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hiri
2019-11-25T14:14:26+00:00
本人90后,出生在中部二线省会城市,算是独生子女了,看到论坛里不少人在讨论关于低生育率之类的问题,作为一名在其中正受着影响的人,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1.本人家境还算可以,父亲在本地最好的大学当老师,母亲是医生,今年退休,从小一块长大的发小大多跟我的情况类似,我们也基本都考上了211及以上的学校,但在过年大家回来一块吃饭的时候,大家普遍都对结婚生育的事情不甚了了。个人认为一方面可能是他们大部分都读研读博,刚工作没多久,觉得现在说谈婚论嫁有些过早。另一方面就是一线和发达二线那堪称变态的房价了。很多男生的想法就是打拼到30,看看情况,不行就回家。
PS:所谓的发达二线指的是除了北上广深四大一线以外,以南京,杭州,武汉为代表的发达城市。
2.另一个感触是,同龄人里面不少对奋斗这个东西越来越不屑一顾,我本人没去一线和发达二线长期呆过,不太清楚他们究竟碰到了什么,但以自己的一个亲身经历来说说吧,13年毕业后,进入本地一家央企工作,实习一年后转正,母亲就开始给我考虑婚房的事情,经过一番选择,在本地二环(目前已经明确有四环,五环正在规划)附近购入房屋一套,由于家境尚可,家里直接将房款一把付清,但在从签完合同到房屋交付的两年时间里,我生生见证着这套房屋的价格翻了一倍。我本人整体花钱还算比较省,再加上本地工作,吃住在家,大部分工资都能存下来,但看看自己存下的工资和两年翻了一倍的房价,我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
由于我从小在大学校园长大,家教也比较严,所以从小就有说能依靠自己的工资过上生活才算独立的观念,但看看本地的房价,我工作居然在我自己的家乡买不起房,不得不让我怀疑自己长了这么大,是不是还在啃老。
3.发现了一个比较神奇的悖论,任何一个稳定的国家,购买不动产都是一个大笔的投资,都是需要慎重考虑,但国内现在的情况导致年轻人需要在婚龄(30之前)就要有不动产,我总觉得这个哪里有不对的地方。
4.总觉的现在的教育出现了一个投资回报极低的情况,国内现在的任何省份,能考上211的不超过5%,985的1%,但是除去那些所谓的劝退专业以外,哪怕你进入了IT/金融这种好一些的专业,常规月收入大概也就8000左右(而且不少还是996),而按照现在的教育成本来说,你会发现这个投资回报差的惊人,不管是学区房还是补习班动辄都要6-7位数的花费,我实在不知道要孩子的意义在哪里。
5.现在的经济形势不太好,按理说在现在应该尽可能的保留现金,减少投资和借债,但是除了工资不涨以外,其他的都在涨价,出现了一个两难的情况。不知道是因为这个世界太复杂,还是我太笨了。
6.毕竟父亲和很多认识的叔叔阿姨都在大学工作,有些时候几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听他们说,现在哪怕是传统意义上认为本科相对好找工作的工科类专业,现在的考研率都超过了一半。而我下班的路上会路过区教育局,这几年我已经见过多次一大早就在教育局门口排队的年轻人了,有一次去问了一下,他们说是来教育局这边交简历的。
一些个人的观察和不成熟的见解,让大家见笑了
1.本人家境还算可以,父亲在本地最好的大学当老师,母亲是医生,今年退休,从小一块长大的发小大多跟我的情况类似,我们也基本都考上了211及以上的学校,但在过年大家回来一块吃饭的时候,大家普遍都对结婚生育的事情不甚了了。个人认为一方面可能是他们大部分都读研读博,刚工作没多久,觉得现在说谈婚论嫁有些过早。另一方面就是一线和发达二线那堪称变态的房价了。很多男生的想法就是打拼到30,看看情况,不行就回家。
PS:所谓的发达二线指的是除了北上广深四大一线以外,以南京,杭州,武汉为代表的发达城市。
2.另一个感触是,同龄人里面不少对奋斗这个东西越来越不屑一顾,我本人没去一线和发达二线长期呆过,不太清楚他们究竟碰到了什么,但以自己的一个亲身经历来说说吧,13年毕业后,进入本地一家央企工作,实习一年后转正,母亲就开始给我考虑婚房的事情,经过一番选择,在本地二环(目前已经明确有四环,五环正在规划)附近购入房屋一套,由于家境尚可,家里直接将房款一把付清,但在从签完合同到房屋交付的两年时间里,我生生见证着这套房屋的价格翻了一倍。我本人整体花钱还算比较省,再加上本地工作,吃住在家,大部分工资都能存下来,但看看自己存下的工资和两年翻了一倍的房价,我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
由于我从小在大学校园长大,家教也比较严,所以从小就有说能依靠自己的工资过上生活才算独立的观念,但看看本地的房价,我工作居然在我自己的家乡买不起房,不得不让我怀疑自己长了这么大,是不是还在啃老。
3.发现了一个比较神奇的悖论,任何一个稳定的国家,购买不动产都是一个大笔的投资,都是需要慎重考虑,但国内现在的情况导致年轻人需要在婚龄(30之前)就要有不动产,我总觉得这个哪里有不对的地方。
4.总觉的现在的教育出现了一个投资回报极低的情况,国内现在的任何省份,能考上211的不超过5%,985的1%,但是除去那些所谓的劝退专业以外,哪怕你进入了IT/金融这种好一些的专业,常规月收入大概也就8000左右(而且不少还是996),而按照现在的教育成本来说,你会发现这个投资回报差的惊人,不管是学区房还是补习班动辄都要6-7位数的花费,我实在不知道要孩子的意义在哪里。
5.现在的经济形势不太好,按理说在现在应该尽可能的保留现金,减少投资和借债,但是除了工资不涨以外,其他的都在涨价,出现了一个两难的情况。不知道是因为这个世界太复杂,还是我太笨了。
6.毕竟父亲和很多认识的叔叔阿姨都在大学工作,有些时候几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听他们说,现在哪怕是传统意义上认为本科相对好找工作的工科类专业,现在的考研率都超过了一半。而我下班的路上会路过区教育局,这几年我已经见过多次一大早就在教育局门口排队的年轻人了,有一次去问了一下,他们说是来教育局这边交简历的。
一些个人的观察和不成熟的见解,让大家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