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
2020-08-16T18:13:35+00:00
两句题外:
1,汪海林微博曾经笑称:当初煤老板们和他在会所,搂着技师,琢磨着怎么宣扬正能量
2,《阿拉丁神灯》的原著《一千零一夜》里阿拉丁的设定其实是个中国人,当然故事本身也在不断迭代,经过迪士尼的一部动画一部电影后,全世界的这个年代成长的小朋友们眼里阿拉丁就是迪士尼演的那样的故事了
其实我不觉得迪士尼改编阿拉丁的时候有什么别有用心或者种族观念。如果非常非常简单的好坏来概括吧,迪士尼改编的挺好的
----------------------------------------------------------
说回正题,标题中又蠢又坏的坏呢,是指影视的资本,资本嘛装的都是生意,不寒掺,但是为什么说坏呢。
就像汪海林吐槽煤老板一样,影视圈里很多资本,他们谈主义,谈正能量,谈民族情怀,谈爱国,谈一切美好的,都是为了挣钱。
然后这群坏呢,就找上了影视圈里的一帮蠢,于是又蠢又坏就开始了,影视圈这帮人真的就不说主义,不说这正能量,不说民族情怀,不说爱国了。他们现在连拍个市井生活都接不了地气贴进不了生活,拍个职场剧都像平行时空的世界
包括汪海林除开知名几个,他又出产了多少一言难尽的剧本?影视圈这帮导演编剧,拍戏说可以,拍胡说可以,拍改编可以,拍生活拍历史就也变的开始胡说胡编了。
最适合他们的就是历史里生活里,给个名字,一句话故事,他能给你编气势磅礴酣畅淋漓感觉来了BGM都响起来了,一旦生活里每个人息息相关或者历史里记录的十分明确,他们就觉得不够味了,来我来给你改改。
于是又蠢又坏的资本和影视圈一结合,就成了专业给正能量,给民族,给国家,给主义产屎的机器
比如《八佰》就是这部机器的又一产物,讲道理,《八佰》从这部机器产物中已经算是很好的产品了,比他的一种前辈们都要光鲜亮丽,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叫好者
然而这部机器的产物就是这样,拍的差了令人恶心,如一众抗日神剧,拍的好了更令人恶心,如《八佰》《集结号》《亮剑》等。很多里面违反历史违反军事的情节,其实很简单,都是导演和编剧一拍脑门的产物
--------------------------
当然我说抗日神剧恶心,想必认同的不少,我说后三者恶心,想必要被喷不少。不说最近的《八佰》后两者时不时的拿出来也是高楼预订。
在这一整套产屎机器的作用下,军史方面的作品长期以往展现出来的是什么呢?(即使抛开各种抗日神剧)
文化普及度最高的,哪怕长征过程中都不忘教士兵识字,有条件就办学校的的我党,变成了一群土包子。
各种兵靠拉壮丁,将靠不到军事里小学水平的黄埔速成班的果党,成了人均光鲜亮丽专业伟光正军人,特别是中央军,德械师,配上黄埔出身的将军,那一看就很能打,老兵油子,兵痞可以酌情交给杂牌军
我军优秀的参谋作业,变成了只会靠吹号坑蒙欺骗战士当替死鬼,哦,还得配合安排我军军号谱里不存在的集结号才能把故事圆上
我党我军中优秀的政工人才们,向好的刻画呢,变成了生活委员,贤内助,管后勤的。向差的刻画呢小人的,耍心眼的,拖后腿的,打小报告的。总的呢,没啥用的。
而且这些片子的主题主旨十分的宏大向上,正能量。我国的影视工业技术水平也在不断进步,于是给了这群资本导演们产屎裹上了糖衣,拍的越好就越能给更多的观众看见。
要说有什么阴谋论嘛,还真没有,就像迪士尼拍阿拉丁拍的挺好的, 甚至迪士尼不蠢也不坏,只想靠个好故事赚钱,他讲的越好越影响了更多的人。
--------------------------
刚毕业的时候,跟过福建某公司的剧组实习,拍的都是海峡剧,有现代的,也有民国的,为什么呢,因为当地和国家政策,拍海峡剧有这方面的资金政策支持。
老板呢,和领导们视察讲的都是海峡情,政策,主义,民族。请的都是台湾各种不入流的导演,拍出来的呢,现代不知道是哪里的现代,民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民国。
后来就不做影视这行业了,在后来听朋友说,18年收视率很高, 但是口碑很差的《娘道》也是原来公司有参与的,说做个爆款。
贴一篇报道里的一句话。
[quote]其实,中老年收视群体难道爱看的是《娘道》的封建三观吗?恐怕未必。
起码现在的中年收视群体,难道不是养育了独生子女的一代人?很多有独生女的父母,难道会赞成女儿有柳瑛娘一样的人生选择和自我定位?摸着良心说,《娘道》的好看,是郭靖宇导演一贯的接地气中国传奇的又一次胜利。
不论是剧情节奏的吸引人、服化道的精致、演员的演技,《娘道》都算中上之作。尤其是在今年一通瞎拍、所谓面向年轻观众的各种创新式剧集里,可看度高的不是一星半点。
《娘道》最终以高收视低口碑收场,导演若能和观众反思女权一样反思自己的作品,或许下次能带来真正的“女性史诗”,起码让年轻人陪父母看电视时不再如坐针毡。[/quote]其实这篇评论改改,很适合《八佰》等很多产屎机器的产物。资金的投入技术的进步演员的演技确实可以让一部片子看来很好拍的很好,仅此而已。屎不过终究是屎。
就像电视剧以收视率说话,电影以票房说话,我很久没看电视剧里,不知抗日神剧,海峡剧如今如何。
但是《八佰》如今的票房表现,可以预想到,一定还会有更新鲜的屎端上来,哪怕就是近现代有无数史料第一手报道完整的战斗经过的军史曾经直接震撼激励了四万万中华同胞们,影视圈的蠢们依然会要"艺术"加工一道,好体现他们的作用。
1,汪海林微博曾经笑称:当初煤老板们和他在会所,搂着技师,琢磨着怎么宣扬正能量
2,《阿拉丁神灯》的原著《一千零一夜》里阿拉丁的设定其实是个中国人,当然故事本身也在不断迭代,经过迪士尼的一部动画一部电影后,全世界的这个年代成长的小朋友们眼里阿拉丁就是迪士尼演的那样的故事了
其实我不觉得迪士尼改编阿拉丁的时候有什么别有用心或者种族观念。如果非常非常简单的好坏来概括吧,迪士尼改编的挺好的
----------------------------------------------------------
说回正题,标题中又蠢又坏的坏呢,是指影视的资本,资本嘛装的都是生意,不寒掺,但是为什么说坏呢。
就像汪海林吐槽煤老板一样,影视圈里很多资本,他们谈主义,谈正能量,谈民族情怀,谈爱国,谈一切美好的,都是为了挣钱。
然后这群坏呢,就找上了影视圈里的一帮蠢,于是又蠢又坏就开始了,影视圈这帮人真的就不说主义,不说这正能量,不说民族情怀,不说爱国了。他们现在连拍个市井生活都接不了地气贴进不了生活,拍个职场剧都像平行时空的世界
包括汪海林除开知名几个,他又出产了多少一言难尽的剧本?影视圈这帮导演编剧,拍戏说可以,拍胡说可以,拍改编可以,拍生活拍历史就也变的开始胡说胡编了。
最适合他们的就是历史里生活里,给个名字,一句话故事,他能给你编气势磅礴酣畅淋漓感觉来了BGM都响起来了,一旦生活里每个人息息相关或者历史里记录的十分明确,他们就觉得不够味了,来我来给你改改。
于是又蠢又坏的资本和影视圈一结合,就成了专业给正能量,给民族,给国家,给主义产屎的机器
比如《八佰》就是这部机器的又一产物,讲道理,《八佰》从这部机器产物中已经算是很好的产品了,比他的一种前辈们都要光鲜亮丽,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叫好者
然而这部机器的产物就是这样,拍的差了令人恶心,如一众抗日神剧,拍的好了更令人恶心,如《八佰》《集结号》《亮剑》等。很多里面违反历史违反军事的情节,其实很简单,都是导演和编剧一拍脑门的产物
--------------------------
当然我说抗日神剧恶心,想必认同的不少,我说后三者恶心,想必要被喷不少。不说最近的《八佰》后两者时不时的拿出来也是高楼预订。
在这一整套产屎机器的作用下,军史方面的作品长期以往展现出来的是什么呢?(即使抛开各种抗日神剧)
文化普及度最高的,哪怕长征过程中都不忘教士兵识字,有条件就办学校的的我党,变成了一群土包子。
各种兵靠拉壮丁,将靠不到军事里小学水平的黄埔速成班的果党,成了人均光鲜亮丽专业伟光正军人,特别是中央军,德械师,配上黄埔出身的将军,那一看就很能打,老兵油子,兵痞可以酌情交给杂牌军
我军优秀的参谋作业,变成了只会靠吹号坑蒙欺骗战士当替死鬼,哦,还得配合安排我军军号谱里不存在的集结号才能把故事圆上
我党我军中优秀的政工人才们,向好的刻画呢,变成了生活委员,贤内助,管后勤的。向差的刻画呢小人的,耍心眼的,拖后腿的,打小报告的。总的呢,没啥用的。
而且这些片子的主题主旨十分的宏大向上,正能量。我国的影视工业技术水平也在不断进步,于是给了这群资本导演们产屎裹上了糖衣,拍的越好就越能给更多的观众看见。
要说有什么阴谋论嘛,还真没有,就像迪士尼拍阿拉丁拍的挺好的, 甚至迪士尼不蠢也不坏,只想靠个好故事赚钱,他讲的越好越影响了更多的人。
--------------------------
刚毕业的时候,跟过福建某公司的剧组实习,拍的都是海峡剧,有现代的,也有民国的,为什么呢,因为当地和国家政策,拍海峡剧有这方面的资金政策支持。
老板呢,和领导们视察讲的都是海峡情,政策,主义,民族。请的都是台湾各种不入流的导演,拍出来的呢,现代不知道是哪里的现代,民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民国。
后来就不做影视这行业了,在后来听朋友说,18年收视率很高, 但是口碑很差的《娘道》也是原来公司有参与的,说做个爆款。
贴一篇报道里的一句话。
[quote]其实,中老年收视群体难道爱看的是《娘道》的封建三观吗?恐怕未必。
起码现在的中年收视群体,难道不是养育了独生子女的一代人?很多有独生女的父母,难道会赞成女儿有柳瑛娘一样的人生选择和自我定位?摸着良心说,《娘道》的好看,是郭靖宇导演一贯的接地气中国传奇的又一次胜利。
不论是剧情节奏的吸引人、服化道的精致、演员的演技,《娘道》都算中上之作。尤其是在今年一通瞎拍、所谓面向年轻观众的各种创新式剧集里,可看度高的不是一星半点。
《娘道》最终以高收视低口碑收场,导演若能和观众反思女权一样反思自己的作品,或许下次能带来真正的“女性史诗”,起码让年轻人陪父母看电视时不再如坐针毡。[/quote]其实这篇评论改改,很适合《八佰》等很多产屎机器的产物。资金的投入技术的进步演员的演技确实可以让一部片子看来很好拍的很好,仅此而已。屎不过终究是屎。
就像电视剧以收视率说话,电影以票房说话,我很久没看电视剧里,不知抗日神剧,海峡剧如今如何。
但是《八佰》如今的票房表现,可以预想到,一定还会有更新鲜的屎端上来,哪怕就是近现代有无数史料第一手报道完整的战斗经过的军史曾经直接震撼激励了四万万中华同胞们,影视圈的蠢们依然会要"艺术"加工一道,好体现他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