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d0wKeeper
2021-07-26T17:03:21+00:00
买到的这颗U不雕也不雷,算是大众体质吧,tool测出来117, CTR 给的是银牌 (说真的,用软件测体质就是一个参考,专业超频的人直接锁电压,锁频率,跑prime95 分分钟就能摸出来)。
搭配的板子是打人硕的b550xe,颜值还行,供电和散热算是新b550改进后比较满意的方案了。
买了一套 这个芝奇的最高端条子,主要看重这个特挑三星双面颗粒。 这个特挑,挑到什么程度呢。。。 拿最新的thphn看,内存的颗粒和生产周期都显示不出来,应该是太新没有录入吧。[s:pst:泪3]
调试过程如下:
型号是 F4-4000C14D-16GTEG。出厂给的xmp是 14 15 15 35 , 1.55v
电脑先安装好系统,然后U用PBO2.0。 接着搞内存,一开始就直接开DOCP, fclk 2000。 没问题,能进系统, 跑aida64 稳定性,30mins, 没问题。 测了一下DRAM读取和延迟,直接卧槽 为啥延迟是57 60ns? 不对啊三星颗粒不是可以50小几么已经?
然后习惯性的打开事件查看器,系统事件,不出意外,50多个黄黄的 whea19 赫然在列。
行吧,进BIOS开调, 我的思路是这样,因为是双面,出厂给的电压还这么激进c14 1.55v,除非是M12E这种两个内存插槽的顶级主板,不然吃不住的 于是开始放宽一点点时序,然后缩一点点的小参, 时序松到 16 16 16 32, Trc就 16 + 32, 48。 电压不要155, 给了15。 F10 保存重启开机,成功。
进去zenTimng看一圈,感觉还可以再压点。 于是乎,继续调了后续的小参,具体的我也忘了,Trfc 手动给 280 好像。 这里注意一下,我不喜欢直接 CR 改 1T 2T, 我宁愿auto,让主板自己选择,哪怕是1.5T也比强设来的稳定。 然后 powerdown 关, gear auto, TSME, Cstate PSS 这些可改可不改,改了稳定一点吧。
OK了以后,进系统,没问题,先跑了测试,结果很满意, 62000 读, 61000 写, 56000 copy, 延迟也正常发挥了, 54.8 ns。 L3 三项都1000+ GB/s。 5950x Nb!
但是,跑分高又能怎样呢? 开了日志,还是扑面而来的 19 报错, 气死, 虽然说是对正常使用没影响, 但是我就是看了难受, 凡死了, 最后又一段折腾,降到 3800, fclk 1900,时序倒是可以压倒 14 15 15 30 用了, 读写 58000, 延迟57 , 也还凑活,挺好![s:pst:音乐]
u1s1, 这代锐龙性能是真的AMD yes了,还不用还主板接口, 但是带来的问题就是不换架构,没改进老大难的IMC, IOdie,还是3000系的辣鸡设计。 确实,你通过核心ccx升级,带动了fclk的上限, 从1600 上到 1800, 2000,但是你辣鸡IMC差啊,还是不稳定。 如果未来能通过bios更新AGESA 真的能优化fclk效能,不报whea19 上2000,那还是很香的,希望吧~
----- 更新 补一下跑分的图 ------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7/31/9aQj5w-js4sK2eT1kSez-ee.jpg[/img]
搭配的板子是打人硕的b550xe,颜值还行,供电和散热算是新b550改进后比较满意的方案了。
买了一套 这个芝奇的最高端条子,主要看重这个特挑三星双面颗粒。 这个特挑,挑到什么程度呢。。。 拿最新的thphn看,内存的颗粒和生产周期都显示不出来,应该是太新没有录入吧。[s:pst:泪3]
调试过程如下:
型号是 F4-4000C14D-16GTEG。出厂给的xmp是 14 15 15 35 , 1.55v
电脑先安装好系统,然后U用PBO2.0。 接着搞内存,一开始就直接开DOCP, fclk 2000。 没问题,能进系统, 跑aida64 稳定性,30mins, 没问题。 测了一下DRAM读取和延迟,直接卧槽 为啥延迟是57 60ns? 不对啊三星颗粒不是可以50小几么已经?
然后习惯性的打开事件查看器,系统事件,不出意外,50多个黄黄的 whea19 赫然在列。
行吧,进BIOS开调, 我的思路是这样,因为是双面,出厂给的电压还这么激进c14 1.55v,除非是M12E这种两个内存插槽的顶级主板,不然吃不住的 于是开始放宽一点点时序,然后缩一点点的小参, 时序松到 16 16 16 32, Trc就 16 + 32, 48。 电压不要155, 给了15。 F10 保存重启开机,成功。
进去zenTimng看一圈,感觉还可以再压点。 于是乎,继续调了后续的小参,具体的我也忘了,Trfc 手动给 280 好像。 这里注意一下,我不喜欢直接 CR 改 1T 2T, 我宁愿auto,让主板自己选择,哪怕是1.5T也比强设来的稳定。 然后 powerdown 关, gear auto, TSME, Cstate PSS 这些可改可不改,改了稳定一点吧。
OK了以后,进系统,没问题,先跑了测试,结果很满意, 62000 读, 61000 写, 56000 copy, 延迟也正常发挥了, 54.8 ns。 L3 三项都1000+ GB/s。 5950x Nb!
但是,跑分高又能怎样呢? 开了日志,还是扑面而来的 19 报错, 气死, 虽然说是对正常使用没影响, 但是我就是看了难受, 凡死了, 最后又一段折腾,降到 3800, fclk 1900,时序倒是可以压倒 14 15 15 30 用了, 读写 58000, 延迟57 , 也还凑活,挺好![s:pst:音乐]
u1s1, 这代锐龙性能是真的AMD yes了,还不用还主板接口, 但是带来的问题就是不换架构,没改进老大难的IMC, IOdie,还是3000系的辣鸡设计。 确实,你通过核心ccx升级,带动了fclk的上限, 从1600 上到 1800, 2000,但是你辣鸡IMC差啊,还是不稳定。 如果未来能通过bios更新AGESA 真的能优化fclk效能,不报whea19 上2000,那还是很香的,希望吧~
----- 更新 补一下跑分的图 ------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7/31/9aQj5w-js4sK2eT1kSez-ee.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