是直接关掉不带一丝犹豫的。但是那天不知道是被家里催急了还是受了什么刺激[s:ac:哭笑],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就真的在评论区发了一段挺有诚意自我介绍,当然自我介绍里面也强调了自己自闭社恐的性格。我词穷不知道该怎么描述那个时候的心态,总之就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感觉冥冥之中有什么东西等待着我。三天之后,我收到了她发给我的私信,后来她和我说了她也是在当时做了完全不符合她平时性格的事情。
总之两个性格内向的人能开始聊天是挺困难的,但在机缘巧合之下,这段故事也算是开始了。她在私信里说这是她第一次主动,也希望我主动一点,于是我就真的尝试着主动了。刚开始就是在站内私信聊天,每天聊一次,每次一篇几百字的小作文。刚开始聊天的时候,手都在抖,手机都拿不稳[s:ac:瞎],只好用电脑写好了文案,改了又改然后一次性发出来。
在聊天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共性的特点很多:都是理工科,都比较宅,学历一致,同年毕业,年龄相仿,都是有点书生气不太善于处理人情世故的内向的性格,都非常单纯,三观也相近,工作所在的城市地理距离也不算很远。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都是母胎SOLO。我作为牡丹心理上其实也挺希望对方也是牡丹的,总之对我自己来说,和我相似度越高的人我和对方聊起来心理压力就越小。虽然我一直以来都不知道自己所期望的另一半是怎样的,但是在和她聊天的过程当中那样的轮廓逐渐清晰。我以为自己这个年龄是很难有这么青涩而又纯粹的情感经历了,然而她从一开始就完美符合我的憧憬。[s:ac:心]
虽然两个人都是慢热怕生的性格,但是后面的故事发展还是挺平稳的。加QQ,换照片(虽然只是闪照),她和我说过以前有和对方交换过照片之后就再也没有说过话的经历,可能对自己颜值有一点不自信?但是我看了觉得不错,是我可以接受的类型。双方都是又认真又怂的心理,聊天都是那么客气那么正经,有一种相敬如宾的感觉,所以推进起来难免还是会遇到一点困难。有一天晚上她第一次提出语音聊天,我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又怕会不会给自己室友带来奇怪的误解(我也不知道我在怂什么)[s:ac:晕],所以就拒绝了。拒绝之后又感觉不合适,想着自己会不会因为这件事降低了好感度啊,于是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几天之后找了一个空闲的晚上主动和她提出语言聊天,在聊天过程中弹钢琴给她听。那次弹琴之后她主动找我聊天的频率明显增加了,双方的熟悉程度进一步加深,聊天也更加坦诚。后面遇到心理障碍的时候也会主动找对方倾诉,我虽然不太擅长帮人排忧解难,但是也尽力去做。在我看来内向克制性格的人主动对别人倾诉是信任的一种表现,于是我开始策划更进一步的事情——见面。[s:ac:blink]
她的工作地点在上海,我当时则是在苏北的某个城市出差,和领导申请调休去南京处理个人事务之后,想着周末“顺便”去上海绕一圈。我把自己去上海的计划告诉她,说了早上来,晚上就搭高铁回去。于是就有了人生中第一次单独约妹子出来玩的经历,怎么定义这次见面呢?约会?网恋奔现?网友面基?还是说真的在相亲?[s:ac:哭笑]不对啊,我明明是那么排斥相亲的人。不想那么多了,得准备一下。
也许对于有些人来说,约妹子出来见面可能就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对于我来说又一次来到了前所未有的领域。我想着见面还是要和平时保持差不多的状态就好,虽然以我社恐的性格,习惯性的紧张肯定是免不了的,但是还是做自己比较好,我自己无论是性格啊,还是有什么缺点,平时聊天的时候都和她推心置腹地说过了,所以见面也没必要装作多么健谈的样子。然后就是一些细节啊,比如口香糖、充电宝、湿纸巾之类的要准备好,着装要注意一点。但是唯独没有准备要聊的话题,因为网上看了一些话题,都感觉太生硬了,以我惨淡的表达能力很容易尬聊,还不如到时候随机应变吧。
见面的事情,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和预期没什么差别吧,总之就是很平淡。不过既然是请大家帮忙复盘,我还是尽量描述一下吧。她来上海已经一年了,居然没有去过东方明珠/外滩/南京路步行街,当时我听到之后还是挺震惊的。本来还为不知道去哪里玩发愁,现在也不用考虑了。我和她早上约在陆家嘴见面,两个年满25周岁母胎SOLO已经工作经济独立的人,青涩的像两个15岁的孩子。见到真人第一印象还是不错的,感觉比照片上的要好看。我提出先去东方明珠玩吧,门票我昨天就已经预定好了,她说第一次见面还是AA吧,我说你不是说要请我吃饭吗,大家互相请就行没必要分那么细。总之双方都是有点过分客气了,虽然平时聊天也一样客气,这大概是性格问题。
然后就是有点小插曲,我事前知道她是恐高的,但没想到恐高那么严重,以至于从东方明珠的垂直电梯下来都感觉身体不适。当时让我觉得有点不知所措[s:ac:晕],景点里面又没有医务室,我问要不要去医院她又说没关系,好在她后来是调整过来了。
关于吃饭聊天的话题,我得承认自己临场应变能力不够,隔着屏幕聊天的时候自己的思绪大多数时候是清晰的,话题能接也能转。但是实际见面这种,自己实在是太欠缺和异性交往的经验了。再加上两个人之前在网上已经聊了一个多月,该了解的大多数情况都已经了解了,还真的没有什么能聊的,总之就是有点冷场。虽然我作为重度社恐对于饭桌上冷场这件事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初次见面没能化解有点尴尬的气氛不知道会不会对印象分降低很多。
下午本来是想着南京路商圈找个电影院应该挺容易的,没想到那边的电影院居然很少,全是小厅而且票早就订完了,没有合适的场次只能作罢。这个算我计划失策了,但如果提前订票的话又怕遇到特殊情况时间太赶来不及。总之看电影的计划没有达成的结果就是下午多了两个小时不知道干啥的时间,虽然身处繁华的商圈,但是两个人又都没有购物的计划,所以又尴尬地闲逛了两个小时。[s:ac:哭笑]
别的也实在没啥好说的,总之平时两个都是很宅基本不会出门逛街的人,难得出来一次也确实不知道干啥。原谅我用流水账的形式把这些记录下来,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重点在哪里。
告别之后,我想着也没留什么遗憾了,反正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能做的事情都做了,对方接不接受自己也不是我能决定的了。大不了做朋友,反正对方也不是什么坏人。但是有一点,就是感觉自己比较无趣,网上聊天的时候,这种无趣可以掩饰,线下见面却是另外一回事了。
整个见面过程中,她并没有流露出对我不舒服的感觉,也可能是我太木讷了所以感受不到,也可能是她风度保持的比较好。我当时的心理就是如果对方表白了我就接受了。我自己的态度还是维持现状不要停,等待进一步的升温。然而事违人愿,过了两天之后她回复我消息的频率明显降低了,我已经预感到了结局。[s:ac:冷]我和她最后一段对话就是这样的: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4qiozQ17a-18moZtT1kShs-2lv.jpeg[/img]
那次见面到后面我们都是抢着付款的,我出了门票和晚饭的钱,她出了午饭和奶茶的钱,算下来是我多一点。不过我也不会在乎了,本来花销也不大,况且第一次的经历对我来说弥足珍贵也不是这点钱能衡量的。唯一要说遗憾的就是最后说好了能当朋友,好友也没删,但是时至今日谁也没有再去联系对方。所以这段经历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
从5月下旬到7月中旬,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对我来说是一段如梦似幻般的经历,感觉比今年的任何一段时间都长。在此期间我经历了第一次被人搭讪,第一次和同龄异性推心置腹地聊得这么深入,第一次和网友见面,第一次约同龄的女孩子出去玩……也眼看着自己的生活从灰色到蔷薇色再到灰色。[s:ac:愁]
除了结局,一切都那么美好,然而这个结局我至今还不能够完全理解。当初被她搭讪是因为我们相似点多,最后被拒绝也是因为相似点多。这个“我们性格太相近了”真的是她拒绝我的理由吗?为什么她打出这句话的时候要加上两个“可能”呢,会不会是其它的原因?是不是见面的时候我哪里做的不到位却又自己没感觉到?[s:ac:咦]总之这些答案我都无从知晓了,以她的性格即使有其它原因也不会说的吧。再说她从一开始说的都是真话,我实在没有理由认为她最后拒绝我的理由是假的。
总之从这段两个月不到经历结束到现在已经过去三个月了吧,心理上大概是恢复到之前的状态了,精神上却又陷入迷茫。因为是人生中第一次尝试脱单的经历,所以对我来说格外难忘,为什么会是见光死的结局呢,我至今搞不明白。我似乎是比较倾向于和自己相似的人的,难得遇到相似的,对方却希望互补,两个内向的人注定没有好结局吗?[s:ac:忧伤]
写到这里我也不知道该说啥了,总之谢谢能看到这里的各位,有什么建议还请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