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rade kaedehara🍁
2021-05-28T00:21:22+00:00
聊下。
那波还坚守1 2线的问题不大。
广东几个,内地县城大量拿地,直接把自己负债率推高。
另外华夏幸福,直接被河北的环京概念gank没了。
是的,就算是恒大这样体量的也累的够呛。地产市场太过割裂了,一城一策一城一价
民企还是不行,大环境转向的时候,民企极其容易出战略错误
Reply to [pid=520197599,26969926,1]Reply[/pid] Post by [uid=62184830]一念十界[/uid] (2021-05-30 13:26)
陆续还有不少雷估计要爆。
我非常好奇当初这帮人集体重资三四线是怎么想的
说白了 就是赌运气啊,他们赌输了啊。现在非一线和省会城市的 房地产的最大问题,缺乏流动性。没有外地人接盘。只要出现砸盘。完全就是死路。因为没人接盘了。上一波搞下来,农村没有买房的是少数了。剩下的也是去省会买了。
Reply to [pid=520197599,26969926,1]Reply[/pid] Post by [uid=62184830]一念十界[/uid] (2021-05-30 13:26)
我从业十多年房企,可以跟你讲,这些私企老板其实战略眼光真的一般甚至可以说没有,但却都有一个通病,根本无法听取别人的意见。因为在野蛮发展时代,这种霸蛮以及赌性反而可以让他们在万千小公司中脱颖而出,并且做大做强,但是一旦时代转折,这就是他们翻船的劣根性了。
为什么国企会好一些,因为国企的发展并不是一个人说了算,很多时候会有阻力,也就会有反思,于是就有了避险意识,导致反而不那么容易折戟。
一个企业如果头部领导人的权威过重,在打江山阶段可以说是非常好的优势,但是到了后续稳定保持阶段,这就是最大的劣势了。
所以可以预见,有一些企业例如格力,眼看慢慢衰落却无法避免
这只能说明这些老板不适应时代了..但不代表他们以前不适应时代.英雄落幕可以留点口德吗.
Reply to [pid=520225380,26969926,1]Reply[/pid] Post by [uid=60249238]反杀猪联盟[/uid] (2021-05-30 15:41)
这么说吧,我觉得有个故事写的很好,就是一部电梯,从1楼升到30楼,里面有4个老板,A一直努力向上跳,B,一直在做俯卧撑,C一直蹲在门口,D拿头撞周围人。升到顶楼的时候有个记者来了,问道,请问你们是如何达到如此高度的?A回到,只要不断的努力向上努力跳跃,哪怕是你暂时的资金无法企及,但是搏一搏,你就能一直提升。B说,只要你俯视市场,不断的探底价格,你才能一直提升。C说,你要不变应万变,倾听市场开启的声音。D:你要侧向施压,跑过同等竞争者,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可以说在国内的房产商有90%的民企老板就是这样成功的,很多就是拿出自己全部身家,靠着关系或者其他手段,来这么几波,然后就起来了。这里面存在着幸存者偏差以及蓝海竞争的原因。
到了现在,浪潮退去,谁在裸泳一下就看到了,为什么一年可以倒闭3000多加房地产企业?这些人与其说是当年的成功,不如说真的是运气。恰巧这些人还真以为自己掌握了成功的秘诀,陷入自己的逻辑自洽,无法容忍外部的不同声音,在我们外人看来明显风险收益完全不成比例的事情也要一意孤行。
我曾经在一家小房企呆过,老板一意孤行在湖南邵阳的郊区投资一个项目 ,楼面地价甚至已经和当时市价差距不大的时候,当时所有人都坚决反对,但是老板一意孤行,最后破产。
其实就算他赌对了,房价翻倍他最多也就赚个10%几,但是一旦失败他就是分分钟身败名裂,但是他还是一定要干。这种老板在房地产这种短时间冲起来的行业实在是太多了,最后亏得内裤都没有的,光我认识的都有10几个。
我以前总告诫自己说,这些人能当老板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但是十几年来我接触得实在太多了,感觉他们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致使我真的无法尊敬他们,他们成功确实有他们的独到之处,但是远远无法掩盖他们的弱点。
Reply to [pid=520228493,26969926,1]Reply[/pid] Post by [uid=450981]ilyrenee[/uid] (2021-05-30 15:56)
……北京,任某人,2000出头,直接点名仅有一线城市存在地产概念。
这伙去三四线干的不多评价。
之前赌赢了,后面赌输了,不是很好理解么。
一个产业在吹泡泡的时候,明知道最后泡沫会破会一地鸡毛,但是能安耐不住看别人赚钱,自己不赚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