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serole
2021-10-10T00:27:31+00:00
在外进修多年,我刚回东北的第一顿饭,就是师门聚餐。?
铁锅里沸腾着土豆和鹅肉,刚出锅的锅包肉和雪绵豆沙还散发着热气,但这饭我却吃着味同嚼蜡。
因为桌上的一盘饺子。?
在东北,讲究'上车饺子下车面'。饺子虽然好吃,但却不该出现在接风宴的头菜上。
导师虽然医术高超但是却性格古板守旧,按他的脾气,这么'不规矩'的事情发生,肯定会有人为此挨骂。
我刚要起身去问服务员是不是上错了,身边的导师仿佛心领神会般拉住我:
'菜没上错。'
'今天既是给你接风,也是一场离别宴。'
大师兄抢白道:'是啊师弟,我们所有人下周都要走了。'
'走了?全走?走去哪?'
小师弟嘟囔道:'深圳、广州、杭州。总之,我们都决定走了。'
东北医疗怎么了?
为什么走?
这个问题如鲠在喉,噎得我是什么都吃不下,碗里的五花肉和血肠都不香了。
虽然最近几年,医院的老熟人老同学们是走的走,飞得飞。甚至有的科室还出现了应届博士当科室带头人的笑话。但我怎么也没想到,离开东北真实发生在我的师兄,甚至是自己的老师身上。
东北医疗正在崩溃吗?这个问题没有文献可以回答。
无论从哪个数据看,你会惊讶的发现:东北的医疗资源和水平并不低,甚至要比某些中部省份还要雄厚。
作为共和国阵痛的主要承受者,东北经济饱受风霜雨。但另一方面,'再穷的爱新觉罗也有黄缎子缝裤裆。'城市化规模最高和人均文盲率最低等底蕴使东北的医疗资源依旧毫不逊色。
从医疗人才上看,辽吉黑都有一所全国一流的医学院校。而看医院规模,在复旦大学的医院排行榜上,东三省的顶级三甲医院无论是规模还是床占比也都在榜单前列。
但医疗繁荣,并不代表医疗人员繁荣。
国内有学者分析了 1996~2015 年我国四大区域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数据,发现从支出总量来看,我国东北地区长时间增速垫底。这其中,关于卫生人力资源相关支出垫底的尤为明显。
东北地区由 1996 年的 31.44 亿元增长到 2015 年的 801.74 亿元 ,20 年仅仅增长 了 25.5 倍 ,是四大区域中增长倍数最少的区域 ,年均增长率仅仅为 18.5%,增长率也是四大区域中最低的
这一点,我们这些一线医务深知其中个味。但这些弊端还不至于让我的整个师门和科室全部出走。
盯着五花肉的肥油慢慢凝成白色脂肪,我决定要问个明白。
那些准备离开的人
'我老了,手术台站了几十年让我一身病,也该享享福了。'主任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我无语凝咽。
在东北,有个特殊的词叫'熬冬'。有些老人秋天还在劳动公园跳舞下棋,但可能春天到了就再也见不到了。
'深圳有一家私立医院聘我做主任,收入上的涨幅自然不说了。主要是图它清闲事少。'主任说,他以后会开一种名为'X 大专家'的门诊,一周。而剩下的时间干的事情,也是老师此次离开的真正目的——带孙子。
老师说自己女儿在深圳结婚定居,一直无暇照顾孩子。而妻子早逝,偌大的家只有老师一人,此次南下也是为了照顾外孙。
'虽然故土难离,但只有一个人的故土还是故土么。'老师叹了口气。
大师兄紧接着说道:'我这次离开也就是为了两个字,钱和前。'?
师兄苦笑着说,晋升副高之后,他接到了广州一个国家医疗中心的电话。对面开出来的筹码让他难以拒绝:'薪资什么的自不必说,其他的科研配套和待遇真的不是东北任何一个地方可以比的。'
一杯白酒下肚,我读懂了师兄的怨郁。几年前,师兄曾有一次去北医进修的机会,但在院里的'规矩'下,他被迫让出名额。后来,那个顶替师兄的医生现在已经挂上副院长的头衔。
'在咱们医院,老师辞职必然人走茶凉。与其在这里做一个没有背景的小医生,我还不如南下机会多一些。'
老师和大师兄的话,让这次师门宴气氛为之一冷。我抬头看了看对面正忙着起酒的小师弟,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在我刚去进修的时候,就知道了小师弟的遭遇:虽然其科研临床都很硬,但面试本院未过。
后来才知道,家境贫寒的小师弟是倒在了唐僧取经的最后一关——被阿难和迦叶索要人事。
一场接风宴,硬生生吃成了离别宴。目送着老师一行人上车回家,我突然感觉到秋天的东北真的好冷。
透彻心扉的冷。
那些正在离开的人
老师和师兄师弟们走后,医院很快就塞进来了新的主任和新的主治们,但接踵而至的是各种医疗事故和投诉。
为了明哲保身,刚刚进修回来的我已经在申请调至科研岗。
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东北这片黑土上不止盛产粮食,也盛产人才。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那些喜人的水稻会装成一列列铁皮运往关内。与此同时,人才们也如粮食般流入了山海关。
这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了很多分析东北医生出走的文章,有些说的很对,但有些也说的不对。
起码在我身边来说,离开只是为了活的更好而已。
[url]http://3g.dxy.cn/bbs/topic/45554940[/url]
铁锅里沸腾着土豆和鹅肉,刚出锅的锅包肉和雪绵豆沙还散发着热气,但这饭我却吃着味同嚼蜡。
因为桌上的一盘饺子。?
在东北,讲究'上车饺子下车面'。饺子虽然好吃,但却不该出现在接风宴的头菜上。
导师虽然医术高超但是却性格古板守旧,按他的脾气,这么'不规矩'的事情发生,肯定会有人为此挨骂。
我刚要起身去问服务员是不是上错了,身边的导师仿佛心领神会般拉住我:
'菜没上错。'
'今天既是给你接风,也是一场离别宴。'
大师兄抢白道:'是啊师弟,我们所有人下周都要走了。'
'走了?全走?走去哪?'
小师弟嘟囔道:'深圳、广州、杭州。总之,我们都决定走了。'
东北医疗怎么了?
为什么走?
这个问题如鲠在喉,噎得我是什么都吃不下,碗里的五花肉和血肠都不香了。
虽然最近几年,医院的老熟人老同学们是走的走,飞得飞。甚至有的科室还出现了应届博士当科室带头人的笑话。但我怎么也没想到,离开东北真实发生在我的师兄,甚至是自己的老师身上。
东北医疗正在崩溃吗?这个问题没有文献可以回答。
无论从哪个数据看,你会惊讶的发现:东北的医疗资源和水平并不低,甚至要比某些中部省份还要雄厚。
作为共和国阵痛的主要承受者,东北经济饱受风霜雨。但另一方面,'再穷的爱新觉罗也有黄缎子缝裤裆。'城市化规模最高和人均文盲率最低等底蕴使东北的医疗资源依旧毫不逊色。
从医疗人才上看,辽吉黑都有一所全国一流的医学院校。而看医院规模,在复旦大学的医院排行榜上,东三省的顶级三甲医院无论是规模还是床占比也都在榜单前列。
但医疗繁荣,并不代表医疗人员繁荣。
国内有学者分析了 1996~2015 年我国四大区域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数据,发现从支出总量来看,我国东北地区长时间增速垫底。这其中,关于卫生人力资源相关支出垫底的尤为明显。
东北地区由 1996 年的 31.44 亿元增长到 2015 年的 801.74 亿元 ,20 年仅仅增长 了 25.5 倍 ,是四大区域中增长倍数最少的区域 ,年均增长率仅仅为 18.5%,增长率也是四大区域中最低的
这一点,我们这些一线医务深知其中个味。但这些弊端还不至于让我的整个师门和科室全部出走。
盯着五花肉的肥油慢慢凝成白色脂肪,我决定要问个明白。
那些准备离开的人
'我老了,手术台站了几十年让我一身病,也该享享福了。'主任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我无语凝咽。
在东北,有个特殊的词叫'熬冬'。有些老人秋天还在劳动公园跳舞下棋,但可能春天到了就再也见不到了。
'深圳有一家私立医院聘我做主任,收入上的涨幅自然不说了。主要是图它清闲事少。'主任说,他以后会开一种名为'X 大专家'的门诊,一周。而剩下的时间干的事情,也是老师此次离开的真正目的——带孙子。
老师说自己女儿在深圳结婚定居,一直无暇照顾孩子。而妻子早逝,偌大的家只有老师一人,此次南下也是为了照顾外孙。
'虽然故土难离,但只有一个人的故土还是故土么。'老师叹了口气。
大师兄紧接着说道:'我这次离开也就是为了两个字,钱和前。'?
师兄苦笑着说,晋升副高之后,他接到了广州一个国家医疗中心的电话。对面开出来的筹码让他难以拒绝:'薪资什么的自不必说,其他的科研配套和待遇真的不是东北任何一个地方可以比的。'
一杯白酒下肚,我读懂了师兄的怨郁。几年前,师兄曾有一次去北医进修的机会,但在院里的'规矩'下,他被迫让出名额。后来,那个顶替师兄的医生现在已经挂上副院长的头衔。
'在咱们医院,老师辞职必然人走茶凉。与其在这里做一个没有背景的小医生,我还不如南下机会多一些。'
老师和大师兄的话,让这次师门宴气氛为之一冷。我抬头看了看对面正忙着起酒的小师弟,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在我刚去进修的时候,就知道了小师弟的遭遇:虽然其科研临床都很硬,但面试本院未过。
后来才知道,家境贫寒的小师弟是倒在了唐僧取经的最后一关——被阿难和迦叶索要人事。
一场接风宴,硬生生吃成了离别宴。目送着老师一行人上车回家,我突然感觉到秋天的东北真的好冷。
透彻心扉的冷。
那些正在离开的人
老师和师兄师弟们走后,医院很快就塞进来了新的主任和新的主治们,但接踵而至的是各种医疗事故和投诉。
为了明哲保身,刚刚进修回来的我已经在申请调至科研岗。
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东北这片黑土上不止盛产粮食,也盛产人才。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那些喜人的水稻会装成一列列铁皮运往关内。与此同时,人才们也如粮食般流入了山海关。
这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了很多分析东北医生出走的文章,有些说的很对,但有些也说的不对。
起码在我身边来说,离开只是为了活的更好而已。
[url]http://3g.dxy.cn/bbs/topic/45554940[/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