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ty Is Life
2021-01-25T03:24:35+00:00
@界面新闻:[当中国经济从劳动密集型转型,谁将补位中国?]
过去70年,先是日本,然后是亚洲四小龙,之后是中国,先后走出了通过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带动经济起飞的道路。
如今,伴随中国劳动力减少、劳动成本增加,以及中国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并开启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有关制造业外迁的讨论越来越多。
谁将补位中国?哈佛肯尼迪学院教授Gordon Hanson在最新刊登在NBER上的一篇论文里回顾了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在全球的变迁,称世界再次处在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地发生重大变化的边缘。
但截至目前,似乎还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地区有能力承接中国庞大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论文推测了三种转变机制:
一是劳动密集型出口的生产能力被其他新兴经济体承接;
二是技术变革让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
三是制造业生产在中国内部——从东部沿海到内陆——的迁移。
作者分析认为,目前来看,第一种和第三种机制似乎进展缓慢,而第二种机制则完全没有发挥作用。
[url]https://weibo.com/5182171545/JEWm4gjVb[/url]
长文:[url]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354597574421315675[/url]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7Q16o-bmfsZdT3cSnc-dc.jpg[/img]
过去70年,先是日本,然后是亚洲四小龙,之后是中国,先后走出了通过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带动经济起飞的道路。
如今,伴随中国劳动力减少、劳动成本增加,以及中国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并开启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有关制造业外迁的讨论越来越多。
谁将补位中国?哈佛肯尼迪学院教授Gordon Hanson在最新刊登在NBER上的一篇论文里回顾了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在全球的变迁,称世界再次处在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地发生重大变化的边缘。
但截至目前,似乎还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地区有能力承接中国庞大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论文推测了三种转变机制:
一是劳动密集型出口的生产能力被其他新兴经济体承接;
二是技术变革让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
三是制造业生产在中国内部——从东部沿海到内陆——的迁移。
作者分析认为,目前来看,第一种和第三种机制似乎进展缓慢,而第二种机制则完全没有发挥作用。
[url]https://weibo.com/5182171545/JEWm4gjVb[/url]
长文:[url]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354597574421315675[/url]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7Q16o-bmfsZdT3cSnc-dc.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