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E_KEN-DOG
2024-10-27T18:41:51+00:00
临近年底,一看排班表上还有五天年假没用,本着绝不浪费一天假期的原则,准备用五天年假加四天休息凑个小长假,见见老同学们,和认识许久但没见过面的网友们。于是一合计,成都这边朋友多点,背上书包就出发。
10.27下午从山西出发,经过西安汉中巴中成都重庆,一共拜访了五位老朋友。有的还在上学,有的在待业…但是无一例外的,曾经对未来充满想象的年轻人们,现在只剩下唉声叹气了。
感触颇多,也有些碎碎念。趁着假期也要结束了,先写在这。不知道有没有熟人看到,我尽量模糊表达吧。
先说本人情况吧,男,山西人,2020年毕业 毕业当年正逢疫情期间,在家名为考公实则啃老了两年。好在家里不差我这点,而且因为小时候爸妈经常不在家也觉得对我有亏,就这么混过来了。22年觉得不能这么干了,于是到处投简历,进了当地一家国营煤矿。煤矿干了两年技术员,早六晚六月休五天。期间总觉得压力大假期少,结果和朋友们一交流,才知道自己运气真是不错。
朋友A,女,比我小一届又是五年制,22年毕业。
“我也没什么计划,先多学多看吧”是我大学期间社团的朋友,毕业之后小社团成员各奔东西,我俩因为一些事务交接一直有交流,慢慢居然处成了好朋友。她成绩不出彩,但也不坏。既没有什么亮点也没有什么优势的很普通的大学生。但她家庭条件不错又是独生女,所以她找工作并非养家糊口而是更倾向于自我实现——于是待业到今年四月。期间试了在本地找工作、在北京找工作、考研、考雅思,最终在北京找到一份月薪四千多的工作,并在10.21收到了试用期不通过——下一步准备上点专业相关的培训课,看看能不能稍好一点。
朋友B,男,我的高中同学,今年研究生毕业。
“兄弟,我现在已经被这b班腌入味了”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的反面例子。高考成绩优异,提前批进军工专业,只要不挂科稳稳当当读下来直接进部队。然后挂科了。打回普通专业,包分配也没了,只得自己努力——人很机灵,在b站做内容有一万多粉丝——但是b站什么b样大家也都知道,不是长久之计,于是20年毕业后考研,今年毕业后疯狂投简历,进了北京某厂。当年的他嬉笑怒骂,今天的他下班后连明日方舟都懒得打开。
朋友C,女,没见过面但是能天天唠到半夜的网友,研二在读。
“我只想做一个快乐的小女孩”认识她的时候她是大三,熟起来的时候她在考研。聊天话题经历多次转变,一开始是游戏,后来是穿搭,再后来是分享生活和互相发吊图。偶尔会旅游,对漂亮裙子感兴趣,画画很好看,然后直到今年开始关注找工作相关内容,风格一下子变了。上一句还在说这个周边想买,下一句直接他妈的工作都找不到买什么买。聊天内容也慢慢支离破碎了起来——发发牢骚,还能咋办呢。最新进度已经去算命了,因为算命先生说她有官运于是报了国考打算考公试试。呃…
朋友D,男,五黑小团体之一,比我小四岁。
“其实我也不知道能干什么”家庭条件一般,学习一般,正统二次元,会穿痛衣出门那种。因为高考一般所以上了个普通二本,也没什么二次元之外的爱好。他家条件一般但是有几个牛逼亲戚,于是毕业后不太发愁出路——倒不如说家里都给他安排好了,要么就去某个亲戚厂里做工,要么就找关系进某个单位再找机会考编制。但是因为他平时和我们一群社畜一起打游戏,耳濡目染的,在面对这种选择时候反倒患得患失。
朋友E,男,认识六年的吹逼网友,大三在读
“这么沉重吗”刚认识那会他高中我大学,现在他大学我工作。今年终于是抓住机会线下单杀了,吃饭时候他忽然问我:“你觉得我毕业之后能干什么,我现在没啥方向啊。”我组织了半分钟的措辞,想了半天应该鼓励他还是实话实话,最后只是一声叹息,掏出手机给他看我和上面几个朋友的聊天记录。他非常快速的跳过了这个话题,看来是也意识到了什么。
“那还能咋办呢”
以往建政时候总会感慨,经济好差年轻人好难。和朋友们见一见唠唠嗑,这个好难的感觉才被具象成了离职证明、考公教材、月入四千、和支离破碎的沉默。我不知道我写出来之后,那种语句中的迷茫感还能剩下多少,但是那还能咋办呢?
10.27下午从山西出发,经过西安汉中巴中成都重庆,一共拜访了五位老朋友。有的还在上学,有的在待业…但是无一例外的,曾经对未来充满想象的年轻人们,现在只剩下唉声叹气了。
感触颇多,也有些碎碎念。趁着假期也要结束了,先写在这。不知道有没有熟人看到,我尽量模糊表达吧。
先说本人情况吧,男,山西人,2020年毕业 毕业当年正逢疫情期间,在家名为考公实则啃老了两年。好在家里不差我这点,而且因为小时候爸妈经常不在家也觉得对我有亏,就这么混过来了。22年觉得不能这么干了,于是到处投简历,进了当地一家国营煤矿。煤矿干了两年技术员,早六晚六月休五天。期间总觉得压力大假期少,结果和朋友们一交流,才知道自己运气真是不错。
朋友A,女,比我小一届又是五年制,22年毕业。
“我也没什么计划,先多学多看吧”是我大学期间社团的朋友,毕业之后小社团成员各奔东西,我俩因为一些事务交接一直有交流,慢慢居然处成了好朋友。她成绩不出彩,但也不坏。既没有什么亮点也没有什么优势的很普通的大学生。但她家庭条件不错又是独生女,所以她找工作并非养家糊口而是更倾向于自我实现——于是待业到今年四月。期间试了在本地找工作、在北京找工作、考研、考雅思,最终在北京找到一份月薪四千多的工作,并在10.21收到了试用期不通过——下一步准备上点专业相关的培训课,看看能不能稍好一点。
朋友B,男,我的高中同学,今年研究生毕业。
“兄弟,我现在已经被这b班腌入味了”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的反面例子。高考成绩优异,提前批进军工专业,只要不挂科稳稳当当读下来直接进部队。然后挂科了。打回普通专业,包分配也没了,只得自己努力——人很机灵,在b站做内容有一万多粉丝——但是b站什么b样大家也都知道,不是长久之计,于是20年毕业后考研,今年毕业后疯狂投简历,进了北京某厂。当年的他嬉笑怒骂,今天的他下班后连明日方舟都懒得打开。
朋友C,女,没见过面但是能天天唠到半夜的网友,研二在读。
“我只想做一个快乐的小女孩”认识她的时候她是大三,熟起来的时候她在考研。聊天话题经历多次转变,一开始是游戏,后来是穿搭,再后来是分享生活和互相发吊图。偶尔会旅游,对漂亮裙子感兴趣,画画很好看,然后直到今年开始关注找工作相关内容,风格一下子变了。上一句还在说这个周边想买,下一句直接他妈的工作都找不到买什么买。聊天内容也慢慢支离破碎了起来——发发牢骚,还能咋办呢。最新进度已经去算命了,因为算命先生说她有官运于是报了国考打算考公试试。呃…
朋友D,男,五黑小团体之一,比我小四岁。
“其实我也不知道能干什么”家庭条件一般,学习一般,正统二次元,会穿痛衣出门那种。因为高考一般所以上了个普通二本,也没什么二次元之外的爱好。他家条件一般但是有几个牛逼亲戚,于是毕业后不太发愁出路——倒不如说家里都给他安排好了,要么就去某个亲戚厂里做工,要么就找关系进某个单位再找机会考编制。但是因为他平时和我们一群社畜一起打游戏,耳濡目染的,在面对这种选择时候反倒患得患失。
朋友E,男,认识六年的吹逼网友,大三在读
“这么沉重吗”刚认识那会他高中我大学,现在他大学我工作。今年终于是抓住机会线下单杀了,吃饭时候他忽然问我:“你觉得我毕业之后能干什么,我现在没啥方向啊。”我组织了半分钟的措辞,想了半天应该鼓励他还是实话实话,最后只是一声叹息,掏出手机给他看我和上面几个朋友的聊天记录。他非常快速的跳过了这个话题,看来是也意识到了什么。
“那还能咋办呢”
以往建政时候总会感慨,经济好差年轻人好难。和朋友们见一见唠唠嗑,这个好难的感觉才被具象成了离职证明、考公教材、月入四千、和支离破碎的沉默。我不知道我写出来之后,那种语句中的迷茫感还能剩下多少,但是那还能咋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