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o brioche
2020-06-10T07:05:50+00:00
问:此次北京新发新冠疫情,暴发点为何指向批发市场?
吴尊友:我们研究人员日常在采集带有病毒的生物样本时,通常都是在低温下保存。温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时间越长。在批发市场,很多海产品都是冷冻储存,在这样的环境下,病毒能够存活很长时间,传染人的几率也更大。另外农产品批发市场每天都有大量人员进出,只要有一个人携带病毒,若未能被发现而进入市场,就可能会造成疫情的扩散。
依据既往的知识和经验初步判断,北京突然出现本土新冠疫情,有两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批发市场里被新冠病毒污染的海产品或肉类是源头。批发市场很多海产品、牛羊肉等都不是北京本地产的,而是外地输入的,包括海外进口。目前全球每天有十几万新增新冠病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处理海产品或牛羊肉等时可能会造成污染。这些产品运到北京的批发市场后,批发市场的人在操作时,手会接触这些产品。我们知道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他们的手接触到被污染的产品,再擦鼻子揉眼睛,就会被感染。一开始症状轻微,如果没有意识到,在工作中还可能会造成人传人。
第二种可能,有其他的传染来源。新发地批发市场人流量非常大,市场上的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出入新发地批发市场的人是传染源。比如,他可能是一个从其他疫源地过来的人,被感染之后症状很轻,自己当时也没注意,此后对新发地批发市场造成了污染,导致了疫情的集聚。由于目前发现的几个病例都与新发地批发市场有关联,于是把注意力都转到了新发地。
至于到底是市场里被污染的海产品或肉食品是最初的传染源头,还是出入市场的人是传染源头,这两种可能都存在。但根据北京目前的状况,第一种情况可能性更大。
为此,我们需要搜集以下几个方面的数据。一是把所有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的信息搜集齐全后,把人和人之间的接触关系、传播链条、传播网络构建起来,这是流行病学的调查。
二是依赖于大数据技术,把所有感染者的行动轨迹梳理出来,他们的行动轨迹能够给我们一些提示,他们是否有共同的暴露点,比如几个确诊病人过去几天都出现在新发地附近某地。
三是实验室的生物技术,通过研究病毒的基因序列来帮助研判病毒可能的来源。对所提取样本的病毒基因进行研究分析,看它与北京2个月前出现的新冠病毒是否一样,还是跟哈尔滨、舒兰更相似,或者是同美国、欧洲等地流行的病毒株更接近。通过这些分析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信息。
问:有分析说,海鲜不太可能作为一种传染源,因为鱼类作为低等生物,鱼类病毒传染给人的情况几乎没有发生过,也就是说三文鱼本身作为病毒载体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您对此怎么看?
吴尊友:这种分析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全对。野生动物携带和进口物品携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果子狸、蝙蝠这些野生动物本身可以携带冠状病毒,病毒在其体内繁殖,它们却不发病。进口物品携带则是指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工人在处理物品时污染了这些物品,被污染物品进口到国内后,其他人在处理过程当中被感染。所以野生动物是携带病毒,海产品是被污染后表面携带病毒。
正常自然界的鱼身体内是不会带冠状病毒的。但是鱼被捕捞之后,由于处理的工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可能导致鱼的表面被污染,而污染的海产品被运到中国,中国工人处理过程中受到了感染,进而导致人与人的进一步传播。当然这也只是一种推测,需要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证实。
目前的形势下,做好生鲜、果蔬等货物的检验检疫,这些都很有必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两种情况:一种是海外进口的物品。目前海外疫情比中国严重,从疫情严重国家进口的物品要格外注意。另外一种是冷冻运输的物品,包括海产品、牛羊肉等。这些情况下都需要加强检疫。
[url]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515730635751587?_wb_client_=1[/url]
吴尊友:我们研究人员日常在采集带有病毒的生物样本时,通常都是在低温下保存。温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时间越长。在批发市场,很多海产品都是冷冻储存,在这样的环境下,病毒能够存活很长时间,传染人的几率也更大。另外农产品批发市场每天都有大量人员进出,只要有一个人携带病毒,若未能被发现而进入市场,就可能会造成疫情的扩散。
依据既往的知识和经验初步判断,北京突然出现本土新冠疫情,有两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批发市场里被新冠病毒污染的海产品或肉类是源头。批发市场很多海产品、牛羊肉等都不是北京本地产的,而是外地输入的,包括海外进口。目前全球每天有十几万新增新冠病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处理海产品或牛羊肉等时可能会造成污染。这些产品运到北京的批发市场后,批发市场的人在操作时,手会接触这些产品。我们知道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他们的手接触到被污染的产品,再擦鼻子揉眼睛,就会被感染。一开始症状轻微,如果没有意识到,在工作中还可能会造成人传人。
第二种可能,有其他的传染来源。新发地批发市场人流量非常大,市场上的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出入新发地批发市场的人是传染源。比如,他可能是一个从其他疫源地过来的人,被感染之后症状很轻,自己当时也没注意,此后对新发地批发市场造成了污染,导致了疫情的集聚。由于目前发现的几个病例都与新发地批发市场有关联,于是把注意力都转到了新发地。
至于到底是市场里被污染的海产品或肉食品是最初的传染源头,还是出入市场的人是传染源头,这两种可能都存在。但根据北京目前的状况,第一种情况可能性更大。
为此,我们需要搜集以下几个方面的数据。一是把所有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的信息搜集齐全后,把人和人之间的接触关系、传播链条、传播网络构建起来,这是流行病学的调查。
二是依赖于大数据技术,把所有感染者的行动轨迹梳理出来,他们的行动轨迹能够给我们一些提示,他们是否有共同的暴露点,比如几个确诊病人过去几天都出现在新发地附近某地。
三是实验室的生物技术,通过研究病毒的基因序列来帮助研判病毒可能的来源。对所提取样本的病毒基因进行研究分析,看它与北京2个月前出现的新冠病毒是否一样,还是跟哈尔滨、舒兰更相似,或者是同美国、欧洲等地流行的病毒株更接近。通过这些分析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信息。
问:有分析说,海鲜不太可能作为一种传染源,因为鱼类作为低等生物,鱼类病毒传染给人的情况几乎没有发生过,也就是说三文鱼本身作为病毒载体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您对此怎么看?
吴尊友:这种分析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全对。野生动物携带和进口物品携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果子狸、蝙蝠这些野生动物本身可以携带冠状病毒,病毒在其体内繁殖,它们却不发病。进口物品携带则是指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工人在处理物品时污染了这些物品,被污染物品进口到国内后,其他人在处理过程当中被感染。所以野生动物是携带病毒,海产品是被污染后表面携带病毒。
正常自然界的鱼身体内是不会带冠状病毒的。但是鱼被捕捞之后,由于处理的工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可能导致鱼的表面被污染,而污染的海产品被运到中国,中国工人处理过程中受到了感染,进而导致人与人的进一步传播。当然这也只是一种推测,需要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证实。
目前的形势下,做好生鲜、果蔬等货物的检验检疫,这些都很有必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两种情况:一种是海外进口的物品。目前海外疫情比中国严重,从疫情严重国家进口的物品要格外注意。另外一种是冷冻运输的物品,包括海产品、牛羊肉等。这些情况下都需要加强检疫。
[url]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515730635751587?_wb_client_=1[/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