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onGoose
2022-05-20T23:27:19+00:00
唐后期历史热度一向很低,很多人看得云里雾里,这里我尝试借明与建州女真的历史来进行类比阐述,帮助不熟悉这段历史的人了解事情的发展脉络,主要是从人物和战役两个方面
韦皋=威力加强版李成梁,韦皋在任期间屡次出击吐蕃,对外联合南诏,但是后来被爆出来联合南诏时花费重金,同时为了提高南诏军的战斗力,居然还传授南诏阵战知识,杜牧和李德裕都认为这些举动给日后南诏乱蜀埋下了巨大隐患
杜元颖=威力加强版高淮,杜元颖在任时间没高淮在辽东长,但是论破坏力,高淮在杜元颖面前只配当弟弟,高淮在辽东嚯嚯了十年,最后也只是被军户们赶去了山海关,在杜元颖的嚯嚯下,西川镇士兵都开始给南诏带路了我就问你怕不怕,南诏直接攻入成都外城(这个成就就是在唐末酋龙发动总动员的时候都没达成,在中唐居然达成了),此次战役不仅是被南诏掳走了大量人口,更重要的是人口中有不少蜀中巧匠,极大强化了南诏的经济势力
李德裕≈孙承宗,这么说是因为这两个都主张修堡垒,李德裕在西川镇的时候对南诏政策主要就是巩固蜀地的防御能力,主动出击是不存在的,没那个实力
安南之役≈辽沈大战,与后金攻陷辽东的情况类似,安南地区的土著与南诏勾结(这里面还有安南都护不当人的原因),给南诏人带路,南诏轻松攻破了安南都护府(你可能要问了前面说的都是蜀地怎么突然跳安南来了,南诏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对唐朝有三个进攻方向的选择,蜀地和安南比较富庶,是最主要的两个进攻方向),唐朝在历经五年苦战后由高骈收复了安南(从结局来说和辽沈大战不同)
攻蜀之役≈松锦大战,咸通十年与咸通十四年爆发的南诏攻蜀之战,南诏的作战目标均为夺取蜀地核心成都进而取得全蜀,川南各州基本无力抵挡,完全依靠成都的坚固城防给援军争取时间,咸通十年攻蜀,南诏采用全家老小一波流,男子十五以上全部从军,无法破城的情况下援军越来越多,最后酋龙选择了撤退,咸通十四年,在经过几年修整后南诏再次进攻成都,朝廷将高骈调任西川节度使,很快将南诏驱逐出境,南诏两次大规模战役未能达到战略目的,而南诏此时部队主体为自耕农,连年征战内部矛盾愈发严重,自此之后无力再发动大规模战役(从结局来说与松锦大战不同),此后南诏迫切需要借助唐朝授予其身份来稳定国内政局,开始了漫长的求亲之旅
高骈=复辽版袁崇焕,这么说是因为高骈后来调任西川时和袁崇焕一样主张修堡垒,同时和袁崇焕一样主张议和,别看高骈在安南噶了南诏三万人头,但是他很清楚,唐朝当时的实力是不可能消灭南诏的,所以他主张议和,当时朝廷内部党争严重,所以议和一事被再三拖延,一直到黄巢起义时期才完成安化公主的和亲,不过也是在此之后南诏彻底消停了,唐朝也有了余力对付起义军。
韦皋=威力加强版李成梁,韦皋在任期间屡次出击吐蕃,对外联合南诏,但是后来被爆出来联合南诏时花费重金,同时为了提高南诏军的战斗力,居然还传授南诏阵战知识,杜牧和李德裕都认为这些举动给日后南诏乱蜀埋下了巨大隐患
杜元颖=威力加强版高淮,杜元颖在任时间没高淮在辽东长,但是论破坏力,高淮在杜元颖面前只配当弟弟,高淮在辽东嚯嚯了十年,最后也只是被军户们赶去了山海关,在杜元颖的嚯嚯下,西川镇士兵都开始给南诏带路了我就问你怕不怕,南诏直接攻入成都外城(这个成就就是在唐末酋龙发动总动员的时候都没达成,在中唐居然达成了),此次战役不仅是被南诏掳走了大量人口,更重要的是人口中有不少蜀中巧匠,极大强化了南诏的经济势力
李德裕≈孙承宗,这么说是因为这两个都主张修堡垒,李德裕在西川镇的时候对南诏政策主要就是巩固蜀地的防御能力,主动出击是不存在的,没那个实力
安南之役≈辽沈大战,与后金攻陷辽东的情况类似,安南地区的土著与南诏勾结(这里面还有安南都护不当人的原因),给南诏人带路,南诏轻松攻破了安南都护府(你可能要问了前面说的都是蜀地怎么突然跳安南来了,南诏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对唐朝有三个进攻方向的选择,蜀地和安南比较富庶,是最主要的两个进攻方向),唐朝在历经五年苦战后由高骈收复了安南(从结局来说和辽沈大战不同)
攻蜀之役≈松锦大战,咸通十年与咸通十四年爆发的南诏攻蜀之战,南诏的作战目标均为夺取蜀地核心成都进而取得全蜀,川南各州基本无力抵挡,完全依靠成都的坚固城防给援军争取时间,咸通十年攻蜀,南诏采用全家老小一波流,男子十五以上全部从军,无法破城的情况下援军越来越多,最后酋龙选择了撤退,咸通十四年,在经过几年修整后南诏再次进攻成都,朝廷将高骈调任西川节度使,很快将南诏驱逐出境,南诏两次大规模战役未能达到战略目的,而南诏此时部队主体为自耕农,连年征战内部矛盾愈发严重,自此之后无力再发动大规模战役(从结局来说与松锦大战不同),此后南诏迫切需要借助唐朝授予其身份来稳定国内政局,开始了漫长的求亲之旅
高骈=复辽版袁崇焕,这么说是因为高骈后来调任西川时和袁崇焕一样主张修堡垒,同时和袁崇焕一样主张议和,别看高骈在安南噶了南诏三万人头,但是他很清楚,唐朝当时的实力是不可能消灭南诏的,所以他主张议和,当时朝廷内部党争严重,所以议和一事被再三拖延,一直到黄巢起义时期才完成安化公主的和亲,不过也是在此之后南诏彻底消停了,唐朝也有了余力对付起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