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0T02:49:27+00:00
本文以罗列事实和数据为主,基于事实所做出的基本判断为辅,全方位阐述,为什么天音控股是2021年剩下的时间里,能跑出来的最大黑马。
背景:
1)美国从18年/19年开始对中国半导体行业逐步开始围攻,20年9月15日之后,HW无法通过台积电代工获得芯片。作为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设计厂,海思,设计的5nm以及7nm 5G手机芯片,再也无法获得。
2)HW在20年底对荣耀进行了剥离,由多家供应商、渠道商以及国资进行收购。之后采购美国高通以及台湾联发科的5G手机芯片顺利,并在最新的一个季度的国内的市占率已经超过了小米。由此可见,米国似乎并不是要全盘杀死华为手机,毕竟荣耀也只是剥离出了HW而已,卖的还是一样的手机,只是芯片从海思换成了高通。由此推断,米国的战略目标,只是制裁海思相关的,而并非想要制裁涉及消费者业务的荣耀手机。换句话说,之前制裁荣耀和华为,是因为你们与海思是连带关系,现在荣耀,你脱离了这个连带关系,那么你就不在制裁范围之内了。
3)目前尚未解决5G手机芯片采购问题的还有,华为的P和Mate以及Nova。
4)以芯片断供前的2019年为案例,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 467,304百万元。在智能手机领域,2019年,华为(含荣耀)智能手机发货量超过2.4亿台。
华为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858,833百万元,同比增长19.1%。净利润为人民币62,656百万元,同比增长5.6%。
5)天珑移动,根据官网,目前具备4500万台手机产能,新工厂正在规划3000万台的产能。
天音收购案怎么解读:
1)天音的收购案由东莞国资委主导,有网友扒出注册地址离华为注册地址仅10分钟车程。
2)根据以上背景分析,我想这次收购的战略意图已经足够清晰。华为手机部门作为2019年,为地方政府贡献年收入4000多亿,400多亿利润,超过100亿税收的巨无霸。一日不解决芯片问题,地方政府能够安稳的坐着吗?此收购案的最终目的,猜测则是为了解决尚未解决5G手机芯片采购问题的华为P、Mate以及Nova。
天珑的作用:
1)天珑是国内除闻泰和华勤以外比较有名的ODM厂商,在海外也有品牌。根据公告,逻辑推理天珑会承担未来的P、Mate以及Nova的供应链采购(可能只是以后不会叫P和Mate,换个名字而已。)、组装、以及最重要的5G芯片的采购,由华为输出研发以及技术,最终在天音,这个全国最大的手机分销商这里,或者华为的旗舰店里以“华为智选”的形式产生销售。逻辑产生了闭环。
收购案对天音有什么意义:
1)此收购案中,根据天音的公告,天音可能占到25-35%的股权。意味着未来新手机的销售利润的25-35%,会计入天音的投资收益里。下面的测算,我就按30%进行假设。
2)这个投资收益会有多少呢?
大致估算,2019年,手机业务占华为收入约6成,而手机业务的利润率明显高于华为的其他部门业务的利润率,暂且假设利润占到7成。大致体量则是,手机业务4670亿收入,利润大概438亿,综合净利率接近10%的样子(华为的净利率水平已经是非常高的利润率水平,参考小米,其季度间会有波动,但大概在2-4%的水平)。总利润438亿,2.4亿台手机,单机利润平均下来大概在182块钱。注意,这是19年华为包含荣耀的时候,当时荣耀是作为中低端价位的策略去打的,所以利润率估计会低一些。但我的假设下,就以最保守的10%的净利率来算。
假如第一年(2022年),天珑的4500万产能一半用来做老的P和Mate价格段的手机,单价假设5000元,单机利润假设为500元;一半用来做Nova价格段的手机,单价假设1500元,单机利润150元。全年产生收入1462亿,利润146亿。天音则会计入其中的30%到投资收益中,约44亿。
所以总的报表层面的净利润,会到45亿-50亿的水平。
天音控股值多少钱/如何估值:
1)假设老的业务值50亿。
2)新业务给予22年20xPE的估值,对应880亿。基于天珑仍在扩产,增速在23年会更快。
3)逻辑上来算的话,基于以上的背景以及推理,天音其实就是华为手机25-35%。小米接近5000亿人民币的估值,我认为拿到5G芯片后的华为,估值会恢复到之前的超过万亿的水平,所以对于天音的中远期来说,也许3000亿才是终点。第一步是先到930亿的合理估值。
4)概念方面,天音控股才是最正宗的所谓的“华为”,“鸿蒙”概念股,真正的风险低(国资操盘),有业绩(华为手机的3成)的低估值大黑马。
总结:
这次东莞国资委与深圳国资委的联合收购案,是国家意志的最好体现。也希望收购案尽快落地,让我们可以再一次买到“华为”手机。
也希望我国的芯片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未来不用再受制于高端芯片的卡脖子。
背景:
1)美国从18年/19年开始对中国半导体行业逐步开始围攻,20年9月15日之后,HW无法通过台积电代工获得芯片。作为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设计厂,海思,设计的5nm以及7nm 5G手机芯片,再也无法获得。
2)HW在20年底对荣耀进行了剥离,由多家供应商、渠道商以及国资进行收购。之后采购美国高通以及台湾联发科的5G手机芯片顺利,并在最新的一个季度的国内的市占率已经超过了小米。由此可见,米国似乎并不是要全盘杀死华为手机,毕竟荣耀也只是剥离出了HW而已,卖的还是一样的手机,只是芯片从海思换成了高通。由此推断,米国的战略目标,只是制裁海思相关的,而并非想要制裁涉及消费者业务的荣耀手机。换句话说,之前制裁荣耀和华为,是因为你们与海思是连带关系,现在荣耀,你脱离了这个连带关系,那么你就不在制裁范围之内了。
3)目前尚未解决5G手机芯片采购问题的还有,华为的P和Mate以及Nova。
4)以芯片断供前的2019年为案例,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 467,304百万元。在智能手机领域,2019年,华为(含荣耀)智能手机发货量超过2.4亿台。
华为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858,833百万元,同比增长19.1%。净利润为人民币62,656百万元,同比增长5.6%。
5)天珑移动,根据官网,目前具备4500万台手机产能,新工厂正在规划3000万台的产能。
天音收购案怎么解读:
1)天音的收购案由东莞国资委主导,有网友扒出注册地址离华为注册地址仅10分钟车程。
2)根据以上背景分析,我想这次收购的战略意图已经足够清晰。华为手机部门作为2019年,为地方政府贡献年收入4000多亿,400多亿利润,超过100亿税收的巨无霸。一日不解决芯片问题,地方政府能够安稳的坐着吗?此收购案的最终目的,猜测则是为了解决尚未解决5G手机芯片采购问题的华为P、Mate以及Nova。
天珑的作用:
1)天珑是国内除闻泰和华勤以外比较有名的ODM厂商,在海外也有品牌。根据公告,逻辑推理天珑会承担未来的P、Mate以及Nova的供应链采购(可能只是以后不会叫P和Mate,换个名字而已。)、组装、以及最重要的5G芯片的采购,由华为输出研发以及技术,最终在天音,这个全国最大的手机分销商这里,或者华为的旗舰店里以“华为智选”的形式产生销售。逻辑产生了闭环。
收购案对天音有什么意义:
1)此收购案中,根据天音的公告,天音可能占到25-35%的股权。意味着未来新手机的销售利润的25-35%,会计入天音的投资收益里。下面的测算,我就按30%进行假设。
2)这个投资收益会有多少呢?
大致估算,2019年,手机业务占华为收入约6成,而手机业务的利润率明显高于华为的其他部门业务的利润率,暂且假设利润占到7成。大致体量则是,手机业务4670亿收入,利润大概438亿,综合净利率接近10%的样子(华为的净利率水平已经是非常高的利润率水平,参考小米,其季度间会有波动,但大概在2-4%的水平)。总利润438亿,2.4亿台手机,单机利润平均下来大概在182块钱。注意,这是19年华为包含荣耀的时候,当时荣耀是作为中低端价位的策略去打的,所以利润率估计会低一些。但我的假设下,就以最保守的10%的净利率来算。
假如第一年(2022年),天珑的4500万产能一半用来做老的P和Mate价格段的手机,单价假设5000元,单机利润假设为500元;一半用来做Nova价格段的手机,单价假设1500元,单机利润150元。全年产生收入1462亿,利润146亿。天音则会计入其中的30%到投资收益中,约44亿。
所以总的报表层面的净利润,会到45亿-50亿的水平。
天音控股值多少钱/如何估值:
1)假设老的业务值50亿。
2)新业务给予22年20xPE的估值,对应880亿。基于天珑仍在扩产,增速在23年会更快。
3)逻辑上来算的话,基于以上的背景以及推理,天音其实就是华为手机25-35%。小米接近5000亿人民币的估值,我认为拿到5G芯片后的华为,估值会恢复到之前的超过万亿的水平,所以对于天音的中远期来说,也许3000亿才是终点。第一步是先到930亿的合理估值。
4)概念方面,天音控股才是最正宗的所谓的“华为”,“鸿蒙”概念股,真正的风险低(国资操盘),有业绩(华为手机的3成)的低估值大黑马。
总结:
这次东莞国资委与深圳国资委的联合收购案,是国家意志的最好体现。也希望收购案尽快落地,让我们可以再一次买到“华为”手机。
也希望我国的芯片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未来不用再受制于高端芯片的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