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don82
2021-05-24T01:57:23+00:00
唐代卜天寿《论语·郑玄注》文书抄本
卜天寿就是唐朝时期,新疆吐鲁番的一位小朋友,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在做完老师布置的抄写《论语·郑玄注》作业后,在作业本上即兴写下了两首充满童趣的诗句:“写书今日了,先生莫鹹池(嫌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他道侧书易,我道侧书难。侧书还侧读,还须侧眼看”,生动刻画出了淘气可爱的顽童心理,这些随手写下的文字使得这些文书卷子不再是冰冷的古籍,而充满着人类心灵史今古相接的鲜活气息,也因此这件作业本意义特殊而青史留名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31/-7Q2o-8yzqK2oT1kShs-bh.jpg[/img]
这件文书1969年出土于阿斯塔那古墓363号墓,长538厘米,宽27厘米,为“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西州高昌县宁昌乡厚风里义年”仅12岁的学生卜天寿书写,内容为《论语》中《八佾(yi)》、《里仁》、《公冶长》三篇,以及《为政》部分。卷末还写有《三台词》、《千字文》和其他诗句等。有意思的是,这位12岁的学生卜天寿,在做完作业后,还写下了两首充满童趣的绝句,使得1300多年前的小学生学习生活生动有趣,一下拉近了我们现代人的和古人的距离!
卜天寿就是唐朝时期,新疆吐鲁番的一位小朋友,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在做完老师布置的抄写《论语·郑玄注》作业后,在作业本上即兴写下了两首充满童趣的诗句:“写书今日了,先生莫鹹池(嫌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他道侧书易,我道侧书难。侧书还侧读,还须侧眼看”,生动刻画出了淘气可爱的顽童心理,这些随手写下的文字使得这些文书卷子不再是冰冷的古籍,而充满着人类心灵史今古相接的鲜活气息,也因此这件作业本意义特殊而青史留名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31/-7Q2o-8yzqK2oT1kShs-bh.jpg[/img]
这件文书1969年出土于阿斯塔那古墓363号墓,长538厘米,宽27厘米,为“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西州高昌县宁昌乡厚风里义年”仅12岁的学生卜天寿书写,内容为《论语》中《八佾(yi)》、《里仁》、《公冶长》三篇,以及《为政》部分。卷末还写有《三台词》、《千字文》和其他诗句等。有意思的是,这位12岁的学生卜天寿,在做完作业后,还写下了两首充满童趣的绝句,使得1300多年前的小学生学习生活生动有趣,一下拉近了我们现代人的和古人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