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 mama
2021-03-10T01:39:07+00:00
娃4岁,从2岁时候就喜欢给他睡前念念古诗,也是想到啥就给他背啥,之前给他背过个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共4句背了这么多年不会记错,但是前阵子给娃买的选集里成了6句,看的我一脸懵逼,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感觉押韵也没原来的顺口,但是网上一搜都是6句的,是啥时候改的还是我的记忆错了然后自己脑补了个版本。。。
一早晨光透窗红,论坛谁敢与争锋
古来装逼最无敌,惟我梦回北郡兄
[quote][pid=499313996,25861369,1]Reply[/pid] Post by [uid=756770]黄昏的晨星[/uid] (2021-03-11 09:46):
你还记得离离原上草是几句诗吗?[/quote]小学课本上是四句,原诗是八句,估计觉得后四句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吧
[quote][pid=499313996,25861369,1]Reply[/pid] Post by [uid=756770]黄昏的晨星[/uid] (2021-03-11 09:46):
你还记得离离原上草是几句诗吗?[/quote]四句呀 除非逗号也算句号
离离原上草小时候学的也就四句,后来才知道,后面还有
还有京中有善口技者,删了一段[s:ac:哭笑]
曹植的《七步诗》情采并茂,语言精练,用语浅显.原为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漫叟诗话》(宋)和《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把它改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故市面上流传的两版七步诗其实是原版与改版之分,漫叟诗话和罗贯中改版年代已在宋后,更符合大家印象中诗的押韵规律也不奇怪,实际上来说在唐后五言七言的诗的押韵规律才形成严格完整的体系,和汉时时兴的乐府诗有明显差异
咱们那时候学的“离离原上草”也是青春版哦
现在小学的古诗75首里《赋得古原草送别》,后面还有4句我还跟着他一起背呢,一起学习一起拓宽眼界
军师联盟里好像也是6句。看到那里我也是愣了一下[s:ac:囧]
原版见于刘宋时期《世说新语》,也就是六句的。由于是后人提出,用词有两个不同版本(也可能是拓本导致的偏差)。四句的是后人重新搞的。
《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到了宋代的《漫叟诗话》改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演义是用的后者。
因为三国演义流传程度广泛,并且这首诗第一次出现是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读物,所以人教版选用的时候就选了四句读起来易懂的。
话说回来,曹植到底有没有作这首诗,现在考证都没有靠谱的证据。